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让城市融入自然 让绿色溢满城市——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纪实
城市生活新鲜事:绿色公园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生活趣闻#
2022年8月19日《平顶山日报》8版
高新区整体规划图
黄河路创业大道东北角游园
黄河路开发路西南角
高新区主干路网建设情况示意图
创业大道湛河桥
高新大道湛河桥
湛河北岸河堤绿化
开发路北段
建业·春天里项目
湛河两岸,沙河之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游园景色优美,一片片绿地赏心悦目,一处处工地塔吊林立······漫步高新区,目光所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全力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新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城市大了,道路宽了,绿色多了,水更清了,更宜居了······城市发展每一个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高新人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加快路网建设,共建便捷之城
交通路网是城市的命脉,也是做优城市发展空间的强力引擎。近年来,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路网框架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020年初,面对建设进度迟滞不前、项目资金严重匮乏等困难,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局长王宏义带队与投融资公司一起研究政策,制定融资方案,同时协调施工单位增加机械、人力,保障道路项目按时开工、按期完工。当年底,高新区一鼓作气打通了6条道路,实现了“一月通车一条路,一月建成一个游园”的“高新速度”。
2021年,该局把强化路网配套作为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克服疫情和连续降雨等不利情况,提前研判分析形势,商定工作思路,实现了征迁工作“短、平、快”处置,为道路的顺利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施工过程中,该局实行“专人专责制”,明确项目专班,跟进工程进度,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节点目标,倒排项目实施时间表,落实项目实施方案,如期完成道路建设任务,创造了“当年征迁、当年建设、当年通车”的又一个“高新速度”。
2022年起,该局按照“区外畅通、区内快捷、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的原则,以规划引领、品质提升、精细管理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深化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城市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各类停车设施,科学合理建设分流岛、设置信号灯,同步实施绿化、亮化、标线工程;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新建高新大道、长江路、湛南路东延、轻工路、神马路等主干路网;女贞街、青桐街、玉兰街等道路由于年久失修,道路破损严重,市政服务设施缺失,坚持民生优先,成立领导小组,聘请设计、施工单位,修补路面,安装环卫设施,栽种绿植,高标准实施提档升级工程;湛南、任庄棚户区建设同步实施遵一路、尚德路等外联道路,方便群众出行;积极协调供水、电力、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沿主要道路向园区延伸,实现生产要素集聚,助力产城融合发展。
如今,高新区相继建成黄河路、湛河南路、湛河北路、高新大道、长江路、创业大道、开发路、轻工路、神马路等主要道路将近30公里,形成了“六纵七横”的主干路网,将发展空间从湛河拓展至沙河;实现了农村等级公路全覆盖,对遵化店村、张村、霍张村、周湾村等近16公里村镇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改善了区域环境,方便了群众出行;积极协调市政管线沿主要道路向园区延伸,按照“万人助万企”活动的要求,将供水管线沿神马大道向东延伸至许南路,解决了沿线企业的用水需求,推进排雨、排污设施建设,对小营安置区周边的市政排雨、排污设施进行改造,满足了居民区的生活需要,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
高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共创开放之城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近年来,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紧跟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加速转型升级,打造良好环境,坚持向创新要动力、以改革谋发展,合力推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住建产业发展呈现新态势、创造新业绩。
“现在只需在网上把这些资料提交,0.5个工作日就可以领取竣工验收备案了。”该局工作人员说。过去,由于竣工验收备案涉及部门广、审批流程多、所需材料杂,一直被戏称为整个工程建设周期中的一座大山。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该局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要求,打破部门边界,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审批环节“减无可减”,通过自我加压再次提速,将办结时间压缩至0.5天,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
该局成立“入企服务小组”,为企业提供“我来办”全流程跟踪帮办、代办服务。项目办理期间,服务专员提前介入,在审阅项目相关资料、充分掌握项目背景和现状的前提下,将审批办理“搬进工地”;对达到审批要求的,现场指导企业上传申报材料,对办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以“一对一”方式给予现场辅导;通过“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实现“多审合一”,进一步压缩办结时限,将“最多跑一次”的一站式服务真真切切落到了实处,促进了办理建筑许可环节营商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确保“问题能解决,审批能落实,项目能落地”。
2021年开始,全省开展全域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高新区2020年度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在参评的18个国家级功能区中排名第三,2021年度项目建设(原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在参评的18个国家级功能区中排名第六。
高品位打造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共享大美之城
