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硕士35岁被裁员沦为环卫工,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无人能依靠!

发布时间:2025-05-12 04:36

成年初期23-35岁:开始工作,建立家庭,学习理财和规划个人生活。 #生活常识# #育儿常识# #成长阶段指南#

你恐怕想不到,眼前这个穿着工装、带着塑胶手套,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精神小伙,不久前还是年薪近50万的IT精英,而现在他是一个月薪3000的环卫工!

紧接着,他将要用这双曾是敲键盘的手,去垃圾桶里翻垃圾桶,分拣出瓶子、塑料袋、纸箱子、菜帮子……然后再爬上每一个楼栋挥动扫把、拖把、抹布去打扫卫生。

从高薪IT精英到“社会底层”的环卫工,一个985硕士为什么沦落到如此地步?

反思过去他认为3个字害了自己,并力劝打工人:有件事一定要趁早做!


01 从小镇到塔尖再到街头:985硕士的魔幻人生

故事的主人公老张,一个典型的小镇青年,凭借着十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最终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了令无数人艳羡的985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进入国内一家知名企业,成为一名程序员,年薪近50万。


此时的他实现了从小地方到北京的地域迁徙,并成功跻身北漂中产阶层。

在写字楼的灯光下,敲打着代码,老张坚信,凭借着自己的学历和努力,未来会一直顺风顺水。

然而命运却在他35岁这年给了他当头一棒。

在劳动合同到期前的40天,公司突然通知他不再续约。

回忆起那一刻,老张说自己当时"眼前一片漆黑,大脑直接宕机"。这场突如其来的裁员,让他提前撞上了命运的玻璃墙,也让他不得不直面中年人最恐惧的失业困境。


每月5000多的房租,3000多的社保,还有一家的生活开支,这些现实压力如山般直接铺面而来,一下让他感觉自己马上就要窒息。

02 35岁的尴尬:当学历与经验都成为负担

为了生活,还要拼搏!

老张又开始了寻找新的工作,可原以为凭借自己在知名企业的工作经历,能够迅速找到下一份工作。

但几次面试接连碰壁后,他才真正意识到:35岁之后,即使拥有985硕士学历和大厂背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也已经"贵"得让人嫌弃了。

职场早就流传的35岁现象,此时的他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我们更倾向于招聘年轻的应届生。"

"您的薪资期望可能与我们的预算不符。"

"您的技术栈与我们的需求不太匹配。"

各种委婉的拒绝背后,是赤裸裸的现实:企业在收到两份简历时,会毫不犹豫地选25岁的本科生,而不是三四十岁的博士、硕士,因为前者更便宜、更好用、更有潜力。

老张这时才彻底明白,35岁之前,他是单位的"骨干";35岁之后,他成了人力资源眼中"性价比低"的存在。

接下来,老张开启了屡败屡战模式,疯狂发求职信,但结果却是屡战屡败。


求职屡屡受挫后,老张萌生了自己干的想法。

于是他学习拍摄短视频,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希望也能让自己成为网红,从而享受到互联网的红利。

然而,尽管费了很大劲儿,当发布出去后不温不火,甚至有些播放量寥寥。看来通过这条路来改变拮据生活现状的希望要泡汤。

找工作也努力找了,自己干也努力试了,精疲力竭之后,老张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拉下面子,去干一份月薪仅3000元的环卫工作,就这样他终于开始重返职场。


不得不说,从年薪50万到月薪3000,从写字楼到街头巷尾,这落差不仅是收入的断崖,更是一种身份的转变和尊严的考验。

他曾给自己的处境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兄弟们,我开起了地狱级、史诗级难度的副本,我失业了,我现在的标签是大龄、北漂、失业、程序员,属于是debuff叠满了……"


而老张的遭遇并非孤例,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士正经历着类似的命运。

陈涛,一个哲学硕士,曾是国内著名平面媒体《南方某著名媒体》的记者,曾采访过贾平凹、拍过黄磊的话剧,也写过对现代诗人余秀华的专访文章,在文化类记者中拥有很多人难以企及的江湖地位。

然而,个人能力再强,所依托的平台若没落,那个人就可能会失去发挥的舞台,随着传统媒体的萎缩,他在35岁那年却失业了。

再就业失败、甚至连当道士的尝试都被拒绝后,他只能靠送外卖维持生计。

这位当年的名记自嘲道:"骑着小电驴的我,是最被需要的我。"


