回归天性,创造更有生命力的生活 |《有机人类修炼手册》入门篇
《有机生活: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提倡回归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有机食品指南#
《有机人类修炼手册——有机生活新手指南2017版》微信版来啦!这是中国第一本全面解读“有机生活”的手册。有机生活,是回归自然、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方式。她离我们并不遥远,遵循“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地球”的理念,我们每个人都能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有机生活,改善当下的生活品质,同时共筑梦想中的美好生态家园。本文是手册第一部分即入门篇(插图有删减),pdf。
“有机”(Organic)
=
“生命体的”、“有生命的”
有机生活,是回归自然、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方式。
有机生活并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则,遵循“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地球”的理念,我们每个人都能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有机生活。
许多问题困扰着每个人,信任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连干净的空气和食物都成了奢侈品…… 生活必须要这么过吗?
有机生活的价值在于,不是被动等待改变的发生,而是主动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当看到身边的问题,逃避、随大流或者对抗并不是仅有的答案。我们其实都有能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好方法,既满足自己的真正需要、又有益他人、有益生态。
有机生活的行动丰富多样,但共同特点是将“利己”和“利他”融为一体。
有机生活的8个关键词
知足
地球能满足人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的贪婪。
倾听
放下成见和评判,倾听自己、倾听他人、倾听自然。倾听才会理解,理解才会有爱。
慢
慢下来享受路上的风景,时时记得:我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自然
健康不是来自医院,而是来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自顺应自然的生活。
劳动
不做懒人,找回劳动的愉悦。把越多劳动交给别人,就是把越多风险留给自己。
多样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可以不一样,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社区
人类历史超过95%的时间是在部落里度过。在现代,营造和睦的社区,仍然是滋养身心的基础。
整全
万事万物相互连接,没有什么能独自存在。
有机生活常见问题Q&A
购买有机食品,就算是过有机生活吗?
提到“有机”,可能我们容易联想到的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来自有机农业体系,有机农业不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激素等有害物质,而是以平衡的生态系统为基础,产出健康的农作物,这的确很符合有机生活理念。
但是,有机食品只是有机生活的一小部分,不是全部。
有机生活中的购买,不止和食品有关,更是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尽量支持生态产品,才既有利健康又保护环境。
当然,这是慢慢成长的过程。不必把所有东西都一下换掉,而是给自己学习的时间,试试看,生态产品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适合我?
另外,有机生活不只和购买有关,更和有机的心态、习惯、行动有关。
什么是生态产品呢?
我们日常所见的商品,不论是食品、衣物、家具还是电子产品等等,在它们的价格标签背后,都隐藏着真实的价格。商品从无到有、从使用到丢弃的整个过程,都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背景数据:
在过去50年中人类消耗的资源量,比这之前人类整个历史中消耗的资源总量还要多。(EPA)
我国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已分别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6倍和2.5倍。(人民日报)
中国每年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掉,再利用率不到14%。(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
生产塑料用了全球约8%的石油。50%塑料制品都是一次性的。(Ecowatch)
……
生态产品是个统称,简单来说,就是从原料开采、加工、生产、运输,再到使用和丢弃整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小、益处尽可能多的产品。
除了有机食品以外,生态产品还包括比如生态洗护用品、有机纺织品、公平贸易产品、旧物改造产品等等。
有机生活的购物方式是,不盲从,不依赖他人,做选择前用心探求:
商品从何而来?由谁制造?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状况如何?从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这些商品对环境、对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去学习、了解商品背后的真实影响?生产者本身,以及书籍、课程、环保组织等等,都能提供大量信息,关键是我们是否主动去寻找。
对于有害的或者很难得到信息的产品,是否可以减少购买,或寻找更生态的替代品?
对于身边的生产者,我可以怎样跟他们沟通、合作,鼓励他们转向生态生产?
……
这么较真,会很累吧?
假如想要的非常多,“较真”的确会很累。但是有机生活的关键之一是倾听自己的内心:
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当的确有必要购买时、用心挑选生态产品,这样不仅利己利他、而且会感到轻松愉悦。
怎样选择生态食材?
生态食材来自生态农业体系(有机农业是其中一种)。生态农业是遵循自然规律、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各种农业方法的统称。
生态农业和常规化学农业的一些区别
(点击上图可放大)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生态食材的关键是:
学习生态农业知识:广泛阅读、到乡村走访、试试自己在家种菜…… 多学习实在太重要了!只有基于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减少困惑。
推荐入门书籍:《生态农场纪实》、《自然生活养育健康孩子》、《菜园里的学问》等。
核心——从对立转向合作:消费者的角色不是挑剔、管控、怀疑;而是跟农人相互倾听,理解彼此的需求和疑惑,共同进步、共同探索转向生态农业的方式。
从产消对立↑ 转向产消合作↓
生态食材只是这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收获,恢复人与人的联结才是核心。“从对立转向合作”也适用于其他各类生态消费。
不必追求完美:生态农业不是一个理想的完美结果,而是以生态思维为基础的、探索和转变的过程。
尽量买本地食材:这样才有可能跟农人有更多沟通,形成更好的合作。还有什么认证比面对面形成的友谊更值得相信呢?
