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画 | 冯远《盘古开天》

发布时间:2025-05-05 17:06

'每日一乐,笑点低的漫画',助你开启欢乐的一天。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搞笑生活漫画#

- 创世神话 -

砚边点滴

关于《盘古开天》创作

冯远《盘古开天》

中国古代的十大神话是一个很值得挖掘的艺术创作题材。神话既是世界各国文学最早的源流,也是反映各个民族文化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载体。

按照组委会指派,我承担的创作命题是《盘古开天》。盘古作为想象中的人物,不光是人类的始祖,还是万物的生成者,是中华民族尊崇的英雄。

世代传颂的英雄,民间不光不断添加了英雄的神力和伟业,就连从未有面目示人的英雄,也因家喻户晓的流传久远,在人们心中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非凡形象。

《盘古开天》创作草图

首先,他应当是具有辨识性、亲和力的人型形象,而非志怪中人首龙身、兽首人身之类的异物;其次则是原始先民着装打扮的男性形象,而非浑身毛发、类人猿模样;还是一位身形健硕、力大无比的拥有了一切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综合性人物形象。当然还要年青,可以有须发,但不是粗鲁愚昧的“野蛮人”,可以披长发,但不宜披头散发,而具备人们寄予想象的所有优点的理想化形象。这就是我经过反复考量设计中的盘古的形象,当然为了便于识读,我较多吸纳了写实的因素。

《盘古开天地》

创作草图

历史上,关于“盘古开天”有过多种版本的插图。近世以来,也有以此为题的诸多创作存世。要表现出作品的独特创意,把已经过多演绎的“开天”做不一般的新解,难度在于如何结构故事的情景构图。这是因为构图将影响并引领整幅作品的表现手法、制作技法。

从经验的角度论,用当今写实手法画盘古神话,无疑是自设陷阱;而用装饰性手法则易使作品流于轻薄类型化,甚至影响作品的格调;取民间绘画手法当然可以任意组构画面,海阔天空地突破禁忌局限,但把握不好易失之于花哨而少史诗份量。诸种样式手法均各有利弊。

又,按传说,“开天”似应在鸡子内蛋清液体状态中作为,而将英雄置于混沌、飘浮、流动,而无分上下前后,东西南北的蛋壳之中做出英雄举动,则难以兼顾其顶天立地,日长一丈的巨人式举止。

《盘古开天》创作草图

再者,从“盘古开天”为神话主题系列创作的开首之作考虑,似乎采取庄重、略有份量的人物造型与构图更为适宜。而草图一的构图造型虽显生动,但立地感不强。草图二有力度而姿态矫健,但显得较为简单概念。犹豫再三,我最终放弃了在混沌中“开天”,在跳跃中“开天”,采取以中心立定式构图造型,天地分开,清浊气上升、沉降而上下对称展开,兼顾次要画面元素,以表现大写的英雄塔型造像。同时追求力量感,以显示挥劈分开天地的姿态,让画面流动的气韵葆有稳定感。

“开天”之“开”在神话中是具仪式性的动词概念,未有动则天地不开,因有“开”则天地始分,各自升高、增厚。而“开”无法用手足,须用工具,天地尚未开,何来工具?我想当然应是石头类、最原始的、近乎刀、斧、棍棒之类的物件。“开”有劈、劈开、砸、砸开的意思,劈和砸各有多种姿势,相比较横斜劈、砸必不如高举硬物正面劈、正面砸来得有力度、有份量。

构图造型中有了盘古上半身姿势的力量感,英雄的重心两条腿的战立摆布也就十分紧要。任何动作中的人物造型,下肢安稳与否都将影响上肢能否发力。我将构图中的盘古叉开两腿站立呈最稳实、最具力量感的姿态,双手高高举起石斧,蓄力猛劲挥劈,令天地分开。事实上,构思之中,构图之上,主要人物造型一经定夺,其首要目标坐实,便可统率种种其他元素,一切画面中内容的添加、铺陈、延展、渲染,均应以此为中心。

