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本位时代——2025青年养宠观报告

发布时间:2025-05-06 08:26

宠物咬伤后,及时清理伤口并报告给宠物主人。 #生活常识# #生活安全# #宠物咬伤处理#

宠物正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入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当「洋抖难民」带着「猫税」暗号涌入小红书,宠物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当不少大企业开始允许带宠上班,宠物成为人才留存的情感筹码;当写字楼与商圈悄然建起宠物烘焙店、宠物友好厕所,宠物成为重塑城市生活的新元素。

随着养宠数量的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的宠物数量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年轻人一边用「猫奴」「狗奴」的戏谑自嘲为爱买单,一边用真金白银推动着宠物经济向千亿赛道狂奔。

当「毛孩子」的衣食住行开始深度介入人类社会的规则体系,年轻人在拥抱宠物的同时,也在重新定义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责任与想象空间。这一切,都在勾勒出当代中国人宠关系的新图谱。

青年志在一文中,宏观分析了中国宠物的发展史、宠物市场的现状,以及年轻人养宠的七大趋势。出于想要更深入微观了解中国年轻人与宠物如何相处,最关心的是什么,最担心什么,如今年轻人的养宠观是怎样的。青年志借此开展了《人宠关系调查》。在收到的问卷中,我们看到,在养宠这件事上,年轻人正在经历从饲养,到把宠物当人看,再到宠物本位,也就是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到宠物身上,回到宠物本身,更以宠物为主。

以下,是这次调查中我们的一些发现:

本文为青年志调查栏目「青年数说」第一期,我们希望基于青年群体的样本收集,收集当下、一手的青年态度和青年生活状态,定量分析当下青年的价值观、消费习惯、困惑和希望,挖掘青年群体的动态变化。生成小型报告,构建青年研究基础数据库。也为青年志「青年白皮书」栏目提供数据支持。

我们期待通过数据与洞察,促进对青年的理解与支持。

调查者人群画像

本次调查共回收了648份问卷,其中“目前或曾经养过宠物”的数量为589人。

收入:近五成受访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

学历:大多数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地域: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年龄:90后、95后和00后占样本总数的84.8%。

养宠人中,根据受访者的养宠年限,可分为以下三类:

资深宠物主:养宠4年以上的“老铲屎官”占48.9%。

中级宠物主:养宠1-4年的宠物主占37.9%。

新手宠物主:养宠不足1年的新手占13.2%。

也就是说,本次调查的结论,是一份“一线/新一线城市养宠年轻人报告”。

养宠排名:从“猫狗双全”到“异宠破圈”

在养什么宠物的调查中,“猫狗地位稳固,但比例悬殊”和“越年轻,越爱异宠”是显著的两大特点。

在宠物世界中,猫和狗一直是年轻人的主流选择,但养猫人在各年龄层而言,都比狗多。调查中,75.3%的受访者养猫,显著高于养狗人群(49.8%),猫主人数量接近狗的1.5倍。

而在养异宠的宠物主里(异宠有不同定义,这里指非猫狗的宠物),最受欢迎的异宠是鱼(28.1%)和乌龟(20.2%),紧随其后的是仓鼠(16.5%)、兔子(18.5%)和鹦鹉(13.4%)。这些异宠以其小巧、低维护的特性,完美适配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其中,异宠偏好有明显年龄差别:年纪越小的受访者越喜欢异宠,其中异宠在00后中的流行性远远大于95后和90后。

00后:超三成养宠的00后,养(或养过)鱼/龟,“宿舍友好型”宠物成Z世代新宠;

90后:偏好更传统的猫狗,异宠选择保守;

可能的原因在于,受限于城市租房空间,年轻群体更倾向选择“省心省地”的宠物。此外,00后们追求个性化和新鲜感,受“异宠博主”影响更深,比如当下流行的玄学热,就为养异宠加了一把火,“养龟招财”“养鱼改运”,小红书上#宠物玄学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百万。

养宠原因:什么在促使年轻人入坑

养宠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宠。调查显示,前三大原因是:

第一动力:本能性的情感依赖

喜欢,这种植根于现代人对可爱动物的友好态度,成为宠物需求端最强的底层动力。

将近八成(78.3%)的受访者因“一直喜欢小动物”而养宠。这也是如今“宠物成为都市人的政治正确”的原因,对宠物主而言,宠物不是所有物,而是有强烈的情感偏好的寄托。

第二动力:系统性的情感代偿

36%的年轻人直言,养宠是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而这种需要背后,是三重社会症候的叠加:

1.少子化真空:中国总和生育率持续降低,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这个数字在十年前还是1897万。宠物作为“云养娃”平替;

2.职场高压缓冲:抚摸宠物时会让皮质醇水平下降,能快速安抚都市人的普遍压力。世界破破烂烂,小猫/小狗修修补补;

