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培训班课程强调实用性和案例教学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长教育培训班#
《饮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 饮食文化 案例撰写人: 李坤鹏
所在院(系)部:商贸系
一、案例主题 吃遍全国——中国烹饪风味流派
二、案例意义
通过课程思政案例帮助学生明白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指导岗位工作、提升职业素养,同时,通过课程思政浸润,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八大菜系,掌握八大菜系所代表的饮食民俗和饮食礼仪
(二)能力目标:了解掌握八大菜系菜品的制作,能够介绍八大菜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树立职业自豪感。
四、思政教学素材
1、政协委员提案,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饮食文化“走出去”
王宜表示,要深入挖掘中华饮食文化的价值内涵,激发中华饮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为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积极贡献。中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行业载体,具有历史悠久、食材广泛、工艺精湛、品类丰富、风味多样、兼收并蓄、守正创新等特点。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中餐是一种硬实力,在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吸纳劳动就业、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文化和社会角度看,中餐是一种软实力,在满足人们美好饮食生活需要、塑造文化品牌形象、传承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中医药文化,在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等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2、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饮食品牌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很多地方特色饮食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蕴含着一整套与食材遴选、配料加工、菜肴烹制和美食消费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是人际交往、礼仪节庆等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达着中国人尊崇自然、顺应时节、食治养生等思想观念和健康理念。加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品牌培育,讲好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故事”和“中国味道”,能够促进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二,深度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赋能”,促进传统历史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地方特色食品品牌,能够有效激发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提升地方特色食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软实力。第三,地方特色食品往往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由于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但在全国范围知名度并不高,不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加强品牌文化培育和宣传推广,能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扩大消费群体,促进地方特色食品由区域走向全国。
五、教学实施过程
(1)布置课前任务
学习通发布课前任务: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八大菜系相关视频,通过课前视频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中国烹饪风味流派的学习形成基础认知,为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设置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先行了解八大菜系相关知识。
思政案例,国宴展示饮食文化。国宴菜博采国内各菜系之众长,按“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的要求,上及宫廷肴馔谱录,下采民间风味小吃,外涉世界各国名菜,内及国内八大菜系,广采博取,撷英集精,形成独具特色的系列菜系。人民大会堂国宴菜被称为“堂菜”,是国宴菜的一个重要代表。展示国宴,涉及到八大菜系,展示中国饮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
(2)课中师生互动探究
首先: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超星学习通讨论答疑区发布问题“请介绍一道你最喜欢的一道美食,要求介绍出菜品名字,出处、制作过程、主要原材料和文化典故等,并配上图片”,组织学生讨论、点评。考核学生对八大菜系的了解,对课前任务的一个检验,也便于老师了解学情,便于开展下一步的教学。
其次,联系课程,互动交流,引出中国烹饪风味流派。
结合八大菜系相关视频的经典片段,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中国烹饪风味流派、八大菜系的文化渊源、形成的原因、特点、特色菜系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总结归纳。八大菜系的认定标准,材料选择、工艺技法、菜品特色和历史悠久。
思政教学案例导入,通过历史文化体会中国烹饪风味流派的文化特性。孔子膳食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引导学生感知饮食文化和中国的饮食历史悠久,树立文化自信。
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总结归纳,分组展示,竞赛评比。
组织学生分成八组,各组讲解一个菜系,在组长的组织下通过PPT讲解,完成分组八大菜系展示讲解,各组设置自己菜系的知识点,形成问题和答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提问抢答,回答正确加分,答错不扣分。比赛后,老师、组长根据答题情况和团队表现进行打分,评选出获奖团队等,最后老师点评,获奖团队分享成功经验。通过思考本组所讲的内容,借鉴其他组的优点,综合分析归纳八大菜系,起到班级学生共同提升的目的。
思政教学案例导入,通过易牙烹子案例,“厨师始祖”易牙:执五味调和之业,行六亲不认之事。引导学生分清善恶,职业道德,技能与做人的思考。也鼓励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最后,教师总结,拓展升华,课程思政有机融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通过学习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辉煌发展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赋予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提升学生的思维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总结评分中加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提升自己。
(3)课后巩固拓展加深
结合课堂学生学习情况,和老师与各组之间的点评等,进行有针对性,分层次的课后巩固和拓展。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更加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能够制作相关视频、PPT等,归纳总结自己所学,在课前十分钟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成果展示,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通过多次修改,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六、案例教学反思
1、增加知识储备。作为教师要持续补充更新专业知识,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包括价值观、职业素养等,不断深入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完善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改进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突出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新模式,以学生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教学与社会需求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鼓励学生持续进步,精益求精。在教学中,要多思考,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思考这些问题来组织教学,突出成果导向。
3、利用网络平台。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记录学习成长过程,管理和展现学习成果,记录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数据。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结合相关案例在讲解本节课时候尝试多侧面、多角度融入课程思政案例,扩展学生学习广度、思考深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融会贯通,提升教学效果。
网址:《饮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36120
相关内容
《饮食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线教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细胞生物学》课程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案例
传统饮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
《烹饪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申报书(2022年
课程思政赋能大学生社会情绪能力提升——以《教育心理学》为例
信工学院线上教学典型案例——将思政教育融入《人工智能》专业课教学
利用“生活化”策略探索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