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变肥料——变“废”为肥 教学设计 小学劳动通用版
学会厨余垃圾堆肥,变废为宝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生活垃圾分类指南# #家庭节能改造#
《垃圾变肥料——变“废”为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劳动知识与技能:
1.能辨别厨余垃圾,知道厨余垃圾的来源和特点。
2.知道厨余垃圾是制作有机肥的好材料。
3.掌握有机肥的基本制作方法。
4.知道有机肥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劳动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话讨论,能辨别出厨余垃圾,知道厨余垃圾的来源和特点,。
2.通过现场学习与操作,学会掌握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法(波卡西堆肥法)。
(三)劳动的体会与价值感:
1.体验绿色劳动的乐趣、成就感、获得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绿色生态的劳动理念,激发学生环保意识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情怀。。
2.体会资源利用良性循环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自觉自愿、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从而深化其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辨别厨余垃圾,学会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法。
【教学难点】
掌握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法。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绿色生态的劳动理念。
【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的教授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介绍中国农业资源环境、传统方法对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垃圾处理弊端以及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活动辨别厨余垃圾,让学生学会认识到厨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性和厨余垃圾是制作有机肥的好材料,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对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并对其方法进行评估;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社会化处理方法——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法(波卡西堆肥法);通过课后作业的延伸作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体会资源利用良性循环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场地】教室、实践场所
【教学准备】
劳动工具:波卡西堆肥桶、旧报纸或废纸板、夹子、口罩等
劳动材料:EM菌发酵粉、厨余垃圾。
【教学过程 】
一、活动背景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介绍中国农业资源环境、传统方法对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垃圾处理弊端以及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教师配图讲述:中国国农业资源环境承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由于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农业已经从一个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变成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继续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是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优化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同时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垃圾,由于其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有明显的污染性,加之垃圾本身即时性和潜在性的特征,以往传统的垃圾填埋、焚化处理方式所造成的大量占用土地、苍蝇蚊虫乱飞、污水到处四溢、满地臭气熏天、环境备受污染等弊端足以证明这种方式已经落后。据统计,我国每年城市所产生的厨余垃圾有6000万吨,而且数量还在逐年增加,而全国投运中的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产能仅为每年300万吨,处理率尚不足4%,缺口巨大。未能处理的厨余垃圾被庞大的地下产业链吸纳,催生了类似地沟油等许多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社会化处理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生态农业建设任重道远,垃圾科学处理需要你我,纵然道理千万条,实践才是第一条,让我们开启一场变“废”为肥的奇妙之旅吧!
(设计意图:资料知识的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态农业建设与垃圾的科学化处理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环保意识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情怀。2分钟)
二、变“废”为肥
1.厨余垃圾辨一辨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一种不断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
这是联含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的著名论断。在垃级成分中,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厨余垃圾就是制作有机肥的好材料,让我们看看一看那些是厨余垃圾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1页,完成活动“厨余垃圾辨一辨”。
观察下列图片,请在厨余垃圾的括号里画“√”。
水果( ) 牛奶盒( ) 茶叶渣( ) 剩菜剩饭( ) 烂菜叶( ) 过期药品( )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请同学展示结果,并及时纠错。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厨余垃圾,对厨余垃圾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分钟)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问题:(1)还有哪些垃圾属于厨余垃圾?(2)厨余垃圾主要来源于哪里?(3)厨余垃圾有哪些特点?
教师归纳总结:厨余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特点是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解厨余垃圾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且数量多,为厨余垃圾的处理做铺垫。3分钟)
2.厨余垃圾处理
请将你家厨余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并记录下来。
学生小组展示,教师巡回倾听后归纳总结.
对于日常的厨余垃圾,我们首先要做到分类处理。将厨余垃圾与其他类型的垃圾分开放置,在丢垃圾的过程中定点分类丢弃,为厨余垃圾的后续处理带来便利。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家中尽量二次利用厨余垃圾,比如将蔬菜果皮等做成环保酵素,动物内脏、油脂等做成堆肥,用来种植花草等。而餐厅、饭店等地方还可以通过购置专门的餐厨垃圾破碎机等方式来降低厨余垃圾的存储量,并提高其利用效率。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垃圾应无害化、资源化、社会化处理,明白自己家在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绿色生态的劳动理念。5分钟)
