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词、输入、上下文放哪儿最顺手?三招打造高效 AI 工作流
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提高阅读流畅性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阅读效率提升#
(注:本文为小报童精选文章。已订阅小报童或加入知识星球「玉树芝兰」用户请勿重复付费)
懒人嘛,就是得有懒办法,哈哈。
需求
自从 2022 年底 ChatGPT 惊艳亮相以来,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那个简单又直接的对话框界面。你看,这小小的框框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有神奇的力量,能把复杂到令人头疼的前沿 AI 技术,轻松地拉到你我面前。
你看,我随口问 GPT-4o 对话模式有什么好处,它立刻就能给出清晰的分析,让你觉得跟它交流简直轻而易举。
对话模式虽好,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你想从 AI 那里获得真正理想的答案,仅仅提出简单的问题还不够。你至少要告诉它三件事:
第一,「你具体想让它做什么」,我们叫做「提示词」;
第二,「你要处理的具体内容」,也就是「用户输入」;
第三,「相关的背景信息」,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上下文」。
样例
可能你平时也喜欢像我一样用语音输入法吧?流畅便捷,说起来的时候很流畅舒爽。但语音转文字总是难免出错,这时候就可以请 AI 帮忙了。
在下面这个任务里,「请纠正语音稿中的错误」就是提示词。我再把语音输入法转写的初步文本发给 AI,这部分就是用户输入。最后,为了提高纠错的准确度,我还会附上一份常用的词汇表,比如一些笔记软件的名字。这份词汇表,就是上下文。只有这三部分都清楚提供给 AI,我们才可能拿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
上图里你可以看到实际例子。用户(也就是我)输入给 ChatGPT 的内容被清晰地分成了几个部分:最前面明确提出了纠错的提示词,并稍微用上了一点「思维链」的技巧。虽然很多新模型(例如 o3)不一定需要这种技巧,但它有助于清晰地表达任务结构。
接下来是我的常用词汇表,里面列出了一些笔记工具的名字(实际使用时这个列表会更长一些)。
再后面则是用户输入,也就是语音识别的初稿。你瞧,这里的 "Roam Research" 被语音识别成了 "Rome Research",后面的 "Dessix" 和 "Remio" 一看便知也识别错了。
然而,当我们把提示词、用户输入和上下文完整地提供给 ChatGPT 之后,结果就变得相当准确。
纠正后的内容几乎完美无误。那么,如果我们只提供提示词和用户输入,但不提供上下文,又会如何呢?
为了避免 ChatGPT 利用之前对话的记忆,我们换用另一个强大的模型,Google 的 Gemini 2.5 Pro,来试试看。
我们将不带上下文(提示词和输入内容保持一致)的请求发给 Gemini。
你看,即便 Gemini 很可能之前接触过其中某些专有名词(例如 Roam Research),但在缺少明确上下文(也就是常用词汇表)的情况下,纠错的结果依然不理想。例如 Roam Research 还是写成了 Rome Research。
从这个小实验中你应该能体会到,要想真正让 AI 发挥出色,「提示词」、「用户输入」和「上下文」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当然,如果你只是偶尔用 AI 做一些小任务,慢慢地打磨提示词,把内容逐个输入进去再加点上下文,也未尝不可。这种方法有点像古代的雕版印刷,虽然每次都得重新制版,但印刷效果不差。不过,如果你需要经常和 AI 打交道,追求更高效率,就得想办法复用你之前积累下来的内容,就像活字印刷一样。
那么,作为想省点力气的「懒人」,我们到底该怎么才能更好地在与 AI 的互动中复用提示词,以及高效地管理上下文呢?
提示
针对提示词的复用,我摸索出了几种好用的方法,跟你简单介绍一下。
应用网址:提示词、输入、上下文放哪儿最顺手?三招打造高效 AI 工作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51638
相关内容
从AI新手到高手:学习提示词,让智能助手更懂你中文输入法软件:提升工作效率
DeepSeek玩赚提示词:从新手小白到提示词大师的进阶指南
如何打造高效AI工作区:提升工作效能的秘诀
7款高效AI论文神器推荐,提升写作效率 •
5款AI工作流程优化平台,轻松提升工作效率
小白入门AI必备的50个高阶DeepSeek提示词,建议收藏
普通人用AI的八个实践场景(附教程/工具/提示词)
AI提示指令
普通人用AI的八个实践场景:附教程、工具、提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