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日常生活.doc
生活艺术与日常生活:如何将艺术融入日常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都市生活哲学#
艺术与日常生活 摘要:艺术似乎从来都是凌驾于日常生活之上,属于精神世界的领域,神圣而高贵。而生活则是跟我们每时每刻息息相关,属于物质世界的领域,平凡而清晰,然而近年来,却不断的流行着“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这样的时髦命题。这意味着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已经消失了,传统意义上的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划分不再代表艺术和日常生活的本质特征。艺术被物质化,生活被审美化,这却违背了我们原本想要用艺术的精神改变日常生活的初衷。那么怎样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艺术的指导下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的审美境界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复杂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日常生活;审美泛化 一、艺术属于精神层面,生活属于现实层面 通过列斐伏尔的界定,“日常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剩余的,通过分析把所有独特的,高级的,专门化的,结构的活动挑选出来之后所剩下的,就被界定为日常生活。”事实上,日常生活正是这样一个曾经长期被人忽略的问题,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形态,日常生活始终被认为是一个非本质的,次要的领域。无论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式世界,康德信仰的物自体存在,还是黑格尔推崇的理念,都被认为是世界的本源,而离我们最近的这个被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充满的现象世界则永远是对本真世界的模仿,没引起哲学家们太深刻的关注。生活是属于现实的,实在的领域。 而艺术却曾经一度高高在上的漂浮于审美的天空,跟庸俗、平实、单调的日常生活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而是隔着很远的距离。所以总是说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却高于生活。马克思也讲,“就希腊艺术来说,虽然它跟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结合在一起,但是在一定的方面它对我们仍然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并具有‘永久的魅力’”。艺术相对于生活之所以高贵,是因为艺术作品应具有不平凡的、永久的、超历史的精神价值。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的产品,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艺术的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因为审美体验之同情而产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而这种审美体验是深入到内心,渗透着思想和精神的心灵活动,无关物质和利害。 尤其是在前现代时期,美学家和艺术家们曾经努力要划清和捍卫生活与艺术两者之间的界限。而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时期开始时,艺术逐渐从最初的那种与日常生活对抗的姿态,转向了与日常生活合流和妥协的立场;而日常生活开始模仿艺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后现代时期被称为是一个“审美泛化”的时期。 二、“审美泛化”的含义 实际上,当代“‘审美泛化’包涵着双重逆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方面则是‘审美日常生活化’。前者是就‘后现代文化’的基本转向而言的,它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后者则主要是就‘后现代艺术’的大致取向来说的,它力图去消抹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 (一)当代艺术的取向――审美日常生活化 东京的Axis画廊曾举办一场名为“超级平常”的艺术展。“平常”代表出现在这个展上的展品大多是些廉价的日常生活用品设计,比如夹纸的回形针、Bic牌圆珠笔、Fiskars牌剪刀,烤面包机、铝制凳子或不锈钢茶叶罐等。而“超级”则意味着艺术家对这些由生活而来的平凡不起眼的对象赋予的超现实的意义。通常人们会认为放在展厅的就是艺术品,它们经由艺术氛围的“渲染”而产生了新的意义和联系,最后又重新返回到生活,成为参观者家中的使用物品。再如,以安迪?沃霍尔的《布乐利盒子》为例,它只将四个印有“brillo”商标的肥皂商品包装盒简单地叠放在一起,就拿到了艺术展览馆展出,遂而在20世纪60年代便跻身于著名的现代艺术品的序列。同样,杜尚于1917年直接小便器摆入展厅,并给自己的作品命名为“泉”。当艺术摘掉了顶在头上已久的“光环”,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甚至完全失去自己去迎合现实生活,这样的艺术还能算着是艺术吗? (二)“后现代文化”的基本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 沃尔福冈?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讲: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质”所充满,也即把“审美特性”授予原本平庸甚至‘粗俗’的客观事物,或者将‘纯粹’的审美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日常事物。”后现代时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消费文化成为一种主导文化,继而商品符号价值开始凸显,视觉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和解放。在这样一个时代,马克思所谓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无需为了审美而寻寻觅觅,而是无时不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强力的视觉的冲击,各种“新生代”的审美对象比比皆是。时髦的身体,迷人的城市,时尚的家居向人们展示的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绝对盛宴,令人眩晕,令人目不暇接。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了吗? 三
网址:艺术与日常生活.doc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59506
相关内容
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doc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关系.doc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doc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doc
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实现.doc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活艺术化”的区别.doc
日常生活怎样成为艺术.doc
艺术与日常生活关联
艺术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日常美术作品:生活中的艺术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