3.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波卡西堆肥法)
教师配图讲述:目前对于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社会化处理就是波卡西堆肥法。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究开发的,“波卡西(BOKASHI)”是日语“发酵有机物”的意思。原理:通过EM菌(益生菌)作用,降解有机废弃物料中的粗蛋白、纤维素质素及糖类,产生容易利用的无机态养分或腐殖质等;EM菌在堆肥过程中,以有效抑制腐败菌生长, 从而减少腐败物质产生,避免堆肥发出难闻的气味。
(设计意图: 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波卡西堆肥法)基本情况、原理和优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分钟)
教师展示并介绍制作材料与工具:厨余垃圾、波卡西堆肥桶、EM菌发酵粉、旧报纸或者废纸板等。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波卡四堆肥法)第一阶段堆肥步骤,强调堆肥注意事项。并将装满堆肥桶放置在指定位置并贴标签。
制作步骤:
第一阶段:堆肥
1.在波卡西堆肥桶底部铺一张旧报纸或废纸板,避免堵塞;在纸上铺一层EM菌发酵粉。
2.将厨余垃圾切碎并沥干水分,然后倒入波卡西堆肥桶,第一次将厨余垃圾添加至桶内10cm高处。
3.在厨余垃圾上撒一层EM菌发酵粉,盖牵最好达到75%以上,然后压紧。之之后每加一层厨余垃极就覆盖一层EM菌发粉。
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装满堆肥桶,盖好桶盖,密封发酵。
堆肥注意事项:
1.为保证成功率,EM菌发酵粉的用量需充足。
2.盖紧桶盖,保证厌氧环境,降低杂菌繁殖的概率。
3.不要加入洗洁精等有杀菌作用的化学物质。
学生观看并记录堆肥操作要点和技巧。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实操演示和学生观摩学习,使学生知道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波卡西堆肥法)堆肥的方法和技巧,为下一面学生实操做好准备。 14分钟)
学生活动:各小组学生分工进行实际操作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波卡四堆肥法)1-4步过程,将装满堆肥桶放置在指定位置并贴标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掌握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波卡西堆肥法)第一阶段:堆肥的基本步骤,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绿色生态的劳动理念。通过学生分小组完成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15分钟)
教师配图讲解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波卡四堆肥法)第二阶段取肥步骤,强调取肥注意事项。
学生观看并记录取肥操作要点和技巧。
制作步骤:
第二阶段:取肥
1.发酵7天后,开始取肥液,每1~2天排一次肥液,否则会影响发酵效果。收集的肥液呈透明淡茶色,说明发酵成功;如果肥液浑浊则应开盖增加EM 菌发酵粉的用量。
2.10~15天后,波卡西堆肥桶内的厨余垃圾长满白色或者偏红色菌丝,说明发酵正常,堆肥成功。
3.再过5~7天后,菌丝老化、消失,可将堆肥全部倒出,作为基底肥理入土中,或密封装袋备用。
知识链接:
取肥注意事项:
1.为保证成功率,每天观察发酵效果,及时补充EM菌发酵粉。
2.取肥后盖紧桶盖,保证厌氧环境,降低杂菌繁殖的概率。
3.及时排出肥液(肥液稀释100倍后可以用来施肥)。
各小组学生设计肥液发酵取肥情况记录表。组内指定学生每天记录发酵情况,并完成取肥。
肥液发酵取肥情况记录表
小组 成员 堆肥日期 堆肥 总量 L
记录 日期 肥液 菌丝 取肥量 单位(L) 记录员 备注0
浑浊 透明 颜色 多少 颜色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巩固知识、发现问题、掌握技能、总结经验,体验劳动的成就感、获得感,培养科学素养、劳动素养,让学生养成自觉自愿、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从而深化其对劳动价值的理解。5分钟)
三、课堂分享
纵然道理千万条,实践才是第一条!在厨余垃圾快速堆肥过程中,你是否因厌恶垃圾的恶臭而退缩?你是否因为准备不充分而手忙脚乱?是否因为经验欠缺而出现一些小问题?是否体验到了参与劳动的喜悦?这些经历和体会,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处理厨余垃圾过程的体会和宝贵经验。
(设计意图:多次反问学生,提醒学生在处理厨余垃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该如何及时解决。积累经验,培养良好的劳动、生活习惯。5分钟)
四、劳动拓展
1.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实践操作,在家动手运用波卡西堆肥法处理厨余垃圾,并和家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总结劳动经验。
(温馨提示:1.EM菌(益生菌)一包一般家庭可用一年,且成本较低。2.波卡西堆肥桶一般家庭需准备2个,才能轮换处理所有厨余垃圾,但价格较贵。)
2.你还知道其他变“废”为肥的方法吗 请查阅资料,具体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厨余垃圾快速堆肥这项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社会化处理的技能,时刻悟道践行笃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而努力,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同时抛出问题,为引出下一个主题《自制堆肥桶》做铺垫。2分钟)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授过程中,我运用谈话让学生认识到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社会化处理,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良性循环,优化生态环境的的重要性。再让学生学会辨别厨余垃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对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并对其方法进行评估,最后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法(波卡西堆肥法),并让学生掌握技巧和方法。课堂讲解时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兴趣浓厚。但实操时由于厨余垃圾的状态和气味,部分学生站在远处观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劳动观的教育。
【板书设计】
变“废”为肥
一、生态农业建设与垃圾的科学化处理
二、变“废”为肥
1.辨别厨余垃圾;
2.厨余垃圾的处理;
3.厨余垃圾快速堆肥(波卡西堆肥法)
第一阶段:堆肥 第二阶段:取肥
三、课堂小结
各小组成员谈谈厨余垃圾快速堆肥的实操经历的体会和宝贵经验。
四、家庭作业
展开更多......
网址:垃圾变肥料——变“废”为肥 教学设计 小学劳动通用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34261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通用12篇)《变废为宝》教学设计(通用20篇)
小区设“神器” 厨余垃圾变肥料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果蔬垃圾处理设备帮你实现厨余垃圾变有机肥料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5篇
小学垃圾分类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看厨余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吃进垃圾,吐出肥料!海珠南华西有台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神器”
把生活垃圾变成有机肥 垃圾处理成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