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经济问题是居民最大生活压力 其次是教育医疗
遇到经济问题,共同商量,避免经济压力过大 #生活常识# #家庭常识# #婚恋婚姻#
蓝皮书:经济问题是居民最大生活压力 其次是教育医疗
原标题:
中国网新闻12月12日讯 12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组织的社会心态调查中了解了居民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就是生活压力源,以及对于这些生活压力的主观评价。居民回答中问题最严重的是经济问题,物价、自己或家庭收入排在生活压力的前两位,其后是子女教育、医疗、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和交通问题,再其后是赡养老人、住房、自己或家人工作、学业或就业,排在后面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分别是婚姻和恋爱及家庭成员关系和邻里、同学、同事等社会关系。
一线城市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为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
蓝皮书指出,一线城市的经济压力源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是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其中,就业压力感和二三线城市同水平,但低于四线及以下城市。其他经济方面和家庭人际的压力感,一线城市均高居其他城市。
四线及以下城市除了交通和住房压力感低于一线、二线城市和整体平均水平(不过也高于三线城市),其他经济压力源也并非最低,收入、教育、医疗、健康、赡养老人、工作学业压力接近全国整体平均水平,而在家庭与人际压力感上更是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和二线、三线城市。即使有着较好的就业环境,一线城市也并非宜居城市, “逃离北上广”一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热词和公众话题。
但是四线及以下城市也可能并非理想中的宜居城市,逃离一线,返回小城市,工作机会少,做什么都需要靠关系,干事要“拼爹”成为对此现象最为形象的描述,身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故乡仍为异客。
三线城市相较于一二线、四线及以下城市以及整体水平,在经济压力感、家庭人际压力感上均为最低。这和从社会环境、自然生态、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城市竞争力的宜居城市结果一致,认为三线城市普遍宜居,而二线城市宜居欠佳。但将二线城市细分为二线发达、中等发达、发展较弱城市,再和三线城市比较后却可以看到,虽然二线发达城市在住房、交通和赡养老人三个与经济有关的压力感上逊于三线城市,有较高的生活压力感,但在其他经济压力感上,特别是家庭和人际压力感上是低于三线城市的。
二线发达城市包括的是经济发达的强省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8个城市,生活压力感在经济压力和家庭人际压力上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也远远低于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从生活压力感角度考虑,或许可以称之为宜居城市。
网址:蓝皮书:经济问题是居民最大生活压力 其次是教育医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50075
相关内容
居民感到生活压力最大的是经济问题一线城市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为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
搜狐医药 | 我国首部肺动脉高压白皮书发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但仍存三大难题
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压力及社会支持
食养是良医!《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发布
首个《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现状白皮书》发布!“蓝唇族”规范化诊疗亟待提升
催生庞大消费市场 疗愈经济何以“疗”己“愈”人
《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
银发经济崛起的背后,是生活美学,更是商业蓝海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