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散记(散文)

发布时间:2025-05-08 04:59

《浮生六记》——清代沈复的生活哲学散文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居家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书籍#

居家散记(散文)


  时间像长着翅膀飞行。一晃居家就有半个月,竟说不上个所以然。它们都去了哪里?也没感觉虚度,却云一样飘过,了无痕迹。
  重心是防疫。自一对旅游过小城胡杨林和额济纳旗胡杨林的上海夫妻在西安检出新冠病毒,作为临城的本县,也进入全民高度戒备状态。期间,除上班公职人员,必要出行人员,一律居家防疫,带通行证,一天一家只准出行一人且一次,购置生活必需品。基本隔一天,就做一次核酸,连续做了五次,庆幸我们都安全。
  隐形的疫情,是无形的杀手。为遵循地方防疫管控,也为自己生命负责,彻底斩断疫情传播链,居家,不外出,无疑是一个最安全有效的 *** ,也是一个别无选择也最适合的诀择。
  不设定规律的日子,就由习惯支撑。居家的日子,尽管女儿不上学,照例五点半醒来,这是小女自上初中以来给我排练出的生活习性。只是这些天不再睡眼惺忪急于起床,净手奔赴厨房,从柜子里取出电饭锅,淘洗一把小米,放在锅里,添加适量水,插上电源,按下粥键,而是慵懒在被中,拿过手机随意去浏览,更多关注的是疫情动态,进展情况,希望瘟疫早点过去,间或公众号有推出的合口文字读一读,给心灵一个慰贴,直到六点半这个特定起床时间。
  手机是时间的高速运转器,眨眼就是个把小时,意犹未尽就到了该起床的时间。
  冬天的日子,这个时候除了小区的灯亮着,暖黄里映照出一方禅意的清亮与幽静,天空还是漆黑一片,睡梦里一般,或星光漫布,朦胧而神秘莫测。亮起厨灯,我会立在窗前,让目光在这份静谧上停留那么一会儿,让心也蹭一点禅意的光,再去做早餐,使生命悠然由静走向动。
  生命的灵气少不了动。尘世万千气象因动而富于生气,具有活力,且活色生香。黎明的天空,是一天的前奏,始于静,长于动,且蕴藉无限张力,孕育无限精彩,由此演绎出生命的千姿百态,五颜六色,明媚阔达,故有了锦绣的思想,繁华热闹的尘世,与喧嚣并存。我是喜欢静的,但也明白,没有生命气息的静是一种死亡,所以,不排除动,只是喜欢在没有嘈杂里让生命静静地蠕动,像潺潺溪流,清泉一样,流淌在蜿蜒曲折的山麓,且歌且舞。当然更喜欢动静相宜的和谐,就如同我居家的日子,菜香萦绕,让生命置于烟火,也不乏琴声悠扬与女儿的淘,打嘴仗,讨论学习、社会现象的诙谐幽默点缀,日子不单调,也不乏味。
  做早点,半个小时熬粥,半个小时做小菜。不上学,女儿不到八点,断然是不肯起床的。叫早了,她说这是非人类的虐待。还说,知识这东西,多是用来压榨灵魂的,不想失去自我,能避免的尽量避免,多学有洗脑嫌疑,有害无益。能把不得不学的强迫装进脑袋已经不错,何必要牺牲睡眠时间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伶牙俐齿的女儿歪理邪说、口是心非起来,一点也不含糊,让我这个做母亲的望尘莫及。
  二
  有天,同学发来微信,问我做什么。我说宅家,都整整十四天了。她说,能待住吗?因为她们是工薪族,上班期间,仍然按部就班,出行有绿色通行证,周末才得以休息,不像我们是粉色的,一天一个家庭限出一人且一次。还有一远友,居家防疫才一天,就说烦。我说,烦无用,乐受吧!
  生命懂得归航,才有栖息的港湾。对于居家的人,如果心不能泊于家,游离于烟火俗世之外,迷恋于红尘远景,自是找不到栖家的乐趣。
  的确,居家也不容易,需要艺术。艺术的天堂是有事做,且是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够带来眼观与精神上别样的双重享受,才有艺味。有的人写作,有的人阅读,有的人跳舞,有的人唱歌,有的人画画,凡此种种,都是为了乐受生命,愉悦精神。但众多普通人并没有这些所谓的天赋秉好,那就跟着刷抖音、快手。我自认为,只要生命能趣味化,适宜自己,管他做什么,便是好的了,没有辜负时间。
  兴趣是更好的老师,也是快乐的源泉。疫情前几天,学了几天烹饪。与我,这半个月,基本做了吃货。就是把学过的菜品一一过手,亲自实践。因爱流蜜。故此,其实每天都基本是重复过,却别有一番乐趣。
  有话说,花开给自己,双眼才能看到更多风景。生活,不为难自己就是好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开悟,学会了放下空念,不再执着,坦然行走烟火尘世。自认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懂得欣赏,一味迷恋远方,欣赏羡慕他处,总是不得心安。居家,从爱上烟火欣赏自己开始,举手投足,点点滴滴认真对待,清澈的白开水也能品出如花的芬芳,甘醇的滋味。
  三