3.社交降级:对人均社恐的年轻人呢来说,和宠物交流比人际交往更轻松。情感链接上出现的缺失和空白,小动物来填补。

第三动力:圈层化的道德驱动

看到流浪动物、看到救助领养、看到受伤的弃宠,出于同情养宠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不同年龄段的年轻人也有明显差异:

85后更倾向于出于道德原因养宠,比如救助流浪动物(39.3%),比00后高出近两成(24.8%)。

而00后养宠,则更出于自己的需求,也更容易受到社交圈和情感需求的影响:17.4%的00后表示“看到朋友家人养宠物,我也想试试”,比85后高出10.3%。35.8%的00后期待宠物满足情感需要,高于85后的28.6%。

也就是说,年轻一代更向内(自我满足),年长一代更向外(社会责任),形成“00后治愈自己,85后治愈世界”的分野。

人宠关系:年轻人正在经历的“去家长化”觉醒

人和宠物是什么关系。

在“你更愿意用以下哪种人宠关系来描述你们”的问题中,只有6.62%的人觉得自己和宠物之间是饲养关系。

当年轻人自称“猫妈狗爸”成为社交常态,宠物的父母是众多年轻人身份认同的重要一环。

但人宠关系的现实和理想,却有很大的区别——

现实里:41.7%的宠主会自称“父母”。背后既有城市化进程中家庭角色缺失的补偿——独生子女一代通过宠物演练“责任承担”,也有把家庭关系,习惯性继承到宠物身上的原因;

理想上:在“你认为理想的人宠关系是什么样”的问题中,只有25.4%选择亲子,和现实的落差比为16.3%。而选择朋友伙伴关系(如室友/闺蜜)的,则超过三分之一(33.90%)。

对上海养猫的李天来说,“宠物不是子女,而是未曾被社会规训的另一个自己。”

在青年志《宠物,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家庭的一分子 | 近未来》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宠物主正在呈现更“通动物性”的趋势:人们应对宠物的“不听话”,开始不再只用训练、控制和改变,而是去理解他们。

他们正在经历“去家长化”觉醒——既需要宠物的情感锚定,又抗拒传统亲子关系中的权力结构。寻求“更平等”的,而非家长式、控制式的相处方式。他们购买宠物沟通课,希望尊重宠物天性,根据宠物的作息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对宠物的态度,从“拟人化”到“宠物本位”,将宠物视为“生活合伙人”。

人宠相处观:从“生存保障”到“生命质量”

如今,科学养宠已经是养宠显学,调查中,93.8%的人认同要对“根据科学知识照顾宠物,如合理饮食、营养补充”,近八成(79.8%)的人平时会看养宠知识科普。

比起稀里糊涂的“粗养”,一边装备知识一边了解自家宠物,成为众多年轻养宠人的日常。

而当智能项圈开始监测宠物心率和卡路里,当宠物中医馆推出“望闻问切”服务,宠物喂养也开始往“没事就给宠物做做穴位按摩”的宠物疗养上发展.....这种科学化“细养”不只体现在宠物的吃饭治病上,也在把范围不断扩大到情感陪伴上:

不是让宠物陪自己,正相反,超过九成(95.2%)的宠物主认为“留意宠物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尽可能陪伴它”至关重要。超过七成(72.8%)会关注宠物的心理状态,如分离焦虑、抑郁或狂躁症等。

此外,74.4%的受访者认同“给宠物提供力所能及的品质生活,如宠物美容、宠物护理”,63.6%支持“鼓励宠物与其他宠物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如宠物聚会”。

如今,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宠物的基本生存需求,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陪伴,和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科学地保障生存,提高生命质量。

宠物老龄化:当银发危机降临“毛孩子”

在养宠难题的调查里,让年轻人最困惑的前3名是:老年照护、健康与医疗、沟通与互动。

困惑一:“老了怎么办”

大概10岁,猫狗就进入老年期。随着养宠时间的增长,多数宠物主都要面对给宠物养老的问题。

调查显示,71.6%的受访者对宠物“老了怎么办”感到困惑,位列养宠困惑之首。

这一困惑的背后,是对宠物衰老的未知与无措,以及对未来照护责任的沉重预感。具体来说,许多宠主坦言,面对宠物衰老的表现——比如行动缓慢、食欲下降、认知障碍等——他们感到手足无措。网络上关于老年宠物照护的信息庞杂且缺乏统一标准,让宠主在选择照护方式时陷入困境。“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对它最好,”一位猫主人这样描述自己的焦虑。

困惑二:“为了不生大病,怎么长期预防和规划”

64%的受访者,将宠物的健康与医疗列为养宠第二大困惑。

慢性病、关节炎、牙齿问题等频发,医疗选择也变得复杂。宠主需要在传统西医、中兽医、功能性食品等多种选项中权衡,尤其是在“非紧急状况”下,如何为宠物选择最合适的长期护理方案,成为一大挑战。

