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老年群体的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优化探究
研究城市老龄化问题,探讨如何优化城市养老服务体系。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城市生活观察# #城市生活方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城市中的老年居民,他们的室内居住环境需特别考量其特殊需求,亟待通过精心设计和优化来实现舒适与便利。本研究目标聚焦于深入剖析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态与心理需求,从而设计出实用的室内居住环境改善方案,直接提升他们的生活舒适度和满足感。
关键词:老年群体;室内设计;环境优化
引言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19 年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76 亿,占世界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这意味着世界上每五个老年人中,至少有一个是中国人。如此庞大和快速发展的老年人口,必然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其生理机能和心理需求与年轻人有显著差异,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体现出更高的多样性和细致性。本研究目标聚焦于剖析城市老年人群的生活模式、健康状态及心理需求,从而定制适合的室内居住环境改良策略。[1]
1、城市老年群体的居住需求分析
在生理需求层面,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听力和触觉能力会下降,因此对居住环境的照明、声学特性以及触感材料有严格且特殊的需求。为顾及长者视力舒适,室内设计着重于照明的适宜性与可调节性,防止光线过暗或刺眼,务必排除眩光和不必要的阴影。对于听力受损者,他们能适度适应持续的噪音,然而对突如其来的高强度声波极其敏感。因此,在设计中应优先选用隔音材料,以确保室内的宁静和用户的舒适体验。鉴于老年人在行走、在室内设计中,需特别考虑行动不便者的需要,如安装扶手以方便弯腰和转身,选用防滑地面确保行走安全,降低橱柜高度以易于触及。对于心理层面,老年人更关注居住环境的稳定感、舒适性以及情感支持。鉴于身体机能下降和行动不便,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有极高需求。他们需要实施数字化的安全措施,比如防滑地板和紧急求助系统。
2、老年社区适老化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2.1老年居所的设计有待优化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针对老年人的特定需求,操作指南的缺失导致实践应用中的不足。尤其是在无障碍设计和环境安全方面,标准的明确性和执行力度明显不足,问题凸显。
2.2 新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尽管现代科技为改造老龄建筑带来了创新如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控系统,但实施中遭遇了技术投入高、推广不足和技术维护复杂的问题。这导致许多针对老年人的设施难以广泛采用先进科技,降低了适老化建筑的功效,阻碍了老年人充分体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生活保障。
2.3 社区服务与设施的不足
老年社区在服务与设施上尚存明显短板:虽然部分社区已涵盖医疗、护理、康复和文化娱乐等基本服务,但整体服务质量与设施配备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在医疗应急领域,欠缺健全的体系和先进的设备,往往在老人遭遇突发健康问题时,无法迅速提供有效救助。
3、城市老年群体的室内居住环境优化设计方案探究
3.1强调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提升室内居住安全性
室内设计应优先考虑老年居民的空间布局,以提升他们的行动便利性和保障安全性。空间布局的提升不仅在于功能区域的精细划分,更重要的是强调动线设计的科学与操作流畅性。在功能布局上,老年人的居所应简化空间隔断,倾向于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设计,增强室内的连通性和开阔感,这样能提升他们的心理舒适度,同时减少视觉困扰和行动不便。[2]。走廊设计宽敞,确保轮椅和助行器顺畅通过,转角配备扶手与辅助设备,提升通行安全。
3.2利用智能化家具涉及推动老年居所的适老化建设
为提升城市老年群体的室内居住环境质量,设施与设备的优化升级是关键,它直接影响着生活舒适度和便利性。在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中,无障碍设施的配备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确保室内地面使用防滑材质,特别在卫生间和厨房这些湿度高的区域,必须配备防滑垫或安装防滑涂层,以降低老年人因湿滑地面跌倒的风险。选择与配置适合老龄人群的家具是设施提升的关键环节,他们往往需要具备舒适度高且提供良好支撑的家具,以减少身体负担和缓解疲劳。挑选座椅和沙发时,务必注重坐垫的舒适度和良好支撑,同时确保适宜老年人轻松入座和起立的高度设计。确保床铺高度适宜,配备护栏或防滑落设施,以防老人在睡梦中翻滚导致意外跌落。储物柜应选用推拉门设计,以防老年人开关时施力过大导致受伤。
