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

发布时间:2025-05-08 06:24

在日常琐碎中找寻美感,享受生活哲学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美学心得# #美好生活理念#

文/夏丽柠

美,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能令人身心愉悦,醒世通达。如此说来,每个人,都想在各自的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美。

可是,美并非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借物生发出来的一种情绪,或者说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里寻找美、塑造美、欣赏美,便成了我们人生路上的必修课。

宗白华的《写给大家的美学二十讲》,虽说书名像在授课,实则内容非常轻松。毕竟,宗白华是一百年前赴德留学的美学大师,凭借多年来美学研究的沉淀,写就这样一本“小书”,就是为了向广大读者普及美学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因此,内容生动活泼,道理浅显易懂,是本书的特质。

全书分为三部分,总结下来,可归纳为如下主题:美学基础知识、中国式美学要义,以及宗白华对西方美学的看法。

美学,听起来是门颇深奥的学问。许多读者认为,美,我们是懂的。日常生活里,光影婆娑,草木葱绿,姑娘少年,衣着光鲜,精神十足,这都是美的表现。但是,倘若深入谈及美学,甚至是艺术,恐怕大家就不敢涉足了。

这些困惑,在宗白华眼里根本不算问题。他开篇就讲“美学的散步”。散步,一定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美,也应该是不拘一格的。他由“诗与画”入手,向读者阐述了文字与图画相互应照的关系,从而引申出“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艺术中一定存在美,如果艺术中失去了美,就不应再称之为艺术,而只是提供了一种知识。

关于美、美学与艺术的关系,宗先生一语中地,“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艺术是创造美的技能。艺术也是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美学同艺术的关系,譬如生物同生物学罢了。”简单地说,艺术是将美展现出来的一种手段。艺术地生活,才是美学的最高境界。说到底,美是一种感觉,是共情的产物。美所产生的情绪,类似于台湾作家蒋勋所说的“令人身心舞动”的感觉。如果我们普通人想使美感贯穿于日常生活,那么就要重视美育教育。美育教育,包括建筑、雕刻、图画、音乐、诗歌、舞蹈与戏剧等多方面。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切与美相关的东西,都生发于自然。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是“意境”,也就是情与景的交融。宗白华在“中国式美学”主题里讲述了古代诗画的艺术意境,还与西方美学时有对比。令读者不仅对中国文化了更深的理解,对西方的宗教、历史与艺术也有初步了解。

中国古典美学,主要集中表现在诗词、绘画与书法上。诗词自不用说,即便是山野村夫,也能随口背诵几首。但在这些简短的语句里,浸淫的却是中华博大精深的美学奥义。李杜诗境的高远,王维幽居深山的空灵,苏轼数次履新,所到之处激赏自然之情,都深藏在诗词的律动里。我们读诗品诗时触发的情感共鸣,便是美学带来的喜悦。

西方绘画与中国画明显的不同,在于对光的运用,这是印象派诞生于欧洲的主要原因,由此也成就了中国水墨画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位。除此之外,中国画的空间感,更胜一筹。这得益于中国古代老庄思想的渗透。中国画里永远有一个自行运转的宇宙,进可攻,退可守。在中国画的虚实之间,我们见识了古人的智慧与美。

宗白华认为中国书法的美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汉字的独特书写形式。汉字的像形,反映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界。因此,每一个汉字都应该是有生命的。第二,中国人的毛笔也是世界上最奇特的。西方人使用尖硬材质做笔写字,只有中国人把柔软的皮毛捆绑成笔,而且能写出机锋,的确是力与美的展现。

最后,宗白华对自己感兴趣的西方美学主题进行了介绍,包括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文艺复兴的美学思想、康德的美学思想,以及罗丹的雕刻艺术和莎士比亚的戏剧文化。每个篇幅都比较短,易于理解。

阅读本书,就像一场“感受美”的旅行。其实,美学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留学观察体会,它一直在我们身边。但愿所有人,通过阅读本书,都能在未来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美。

谢绝转载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40842

相关内容

幸福日常生活——在琐碎中感受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科学
感受日式美学中的“无常”之美
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享受
日式生活美学:静下心来,感受生活,从枯燥的日常中发掘出美好
【美学.生活】日式生活美学:静下心来,感受生活,从枯燥的日常中发掘出美好
感受生活中的美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在日常中感受时光流转之美
在生活中感受艺术
知足常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高级美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