03 高材生失业路上,老张并不孤单

更令人瞩目的是清华大学硕士佟洁琼的选择。

这位在加拿大学习金融专业的海归,回国后考取了清华大学国际工程与项目管理硕士,曾在清华担任可持续发展推广项目,并被邀请加入国际组织,成为气候适应咨询顾问。

然而,本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却在机构重组中成为被裁人员。

失业的她做出了让很多人惊掉下巴的决定,她直接去了山东蓝翔技校,而去那里不是应聘,而是学习,一个清华的高材生到蓝翔去学习?

是的,你没看错!

只不过她没说挖掘机,而是学的烹饪,她要成为一名厨师!

佟洁琼的理由简单而有力:"没什么不能放下的,能过得下去才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7万余名硕士毕业生从事外卖员工作,也有不少的985、211毕业生都挤入了服务业一线岗位。

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曾经,高学历是跨越阶层的通行证;如今,即便拥有这些光环,也未必能赢得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生活。

这不是个例,而是时代的缩影!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张反思后认为,是"钱够花"这三个字害了自己。

正因为"钱够花",所以他就待在舒适圈不想动了,而这也是他被淘汰的重要原因。


这话扎心了!

多少人因为"钱够花",就不再进取,不再学习,不再储备,最终在行业变革时被无情淘汰。

老张以自己失业后马上面临经济困境的经历,力劝打工人:一定要"尽早做好存款规划"。

这也许是老张痛后的领悟,但对所有人都是一记警钟。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钱够花"可能是最危险的三个字。因为它会让你停止奔跑,而这个时代,停止奔跑就意味着开始倒退。

04 人到中年,如何自救?

面对生活的急转弯,老张不再幻想年薪几十万的程序员岗位,也不再纠结那些失败的面试。他选择了现实,穿上环卫工的衣服,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人问他后悔吗?他笑着回答:"人活着不是为了炫耀学历,而是要活出尊严。"

这句话听上去像鸡汤,但当你看着一个35岁还穿着工服在凌晨街头捡垃圾的人说出口时,会觉得比什么道理都真实。

陈涛在直播间讲哲学时说:"我不怕扫地,我怕没人记得我扫过的地。"

而老张则更为朴实:"别管人看不看得起,先把日子过下去。"

两种表达风格迥异,但却都道出了同一种生存智慧: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能够保持尊严地活着,已经是一种胜利。

老张目前还在环卫工人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干着,同时开辟了短视频这个新赛道,记录自己从码农化身环卫工的日常。


未来他是继续做环卫工,还是重返程序员岗位,或者成为网红,连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

但面对生活的急转弯,不等不靠,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塌下身子努力活着,他已经赢了许多人。

05 结语

人生不是起点决定终点,更不是学历定义价值。

在这个大变局的时代里,能站稳的,能扛住生活急转弯的,就是最大的本事。

你可以没钱、没岗、没后台,但只要你还在认真活着,那就是答案本身。

作为个体,我们只能在不稳定的命运中寻找最稳定的自我。

所以,请别嘲笑那些扫地的硕士,也别羡慕那些流量的神话。如果连他们都扛不住风暴,我们又能靠什么熬过去?

最后,小编想说,生活再难,也得继续!


愿我们都能像老张一样,在人生的低谷,也有力气捡起扫帚,扫出自己的那条路。

愿每一个在逆境中挣扎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活出自己的尊严!

网址:985硕士35岁被裁员沦为环卫工,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无人能依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57901

相关内容

“人到中年,一切清零”:30岁后混成什么样,就看这个底层能力
武汉大学2025年专职管理人员和学生辅导员招聘启事
现在读人工智能,能否成为风口上的赢家?
16岁志于学问,七次赶考、屡败屡战,46岁中进士,诗千首无人知
朱琳:72岁无儿无女,婚姻43年依然幸福,背后的故事让人唏嘘
35岁人生新篇章,挑选哪款豪车成就尊贵生活品质?
35 岁,职场的一道坎?
【省时+省钱】想申一年制硕士留学,该选哪个国家呢?
《中国职场压力报告2020》:八成人因“事业无成”倍感压力
17岁天才被退学,48岁硕士啃老7年,缺少“养活教育”有多可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