逛逛农夫市集:由农人直接售卖产品的农夫市集,是认识新朋友的好地方。
参与社区支持农业:社区支持农业(简称CSA)是一种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合作的模式。通常消费者提前预付一年或几个月的费用,这样生产者可以安心生产,消费者则获得放心食材。双方共担风险共享收获。
常见误区:
只有完全无污染的地方才能做生态农业?
No. 生态农业的目的不是“找一片净土躲起来”(那样会让仅存的一丁点“净土”也消失),而是通过众人的努力,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让各地的生态环境都慢慢变好。
生态农场必须经过认证吗?
因认证成本高,很多靠谱的生态农场其实未经认证。对于消费者来说,看认证并不是最关键的。学习基础的生态农业知识、和本地的农人建立合作等等,是更直接、更可持续的路径。
生态产品都这么贵,普通人承受不了吧?
不论是食材还是生活用品,生态产品的价格的确比普通产品更贵,可是,有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还是那句话,倾听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的行动在支持自己满足真正的需要吗?
普通产品的“便宜”背后,真实的代价(包括对环境、对人的代价)是什么?这个代价需要谁来承担?
生态产品是如何生产的?它的成本有多高?怎样才能让靠谱的生产者可持续地生存下去?
生态产品的确并非适合每个人,但关键是,我们的消费选择背后,是否经过仔细的思考和比较?
除了生态购买,有机生活还可以有哪些实践呢?
可能的实践非常多:比如从衣食住行乐几个方面来说——
衣:培养自信、创造自己的风格、不盲从、穿着简单舒适
食:多素少荤、吃本地生态食物、简单烹饪、欣赏食物的原味
住:自然装修、减少垃圾、实践园艺和堆肥、节能、爱惜物品
行:亲近自然、户外锻炼、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或步行、骑车、拼车
乐:和睦的人际关系、多样的兴趣、注重内心成长、享受生活
如果总是“简单”、“节约”,怎么享受生活呢?
有机生活中的最大乐趣,不是来自物质消费,而是来自回归自然、自信、人与人的真诚连接,来自内心的成长……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本来都是无形、无价的。
大环境这么差,个人的行动能有用吗?
这样的困惑常常让我们不敢行动,“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还能做什么呢?”这时候,有机的思考方式就是很必要的。
着眼于大趋势,而不是只看单个的小行动
比如:我一个人少用一个塑料袋,效果的确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假如我一年中购物都用自带的布袋,会有什么效果呢?平时留意观察,有类似习惯的人有多少?总体的效果可能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主动分享这样做的好处,鼓励更多人减少垃圾,又会怎么样?
其实没必要怀疑“个人的行动有用吗”,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是独自在行动。
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许多同样热爱生活、关心地球的伙伴,等着我们去认识。主动去寻找,才能得到回应。
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如果要等结果能确定了再行动,那么等待会永远继续下去。明智的做法是开始行动、在行动中逐渐学习提升,同时享受这过程。
有机生活并不是义务或责任,也不是逃避或自保。我们只需要回归天性,做自己真正想做的、需要的事,重新回到“自然”这个无边的家。
享受当下,更好的结果才更有可能发生。
6个小试验
帮你初探有机生活
有机生活是否适合你呢?答案得从亲身体验中来。
如果还没有尝试过,给自己一个机会吧,看看会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在大自然里独处半天
不用电子产品,不拍照,不和人交谈。可以是在山野中,也可以是去城市里的公园,打开所有感官,观察身边的自然,留意身心感受的变化。
拜访一位农民
跟农民交朋友,能帮我们了解乡村、认识食物的来源。放下评判去倾听:ta在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做?Ta的生活状况如何?农田的状况如何?以后有什么打算?
尝试一次正念饮食
在无干扰的环境下进食,不用手机、不看电视、不交谈,全身心专注于整个进食过程,观察、欣赏食物。仔细观察,这过程中身心在发生哪些变化?
做一次厨余堆肥
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往往有一大半都是菜梗果皮等厨余。试着做一次厨余堆肥。观察体验,我们和“垃圾”的关系是什么?
整理一个房间
只留下真正必要的物品,将不需要的捐赠或回收。跟自己交谈:这些物品是怎么来到我家的?带来的好处和麻烦分别是什么?我真正需要的有多少?
