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脏又臭,他们却当宝!厨余垃圾“变现”的宁波探索
合理安排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堆肥处理,变废为宝,环保又环保。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小窍门# #家庭园艺技巧# #环保家居小建议#
学生在栽种杜鹃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宁波观测研究站里热闹非凡,宁波外国语学校和惠风书院的部分学生在这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下一株株杜鹃。
“同学们,这些杜鹃是用厨余垃圾发酵后的产出物栽培的,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培育。”提供杜鹃苗木的北仑侃宝果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侃恺说。
谢侃恺拥有30亩杜鹃种植基地。2022年以来,他的基地被选定为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产出物田间应用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的作物为杜鹃花,市级财政每年投入7万元,用于监测点的日常管理维护。
技术人员(右)向农户讲解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知识
在宁波,像这样的长期定位监测点共有5个,分别设在北仑、江北、奉化、宁海和象山,主要监测作物为苗木、蔬菜、粮油作物和水果,监测指标包括土壤质量和安全、农作物食用安全、农产品产量品质等。
据宁波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心农村建设科科长齐琳介绍,从2022年底设立至今,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产出物田间应用长期定位监测点已完成了一个周期的监测任务,共采集土壤和农产品样品495个,获得有效数据6002个,共计施用资源化产出物1.5吨。
技术人员说,厨余垃圾主要通过好氧发酵或厌氧发酵两种模式转化为资源化产出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产出物的形态有液体酵素、固液混合态沼泥、纯固体沼渣和阳光房堆肥等。除酵素外,其他产出物的主要成分为有机质和氮磷钾。
箭岭村监测点
“种植花木每年带走大量肥沃表土,一方面会造成泥土流失和耕地贫瘠,另一方面,土壤有机质等指标也会发生变化。”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宁波(北仑)中科海西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副教授李雅颖说,将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产出物应用在苗木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作物的营养品质。
谢侃恺说,用厨余垃圾资源化产出物种植的杜鹃苗虫害比较少,分枝多,长得快,价钱卖得更好。
江北卉秾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峰磊是江北长期定位监测点的负责人,经营着近30亩蔬菜基地,一年种植的蔬菜品种有10余种。他介绍道,给蔬菜施用的肥料都是从宁波首创厨余垃圾处理公司运来的沼泥。以冰菜为例,种植一季,用沼泥只施用一次肥料就够了,一亩地可节省1000元的成本,而且冰菜口感变得更脆了,酒店、商超纷纷前来预订。
奉化长期定位监测点设在大堰镇箭岭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使用了垃圾资源化产出物和酵素的大米售价20元/公斤,比传统栽培的大米价格提高了一倍。
检测
齐琳说,从长期定位监测点收集来的数据经过中国计量大学、宁波大学和宁波(北仑)中科海西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分析显示,施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产出物,能改善水稻、油菜、小麦的营养品质,提高蔬菜中微量元素含量。同时一亩地种植一季作物,可减少4公斤左右的纯氮用量,起到化肥减量的作用。
专家认为,近年来,宁波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尤其是分类完全的厨余垃圾是非常好的肥源,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完全可以使其变废为宝。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大有可为。
据介绍,目前,宁波一年可利用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产出物数量约4万吨,按照每亩农田0.5吨的应用量计算,可覆盖8万亩耕地。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长期定位监测,目的是探明厨余垃圾经过发酵后的资源化产物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作物安全的影响,并推动制定宁波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和技术标准。下一步,要延长已有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产出物田间应用长期定位监测点的监测时间,从科学数据收集的可靠性来讲,监测点的设立至少要5年。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加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壤污染、作物连作障碍、农产品安全等隐患方面的研究,为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技术途径。
网址:又脏又臭,他们却当宝!厨余垃圾“变现”的宁波探索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34266
相关内容
探索“绿色密码”济宁厨余垃圾就地变“宝”探索“绿色密码” 济宁厨余垃圾就地变“宝”
“黑科技”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如何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家里厨余垃圾怎么处理?
垃圾变肥料,种花种树还能种出美味,这些人把厨余垃圾当宝贝,真会玩儿!
【无废城市建设】厨余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别在厨房放“垃圾桶”了,又脏又臭,学年轻人这么做,干净又卫生
他们,让垃圾变成“宝”~
厨余垃圾“新归处”,便捷又环保
厨余垃圾也能“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