连环画《盘古开天地》

神话作为不同民族代代传扬、膜拜有加、尊崇有自的文化现象和存遗,必然包含着该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精神。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很说明问题:即东西方艺术家在演绎远古神话故事或图像时,几乎无一不是采用、延用考古发掘的成果,并且按照古典(似乎越古老越原始最好)的法则和风格、技术、语言去展开想象、描述、描绘,绝少有用现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去言说远古神话。这至少说明了,这种艺术行为,哪怕是再创作,也有循古的责任义务在内,艺术家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想象和意愿去任意杜撰远古神话。

中国神话同样蕴含着远古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且寄托着他们(也包括我们)的理想和愿望。因此采用中国式的艺术手法、表现技法演绎神话势所必然。但是如若不加一点改变,完全沿用旧有的方法,以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去诠释神话,则又容易陷入老套,难以体现时代精神。这其中有一个度,取之不及,或过犹不及,同样不利于神话再创作。我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壁画的表现手法,但强化运用线造型的特质,用线更加粗拙、厚重、流畅。吸收古代绘画重彩手法,强化装饰色彩的导入,增强了色相和色彩的饱和度,以体现其色度的明艳和缤纷。从这两方面改造传统绘画中的用色用墨用线,融入当代审美的因素。好在“盘古开天”的神话,人物与环境的要素相对简单纯粹,天“开”之前、之际,只有英雄盘古和天地氤氲之气为画面主辅要素,这使得作者我在不自由中得以享有充分的表达空间,也使所要表达的主题更为鲜明集中。

冯 远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执教,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院长、教授等职。1999年起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上海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作品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造型严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绘画形式新颖,尤以擅长创作大型史诗性作品和古典诗词画意作品。代表作品有中国画《世纪智者》、《屈赋辞意》、《今生来世》、《逍遥游》、《远山》、《心幡》、《逐日图》等。主要论著有《东窗笔录》、《重归不似之似》、《回到单纯》、《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以传世之心而为传世之作》、《水墨人物画教程》等百余万字。出版有作品集、论文集、教材多种。近四十年来,其作品入选国内各届大型美术展览,获金、银、铜及优秀奖二十余项次。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另有大量作品赴美、欧等多国参展,并赴多国讲学、考察访问,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法、日、奥地利、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曾获国家优秀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相关展览

开天辟地——

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

展览时间:

2022年12月3日-2023年1月8日

展览地点:

0米层中厅、20、21、22、23、24展厅

02

成果展以76件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美术作品为核心,汇聚工程在连环画、影视创作、学术出版等多领域172项文艺创作成果和代表性学术成果。

作为国内首个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重大文化工程,从创世神话出发,持续开展梳理、研究、创作、传播,寻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助于阐明中国道路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助于以坚定的历史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上海在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独特作为。

【温馨提示】

入馆参观观众须完成在线预约,现场测温体温正常。参观期间需全程正确佩戴口罩,请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责任编辑:张昊翀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当前展览 ·

41米层展厅

历史的星空——

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

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遇见美好·点亮未来”——

2022浦东世博地区沪滇青少年绘画展

33米层11、11-1、12、13展厅

朝花夕拾——馆藏查寿兴水彩画作品展

0米层中厅、20、21、22、23、24展厅

开天辟地——

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

0米层17展厅

发光·反光——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 交通信息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地铁路线: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停车可至洪山路停车场

(收费和开放信息以当日为准)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网址:每日一画 | 冯远《盘古开天》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29083

相关内容

冯友兰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天价古董:8亿=一盘一洗一壶一杯!
敢说的冯远征,又上热搜!
冯远征:内心充实,溢出来的才叫“表演”
冯远:结构与空间绘就城市美好生活
冯梦波把玩儿当正事,而且拼命玩儿
冯远征:心里要有多么充实,溢出来的才叫“表演”
冯玮瑜老师“古物创新展览”在广州设计周引领风骚
油画重现广州百年沧桑
【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美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