开始学一门一直想学、但一直没学的技能
当我们把越多精力消耗在犹豫上,行动的动力就越来越少。但只要开始做,哪怕是只开始一点点,就能把精力从犹豫中转移开来。
怎样设计属于自己的有机生活?
观察
对自己:观察生活中的趋势、规律、节奏。情绪来临时,不急着把它撵走,而是观察。
对他人:放下评判,观察他人的感受和行动、倾听他们的需要,观察自己和他人的互动方式。
对自然:自然是免费的百科全书。别再只将自然当做美景,而是试着做自然观察笔记,从中学习自然的智慧。遇到问题时,想想看,自然会怎么解决?
虽然读书也很重要,但亲身观察是只属于自己的第一手资料。在面对问题时,观察能帮我们找到问题的来龙去脉,设计更好的解决方案。
从目标开始设计
把生活细节都一个个改掉,会很费劲。但如果从目标开始改变,一切细节会自然跟着改变。
思考: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的目标是什么?认真确定,这真的是“我”的目标吗,还是别人帮我定的目标?目标越主动、越明确,就越容易实现。
做自愿的×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事
也许你也困惑过,该选择什么工作呢?业余时间做什么更好呢?遵循“自愿做×有挑战性×有意义”这个公式,选择并不那么难。
我们常假设“现在条件不足,以后再做自己喜欢的事吧”。但是,如果找到一些真心喜欢的、同时还能帮助到他人、有益生态环境的事,当我们动手去做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得到帮助和支持,我们也就会自发地用创造力去应对一系列的障碍。不必等待“条件充足”了再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重新设计工作
有机生活并不意味着要辞职改行,更不是鼓励人们都去乡村居住。在各自喜爱的行业中,我们都能做出既帮助自己成长、又有益他人和生态的创新。
比如:教师可以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课堂;设计师可以让旧材料获得新生;烘焙师可以开发无化学添加的点心;媒体人可以多传播正能量新闻;小店主可以开辟社区交流空间;等等。每个行业都有无穷多的创新可能。
放轻松,不苛求
有机生活的一大忌讳是追求“完美”——比如要求食物100%有机,否则宁可不吃饭;或是看到跟自己做法不同的人,就加以批评,等等。如果导致过多负面情绪和冲突,这样的生活并不有机。
放轻松,练习感恩。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瑕疵”上,而是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恩已有的积极改变。包容他人,跟他人分享美好,而不是苛责不足。
思考:朝着大目标的方向,在未来的一周、一个月、一年……我可以分别定什么样的“小目标”?什么更符合我目前的能力和兴趣?
比如:从自带布袋开始减少塑料垃圾;从减少应酬开始转变饮食习惯;从收拾一个柜子开始“断舍离”,等等。再小的行动也有价值。
与他人合作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仅是属于自己的,而是紧紧与他人连接。合作的思路,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分享乐趣。和睦的社区,也是每个人身心健康的基础之一。
除了上文说到的跟农人合作,还有比如:与家人合作,轮流用生态食材烹饪;与邻里合作,一起做垃圾分类和厨余堆肥;与同事合作,设计更生态友善的新产品,等等。
关键是在相互倾听、理解后去发现:什么是我需要、别人也需要的?
美好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需要
珍视“未知”
当我们尝试做积极行动,特别是做保护生态的行动时,可能常常会怀疑:“我怎么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如果一切都不确定,做这些事还有什么意义?”
有机生活的信念是,未来的确有很多“不确定”,但我们不必去对抗它、消除它。假如一切都是可预计的,没有任何惊喜和波折,那意义是否还存在呢?不确定性,是值得我们感恩的。
正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好消息是——更好的未来、更生态的社会,有多种不同的可能性。
面对问题,不急着评判“未来不确定,没必要做什么”;而是想想看,在可能有效的许多种解决办法中,哪些是我感兴趣的、是现在就能提升我的生活品质的?
尾声
同时存在的两个故事
重要的不是区分“谁是主流、谁是小众”,
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发生什么?我们喜欢的、擅长的是什么?我们还可以创造多少有益的新事物?
(待续)
联系我们
人人有机会!
网址:回归天性,创造更有生命力的生活 |《有机人类修炼手册》入门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23744
相关内容
回归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回归生活, 提高品德教学有效性
读《人生效率手册》有感
【生活禅意】这里有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人生效率手册pdf下载 人生效率手册读书摘要(六篇)
当下的力量实践手册
最新人生效率手册pdf下载 人生效率手册读书摘要(6篇)
回归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回归自然让生活更美好的作文(通用28篇)
悦读|人生效率手册:如何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