  有时会想,做人,不要像麻雀一样,饿了飞到地面觅食,吃饱了飞上枝头聒噪。做鸽子吧,有人喂养,还飞得高过楼顶,在空中滑翔出祥和的图腾,人人仰慕敬重。但芸芸众生,谁能逃脱麻雀的命运,鸽子有多少呢?
  一棵树,千枝百叶层层叠叠,一个人,千丝万缕血脉遍布,纵横交错。居家的好处有一点就是,有闲思的时间。只要给时间一把钥匙,随时都能开启记忆之门,往事便汩汩流淌,信马由缰,且不受时空限制。
  家里冰箱大概恒温器出问题了,冷冻当冷藏用,买的肉不能冻实落,一直放在婆婆家,一周取一次。
  那天,偏午后,去婆婆家取肉,给带了一块前日学做的玉米面发糕,用牛奶和的面,放了鸡蛋、白糖、葡萄、红枣,加酵母醒发做的。
  艳阳高照,窗户紧闭的室内破窗而入的冬阳灿烂至极,明媚如春,没感觉有风,下了楼才知秋风瑟瑟,小区,路上,枝头树叶婆娑落下,地面一片片黄叶或扎堆,或连片,或单独飘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生的尽头,一种凄凉漫卷心海。
  明知是季节的更迭,自然法则,却还是碰触着杞人忧天,悲天怜人的情怀与本性。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自然是人生更好的写照,终归会走入末路,没有谁能逃脱,只是时间问题。生而为人,能驾驭的只有自己,把控好情绪,让每一寸光阴镀上阳光的色彩,与之同行,便是更大的受益。
  一个穿黄马甲的中年女子,正在用扫帚追赶落叶,路边停着一辆垃圾车,扫把总不及风的速度,总有落叶逃离。事物都有特性,她依然亦步亦趋,不急不徐,不紧不慢赶扫着视线范围内的落叶,淡定而从容。
  路上车辆行人都寥寥无几。偶尔穿过,如随风而去的一枚落叶,不知归处。
  到处都有防疫的横幅标语。大多门店紧闭,开的都是日用品门店,门前都有一小桌,摆放消毒水,体温枪,登记的纸笔,桌一边是写有“回收旧口罩”的纸盒子。这隐形的病毒防不胜防,让人不得不草木皆兵,严加防范。
  到了婆婆小区门前,这是一个只有一栋楼的老式小区。门外撑起蓝色帐篷,二男一女穿着鼓囊囊的棉衣门前徘徊,身上背着“志愿者,北苑小学”的字样。瑟瑟秋风里,不由为这些老师肃然起敬。
  知道不让进,也不去为难他们,给公公打了 *** ,不一会儿,婆婆来了,青色直筒裤,枣红色黑点带帽羊绒短上衣,衬着花白齐脖子短发,一手里提着两份肉,一手提着四个金黄的油饼,一个糖萝卜,缓慢庄严走来。到门口,我们心照不宣,不进也不出,我接过婆婆手里的这些,把玉米发糕递给婆婆,她说了声你还会做这,把丽丽管好,欲言又止,转身离去。多日没见婆婆,脸上皱纹如深沟浅壑的婆婆,似乎又老了许多。我想说,寒食节到了,哪天去烧纸。怕婆婆流泪,我忍住没说。因为明知疫情管控,出不去,说了也白说,徒添忧伤。婴儿就没了母亲,在外婆家长大的婆婆,晚年又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长子,无疑剜了她的心头肉。看着风烛残年,脚步沉沉,蹒跚而去婆婆的背影,不知何时,泪水早已淹没了自己。泪眼模糊转身离开,小区门前沟内最前的一棵树,枯木枝上零星缀着些黄叶,在风里摇摇欲坠,演绎着生死别离,突然收敛了我的泪水。
  四
  纵然,生活是一地鸡毛,能把鸡毛捡顺,扎成掸子或像小时候一样,扎成毽子踢,为生活为己所用,未尝不是趣味。在家宅了有半个月了,其实每天过的日子是基本一样的,重复着烟火,不一样的一日三餐,用上心了,流水洗菜,锅碗碰撞,无一不是生活的乐章,爱是糖水,唯其爱,不能明其乐。乐受才有阳光照进。
  宅家是一个隐形的存在,一手语为艺术,一手却慵懒至极,而文字是更好的欲盖弥彰。人有时候就是这样自欺欺人,用文字活跃着思想,精致着生活的同时,身着睡衣十点了还没有洗漱,不修边幅随心所欲着,把物本原性其两面展现的淋漓尽致。手机给宅家的人一个躺平的姿势,拿在手里站着、坐下,总没有躺着看舒服。就连聊天打字或记载些什么,都不需要像在纸上行走一样正襟危坐,躺平就可以实现。人都有短板,这舒服的姿态,我不能说它不好,但也耿耿于怀,又说不出所以然,因为这些与俗世烟火相关的文字,就是这样敲打而成的。
  时间行走在前列,思想无法追赶,摘一朵春花,贴上岁月的标签,无论季节行走在何处,日月似乎都能有春天的味道。所以,我喜欢臆想、遐思,用他们填充生活的缝隙,行走在干净澄澈的空间,花香满径,有阳光,也有绿树芳草,像清溪环山,独自吟唱。
  

网址:居家散记(散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40638

相关内容

周国平散文《记住回家的路》
散文:放松心情的散文
在散文中憩息的心灵(散文)
笔记本电脑最佳散热方法(笔记本电脑散热技巧)
散文:幸福的家庭 精美散文
励志散文经典文章
品质生活的散文
慢生活的哲学散文随笔(散文精选范文)
散文:有关旅行的人生哲理散文(精编版)
高考作文说理散文.doc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