不少人已经开始给宠物食补,做中医按摩,带镇定脖套,听宠物疗愈音乐。

困惑三:“嗷嗷叫,你的诉求是什么”

38.7%的宠主表示,与宠物的沟通互动是另一大困扰。

随着宠物年龄增长,它们的行为和需求发生变化,宠主渴望更深入地理解宠物的内心世界。于是,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猫咪不高兴的10个表现”或“你的小狗做这些事,说明ta很爱你”的信息。宠物语言翻译机、行为训练课程等新兴服务应运而生,但如何在情感上与宠物保持紧密连接,仍是许多宠主的心头之患。

宠物消费:精细化的胜利,和拟人化叙事的狂欢

社交网络上流行“富养宠物、穷养自己”,“给自己买可以抠,给小可爱买不能省”的说法,宠物经济在近几年肉眼可见的火热,商家也在不断制造各式新兴的需求,当宠物年夜饭礼盒登上各大直播间,当宠物抗衰精华液贴上“不老水”的标签,年轻宠主的消费逻辑已从基础生存保障,演变为对思考宠物“如何过好这一生”的投资。

在宠物消费问题的调查中,精细化和拟人化是明显的两大趋势:

1.生存层消费:精细化喂养

在吃的上,除了主粮,超过8成的人会给宠物买零食,超过7成会买保健品/营养品。近3成的人会给详细了解自家宠物状况,给宠物定制饮食。

要让宠物吃饱吃好,也要让宠物吃得健康吃得丰富。

2.情感层消费:拟人化叙事的狂欢

近9成会给宠物买玩具、超过一半的人给宠物买过服装配饰。在观念上,不会给宠物穿衣服的人,只有近3成。每三个宠物主里就有一个,愿意花钱给宠物美容。超过五分之一的人愿意花钱给宠物拍写真。

要用宠物让自己开心,也要让宠物开心。

宠物死亡观:从无所适从到生命纪念

在过去,宠物的死亡往往被视为家庭中的小事,很少有人会为宠物举办葬礼或正式仪式。随着社会观念的变迁,和年轻人对动物生命权利与尊严意识的提升,宠物的死也被越来越多人重视。

在调查中,超过7成的宠物主会为宠物举行告别仪式。

愿意花钱给宠物办殡葬的宠物主,超过4成。

15%的人会为宠物死后,举办非常庄重和细致的殡葬仪式。

仅有5%的人不会举行任何仪式。

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宠物是家庭成员,其生命终结也要应有的尊重和仪式感。

然而,超过五分之一的人不清楚宠物死了该怎么办。

除了宠物殡葬兴行业缺乏统一标准,选择多样却不够透明之外。也因为许多宠物主没有足够的科普知识和经验,临死前,常常要经历宠物生病时不会说,也很难看出来,等到宠物去世,情绪上准备不足,经验上无所适从。

写在最后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宠物已成为许多年轻人不可或缺的伴侣。宠物印象词的调查显示,超过8成的宠物主认为宠物带来了快乐、治愈和陪伴感。

宠物无疑是原子化社会里年轻人的心灵抚慰员,在和宠物的相处过程里,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单方面给予与控制,而是追求与宠物的双向理解与尊重。他们关注养宠知识科普,关注宠物的心理状态,为宠物提供力所能及的品质生活。从“拟人化”到“宠物本位”,从管制到理解,年轻人正努力让宠物成为生活中的平等伙伴。

随着宠物在年轻人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宠物经济将持续蓬勃发展,宠物友好设施将更加普及,宠物殡葬行业和法规也将走向规范化。但更重要的是,养宠的经历,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教会他们责任、包容与爱。

本文为青年志调查栏目「青年数说」第一期,我们希望基于青年群体的样本收集,收集当下、一手的青年态度和青年生活状态,定量分析当下青年的价值观、消费习惯、困惑和希望,挖掘青年群体的动态变化。生成小型报告,构建青年研究基础数据库。也为青年志「青年白皮书」栏目提供数据支持。

我们期待通过数据与洞察,促进对青年的理解与支持。

栏目合作:open@chinayouthology.com

网址:宠物本位时代——2025青年养宠观报告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33582

相关内容

宠物本位时代:2025青年养宠趋势深度剖析
养宠自由,你实现了吗?|2019年宠物人群专题研究报告
《宠物行业蓝皮书:2022 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报告》
和宠物“双向奔赴” 科学养宠观念受推崇
2025年养宠物的心得感想初中范本.docx
宠物年龄问题研究报告.docx
养宠生活与宠物经济
2024-2025中国宠物市场:分析与趋势报告
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发布《当代青年消费报告》
中国宠物行业分析报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