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这位上海人12年参加2784场阅读讲座,写了47本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25-05-09 16:04

参加线上讲座,打破了地域限制,丰富了阅读方式。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知识讲座#

+关注

图片

图片

12年,参加学习2784场线下与线上讲座,积累了47本线下讲座笔记,她说:“听讲座做笔记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自己消化知识的过程。”5月8日下午,上海市民郑女士读书笔记捐赠仪式暨阅读座谈会在静安区图书馆海关楼举办。

郑女士原来是上海邮政行业的一名干部。她喜欢阅读,2011年退休后,时间充裕了,便积极参加在图书馆等文化场所举办的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2年间,无论寒暑晴雨,她准时参加活动,听了1341场线下讲座,记录了47本笔记。这些活动讲师身份各异,讲座地点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郑女士的记录详略不一:有的密密麻麻写满几页,有的概要几行乃至几个词。笔记本的大小、厚薄、封面图案也不一,郑女士说,家里有什么本子拿来就用,不知不觉一本就记满了。

图片郑女士参加讲座的学习笔记

在捐赠仪式上,她分享了自己与阅读、与图书馆的深厚情缘:“有人说这些笔记有收藏价值,但对我来说,它只是‘全民阅读’的一个普通侧影。大家的鼓励让我更有信心坚持下去。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落下。”她告诉本报记者,今年春天参加了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携手推出“爱在博物馆——乐龄行动”的一场活动。这一专门为银发群体量身打造的文化盛宴,让她感受到社会对银发人的关爱,在交流中感受温暖,焕发活力。在郑女士文化求索之旅中,有很多地方她不断打卡,其中静安图书馆是她精神栖居的重要驿站,累计参与该馆讲座39场次。故而,在好心人的牵线之下,她将12年累积的47本读书笔记捐赠给了静安区图书馆。

图片

图片郑女士(左)将学习笔记捐赠给静安区图书馆

“笔尖流淌的阅读时光”,这些笔记不仅是个人求知历程的珍贵记录,更是上海建设书香城市,市民阅读方式多样化、崇尚终身学习的时代缩影。

在捐赠仪式上,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指出,郑女士的笔记不仅是个人求知历程的见证,更反映了上海市民从“被动借阅”到“主动研习”的阅读习惯转变。他强调:“十多年来线下、线上学习的坚持,体现了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为‘全民阅读’树立了标杆。”

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认为,这批笔记具有不同于官方记载的文献价值。郑女士记录的讲座内容多为学者、名家的现场分享,包含了许多尚未见诸报刊网络的见解与互动细节,为研究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平民视角”。

图片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张众表示,图书馆正从“藏书空间”向“知识枢纽”转型。他对郑女士对文化公益的赤诚之心表达了感谢。

在随后的阅读座谈会上,来自出版界、图书馆界、学术界及文化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读者代表近60人,围绕“新技术冲击下的图书馆社会角色再定义”“老龄社会终身学习”和“作者、出版、图书馆、读者四者互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等话题展开热议。座谈会由资深出版人祝君波主持,与会嘉宾结合自身经验和实践,联系数字阅读趋势、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拓展、经典阅读推广策略等展开深入交流。

图片阅读座谈会现场

上海图书馆原副馆长、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原所长王世伟认为,图书馆需平衡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的收藏。他提到,郑女士的笔记是“纸质文献尾期”的珍贵样本,呼吁加强对市民原始文献的抢救性收藏。上海市档案馆原副馆长邢建榕表示,讲座笔记反映了“双尖驱动”的阅读趋势——线上便捷性与线下深度交流的结合。

针对老年群体,胡国强认为:“终身学习不应受年龄限制。”郑女士的案例证明,系统性学习能有效缓解老年群体的孤独感与社会融入难题。上海书刊发行业协会副会长汪耀华建议,图书馆可与养老机构合作,定制适老化阅读服务,推动“乐龄阅读”。

复旦大学教授徐培华认为,深度阅读是抵御碎片化信息的关键。他建议图书馆加强原著推广,引导读者从“听讲座”转向“研读经典”。

读者代表陈陈分享道:“我参与的‘静安白领朗诵沙龙’,让我们在忙碌生活中找到诗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通过图书馆的平台,发现阅读带来的精神共鸣。”

祝君波特别提及两位文化守护者的故事:设计师张国樑两年间坚持每日拍摄地铁通勤者,记录城市变迁;千彩书坊创始人张奇守护书店近20年,延续城市文化记忆。这些案例共同印证:文化传承不仅依赖机构,更需要每个人的主动参与。

本次活动由静安区图书馆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长青文化专项基金共同举办。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纪实|这位上海人12年参加2784场阅读讲座,写了47本学习笔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45926

相关内容

阅读与写作学习总结(通用10篇)
让娃爱上阅读与学习,这一系列公益讲座要来中山书展啦
阅读与写作学习总结(精选10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关注阅读学习经历 提升阅读素养——上海学生阅读素养培育的实践与经验
《海绵阅读法》:提升阅读力、思考力、学习力、写作力、变现力
未来自习室、互动童书屋、睡眠图书馆,来上海书展“解锁”阅读新玩法
高效能笔记法
在酒吧听一场“上头”的学术讲座
生活这篇阅读
阅读·思考·写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