“现在出门散步处处都是景观,口袋公园、沿河景观带让人目不暇接。公厕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生活在这座城市真是太幸福了。”72岁的市民王再经常带着小孙女沿着湛河两岸景观带散步。正如她所说,城市里的各处景观已成为市民休闲之地。每到傍晚时分,各个广场、游园内灯光交相辉映,市民在这里散步娱乐、跑步健身,享受幸福惬意的生活。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按照“建成一条道路,增加一道绿廊,配套一批游园”的建设原则,同步实施新建道路绿化,完成了高新大道、长江路等6条新建主干道路的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约23万平方米。同时,在主要道路交叉口新建19个游园,新增绿化面积10余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绿量,提高了城市品位,为群众开辟了充足的绿色休闲空间。
做好功能布局文章。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在进行充分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各部门做好供地工作,尽最大可能在居住区、主干路网等附近进行游园选址建设,让游园更加贴近生活,让群众更加方便进入。如今,开发路与神马大道交叉口游园、开发路与黄河路交叉口游园等都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做好精美品质文章。该局强化游园规划设计,邀请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研讨,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让每一块绿地都能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合理配置公厕、休闲座椅、文化廊道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良好、休闲舒适、景观优美的精品绿化工程,让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黄河路与创业大道交叉口游园、黄河路与叶宝路交叉口游园等让人流连忘返。
做好管理保护文章。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积极做好专业技术指导,督促各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推进项目建设。将新建成的游园及时纳入养护管理范围,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加强管理,确保绿化建设成果得到及时有效保护。
近年来,该局以精品游园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结合城市发展,打造了创新创业、精神文明建设、消防安全宣传等不同主题的“园林微景观”。神马大道与开发路交叉口的消防主题公园,以滨水休闲为景观特色,绿树成荫,小品点缀,园建风格高低错落,别有情趣。同时结合消防主题,建立卡通形象,寓教于玩,前来散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一批精品主题公园、游园的闪亮登场,让高新区城市环境熠熠生辉。
高质量提升幸福指数,改善城市生态,共筑宜居之城
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脉搏,那么生态则是城市的灵魂。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背后,是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的不断改善。
近年来,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显著,PM10、PM2.5、优良天数三项指标连续3年实现“两降一增”,夏季臭氧污染损失优良天数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明显提升。2021年,有3个月单月考核全市第一名,全年共获得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奖励资金160万元。
严格执法、创新举措,让环境守法成为常态。近年来,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坚持以铁心、铁面、铁腕的“三铁”精神,严格环境监管,有效地提升了执法监管效能。同时,结合高新区工业集中的特点,创新工作举措,全市首推环境监察意见书,对首次执法检查发现轻微环境违法的企业下发环境监察意见书,指出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整改的标准时限,督促问题企业及时整改到位,免受处罚,得到辖区企业的一致好评。2022年在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中荣获全市第一名。
该局采取对北湛河两岸及污水提升泵站周边进行绿化、在河道内种植具有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做好北湛河水污染防治设施的日常运维等措施,对巡查中发现排污管网系统出现的问题,采取及时修补破损管段、改造排污基础设施、建设截污坝、疏通排污管网淤泥等办法,制定方案,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加强对北湛河沿线排污系统综合治理,加大对河道巡查监管力度,及时抢修出现问题的排污管道,保证排污设施正常运行。同时,每周安排专人至少全线巡河3次,及时掌握河道水质情况。为确保水质持续达标,在河道种植芦苇的基础上,又种植莲花净化水质,以此实现了污水100%收集、100%输送、100%处理,“河畅、水清、岸美、生态”的总体目标。
通过努力,高新区河道内的水质状况得到很大改观,沿线群众纷纷叫好。截至2022年6月,北湛河水质断面已经连续20个月达标。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居住在高新区每个人的梦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今年,该局又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打响了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格局和胸襟。
高新区城乡建设的巨大变化已经惠及每个人的生活,并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王宏义表示,全局上下将勇挑重担、砥砺奋进,为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而不懈努力。
(平报融媒记者 高轶鹏 通讯员 左晓燕)
图片由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提供
编辑:吴琪
网址:风行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让城市融入自然 让绿色溢满城市——高新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纪实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34906
相关内容
【城乡环境整治进行时】宜居城市同清洁 美好家园共创造城市向绿而生 生活向美而行——西安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工作纪实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要闻动态 世界城市日
城市更新的当涂实践:向绿而生,打造宜居滨江花园城市
城市生活中的“生态室内”设计:让自然融入城市生活
台州市黄岩区以产立城、以美塑城、以人兴城 奋力打造区域共富新标杆
我省深入推进城市绿化美化等系列三年行动——城市焕新 宜居云南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案例推广 苏州市吴中区东苑新村:融入海绵城市 “改”出幸福生活
威海市人民政府 媒体报道 威海日报:擦亮生态底色 建设绿色之城——威海市加强生态环保工作纪实
区城市管理局:城市微客厅 市民幸福园 ——璧山区创新推动城市“微客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