引入智能家居设备能大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与便利性。智能照明系统能智能适应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活动模式,自动调整室内的照明亮度,兼顾节能与舒适,特别适合长者使用。智能温控系统能实时监控并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自动化地控制空调、暖气和加湿设备,始终维持舒适的室内环境。智能安防系统利用摄像头和传感器实现室内外环境的连续监控,能迅速识别并即时报警任何非正常活动,有效提升老年人居所的安全防护。
3.3聚焦室内色彩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双需求
色彩是室内居住环境的一大主要因素。老年人经过各种时代的历练, 一般比较沉稳, 在向往全新退休生活的同时, 怀旧的情怀也萦绕心间, 所以, 在选择室内色彩时应偏重于古朴、柔和、温馨大方, 契合他们的怀旧心理, 切忌过于灰暗, 给老年人暮气沉沉的感觉。墙面和顶面是居室色彩选择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往往感觉自己已老, 个别老人不适应退休生活而不同程度地产生抑郁。色彩的选择应以柔和、以温馨的米色、淡雅的浅蓝和清新的浅绿为主调,能营造出宁静平和的环境,有助于舒缓老年人的紧张心情。
4、典型城市适老化建筑室内设计案例分析
4.1理想社区
城市型康养——以上海市某500人规模康养中心为例,项目用地面积仅1.38万方,容纳约2.7万方的自理公寓、护理公寓和相应康养配套,还建设为周边提供服务的约1000方社区食堂、社区活动中心功能,整体功能兼顾自洽和对周边辐射。作为城市核心区用地,合理的空间规划空间是本项目主要的设计挑战和难点。
4.2 理想社区与活力运作
整个社区兼顾体验与效率,采用散布式配套功能,从-1F至2F自下而上设置运动健身、文体娱乐、餐厅、接待中心、共享活动区、富康医疗和公共教室几大功能。提供269套自理房间及100套护理型床位。其管理半径可较好地覆盖整个社区,散布式配套功能同时更容易形成紧密的社交邻里关系和社区活力。
4.3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花园南北两侧的楼栋首层架空,使得户外景观和架空层视野相互渗透,形成通透的视觉感受,提供了比较舒适的非正式社交空间。其次在不同的标高设置了不同主题的花园例如:配套裙房的屋顶、4层养护楼裙屋顶以及下沉庭院。既可以满足不同花园空间的使用需求,调节视觉感受。也能创造更多借景观景的条件。
4.4 适当的成长性
作为一次建成交付运营的项目,在产品尺度上进行了预留。部分自理型房间可以根据运营需要转化为护理型房间,以适应入住长者年龄增长后的需求,配套功能同样具有兼容使用和成长迭代的条件,以适应未来可能更多样的使用需求。
4.5适老化的考量可能是最基础的内容,而更需要关注规建筑空间布局,空间场景是如何被积极地去使用的;如何去鼓励使用者主动自发参与到整个社区中去,而不是被动扮演一个“被服务者”。
5、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城市老年群体的室内居住环境优化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是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设施与设备的优化配置以及环境心理的全面考虑,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况沛,王志.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成因及应对[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0):160-163.
[2]祁文强.生态美学在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实践运用[J].艺术大观,2024,(03):13-15.
网址:基于城市老年群体的室内居住环境设计优化探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26138
相关内容
三居型老年公寓室内环境优化设计研究城市养老院室内空间环境的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AI分析居住者生活习惯的个性化城市家居环境设计研究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住宅室内设计研究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老年人室内环境设计研究
城市居住区休闲娱乐设施设计与环境关系探究
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宅适老化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人本需求的老年家居生活环境设计
城市住区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