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心理防护指南
《免疫力家庭护理》:适合全家人的免疫力提升指南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免疫力提升方法#
居家抗疫
心理防护指南
亲子关系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父母、孩子长时间共处,让一些家庭的亲子问题突显出来。
很多家长把亲子冲突的原因归结为疫情的发生,认为只要疫情结束,亲子冲突就会自行消失。然而,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从过往的“隐而不发”到现在“集中喷发”,正是已有问题的延续与恰逢其时的爆发,这是一场危机,也是家庭教育的契机。
父母如何做才能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博士的正面管教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一)寻求满足双方需求的最优解
孩子和父母一样都是社会人,拥有不同的需求和想法,父母的职责在于理解和认同自己和孩子的需求,并尽可能满足双方的需求。
如果孩子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发生了冲突,双方进行对抗并不是最优解,合作才是更加有效的方式,共同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照顾双方的需求。
合作需要双方彼此尊重,都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认同对方的需求,并肯定自己的需求。赢得合作有四个步骤:
首先,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其次,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原谅。同情并不是表达你原谅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认可孩子的感受;为拉近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告诉孩子你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
再者,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自身感受的表达更能体现共情,易于被接受和进行下一步的沟通。
最后,共同关注问题的解决。询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此类问题有什么想法,父母可以主动提出建议,努力与孩子达成共识。
(二)采用“和善而坚定”的沟通
“和善而坚定”的沟通要求尊重自己、孩子以及当时情形。
比如对孩子打游戏这件事,大多数父母自己制定限制条件,然后自己承担起实施限制的责任,当孩子无法做到时,父母再以惩罚、说教、控制等方式来实施设定的限制,这样的做法会招致孩子的反抗和对峙。
因而,父母可以换种方式,引发孩子自我管理的兴趣,在制定和实施限制的时候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理解设定游戏限制的原因、设定限制的具体措施,及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交流沟通是目的也是手段,让孩子明白他们既是制定者,也是实施者。
(三)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是认知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出现认知偏差——认为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比如父母会认为孩子应该安排,到时间了,孩子应该马上去做作业,放下手中的游戏,不应该拖拉。
父母的要求是为孩子着想,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孩子没有这样做,家长会认为孩子就是有问题的,故意表现出反抗父母的行为。
倘若孩子再顶撞自己的批评和指责,父母内心就会感到非常愤怒。实际上,这些不良情绪都是因为出现了认知偏差,所有的“应该”都只是服务于父母的需要,并且非常强硬地要求孩子接受。
当父母陷入情绪失控时,认为孩子的行为或想法是错误的,其实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你不可以出错。父母担心如果不能使孩子做得更好,就是没有尽职尽责,情绪失控源自内在的焦虑——父母必须是好父母,孩子必须是好孩子。
因而,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对于好孩子的标准底线,甚至一再突破底线时,自己就变得易怒。不良情绪的累积、叠加使父母无力消解,最终出现情绪失控。
管理情绪能够帮助成年人最大限度地展现社会性,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是觉察情绪,要坦诚看到自己的情绪;
其次接纳情绪,要接纳自己有多种情绪;
第三改变情绪,要与负面情绪对抗,实际上就是要自己消化负面情绪的时空,同时培养感受积极情绪的能力;
第四改变认知,从根本上遏制某些不良情绪。
疫情给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及时走出“亲子共生”的束缚。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不断学习如何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练习如何与孩子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锻炼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亲子关系的顺利发展,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
内容来源:康小桥
微信号 | 法治叙州
记得分享一下哦~
网址:居家抗疫心理防护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24774
相关内容
【疫情防控】安心居家指南筑牢抗疫“心防线”!这份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居家防疫指南
疫情居家防疫指南
残疾人疫情防护指南 ——居家防护篇
长期居家濒临崩溃?心理防护指南请收好
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防护学习生活健康指南
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生活健康指南(居家防护篇)
【疫情防控】《这份“居家隔离心理调适指南”请收好 》
抗击疫情||居家抗疫怎样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