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游戏设计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2)
亲子游戏设计: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寓教于乐,增进亲子关系。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亲子生活艺术# #亲子文化体验#
3.与孩子天性一致
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0%的孩子存在学业考试焦虑。[5]而在孩子眼中亲子教育游戏是一款能够和家长一块儿玩的游戏。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方式符合孩子的天性,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增加了实现"寓教于乐"的可能性。而且,相关研究表明,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6]
三、亲子教育游戏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亲子教育游戏的模型可以抽象为"亲子模型"、"学习模型"和"游戏模型"等三个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亲子模型"主要体现在对孩子和家长的"角色分析"上。
亲子教育游戏的学习模型和游戏模型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是同一机制在不同层面的反映。学习模型更多地体现游戏软件的教育功能,是被游戏模型包在内部的学习过程的反映。而游戏模型则更多地体现了游戏软件的游戏功能和亲子功能。对于孩子而言,游戏模型反映的内容是真实可见的和可操作的,学习模型的内容则是隐藏的和潜移默化发挥作用的。
图2模型关系示意图
(一)亲子教育游戏的角色分析
亲子教育游戏与一般教育游戏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游戏、学习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同时存在于现实环境和虚拟的游戏环境之中,如图3所示,这二者的结合使游戏的过程更加有趣。相关研究表明,依恋是幼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父母亲多陪孩子可以充分满足其情感性依附的需要,[7]对孩子个性心理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图3角色分析
在游戏环境中,孩子扮演游戏中的宝宝角色,家长扮演游戏中的家长角色,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游戏的各个环节。这种卡通化的游戏环境更能得到孩子的认可,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以孩子更乐于接受游戏环境中事件所倡导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一些日常的行为规范。其教育效果要远远好于传统的反复说服教育。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要通过自己操作完成任务,家长也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只有家长和孩子都完成了相应的任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游戏。这样虽然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其实在游戏过程中是游戏玩家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与亲子教育提倡的成人与幼儿在相互尊重中成长的观点一致。[8]这能很好地增进亲子关系。虽然孩子可能沉浸在游戏的"魔法圈"[9]中,但同样要受到现实中的亲子关系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除了游戏软件提供的交互、提示声音外,孩子和家长间一定需要语言的交流。这时,家长可以借题发挥,根据游戏提供的线索,结合孩子熟悉的现实生活经历,对游戏的情节进行扩展,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这样能够使游戏更加个性化,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增加游戏的吸引力。孩子凭借以往与家长共同生活的经历,再加上在游戏过程中的沉浸感,能够更加信服家长和游戏所传达的教育信息,同时能够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家长在游戏和现实中都担任年长、阅历丰富的角色,所以在游戏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发挥指导者、监督者和学习信息的采集者的作用。
(二)亲子教育游戏中的学习模型
学习模型可分为家长设置、游戏环节、收集信息、家长激励、家长监督等五个部分,如图4所示。五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应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顺序。
图4亲子教育游戏中的学习模型
亲子教育游戏系统应能够对学习内容的难度进行合理的分级,并允许游戏玩家对单个知识点进行反复调用。在家长设置模块中,家长可以根据游戏系统提供的建议、对孩子学习水平的预测以及上一次游戏后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内容的难度级别和重点练习内容进行设置。游戏软件根据设置的内容动态地对游戏环境、情节等作相应的调整。
在游戏进行环节,将知识点合理地融入游戏的各个任务之中,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游戏的各个任务、环节遵循"学习-复习-检测"反复循环模式。按照螺旋式[10]组织学习内容。在一个任务中用低难度的知识让孩子学习,完成后进入难度增大、学习次数增多的复习阶段,最后进入检测阶段。在检测阶段及时发现孩子学习的薄弱之处,再次进入学习阶段,针对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应及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适当地给予奖励,增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收集功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系统根据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自动收集信息,另一部分是家长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向系统中输入一些信息,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这些信息包括孩子的学习范围、学习薄弱之处、学习进程、德育进展等。
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的信息经过系统地处理,完整地反映在家长监督模块、家长设置模块和孩子奖励模块中。家长可以随时查看有关孩子学习情况的信息,采纳系统提供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并且可以在家长设置模块中对难度级别、重点练习内容进行调整、设置。孩子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奖励页面,及时了解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在激励模块中,家长和游戏系统都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对孩子进行奖励,激励要让孩子有新奇感,以此来巩固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有关激励的操作也可以和信息收集的操作结合起来,这能防止影响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沉浸感。
(三)亲子教育游戏中的游戏模型
图5游戏模型
游戏模型包括游戏片头、难度设置、角色选择、监督、进行游戏、家长评价、帮助、结束游戏等部分,如图5所示。亲子教育游戏本身是个游戏软件,所以在设计游戏各要素的过程中要符合游戏设计的基本规则。
亲子教育游戏的难度更多地体现在与游戏机制结合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所以设置的难度系数和重点练习内容要动态地反映到游戏中。难度系数的改变决定着游戏场景中为学习服务的因素的变化。重点学习内容要多次、反复地出现在不同的游戏场景、不同的游戏任务当中。这个过程要避免单调的重复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和厌烦感。
亲子教育游戏在角色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尽量全面地包含可能玩游戏的家庭成员。宝宝的角色要区分性别,家长的角色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这样可以增加游戏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小孩子可以和不同的家长一起游戏,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玩游戏的次数,增加了孩子接触所学知识的机会。同时可以提供孩子和家长角色转换的机制,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做家长的感觉。孩子从中体会到做家长的责任、辛苦,从而变得懂事、理解家长。如果游戏中的角色为小动物,应提供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家庭成员供选择。系统能够针对所选游戏角色对游戏的情节和任务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增加游戏的可玩性,激励孩子反复进行游戏。
亲子教育游戏中"监督功能"指的是家长和孩子可以随时调用相关的页面来了解游戏的进行情况及学习情况,并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游戏的进程和内容进行调整。统计信息来自系统自动收集和家长手动收集。需要注意的是监督功能也要和游戏融为一体,不能脱离游戏的故事情节。例如,可以让各个知识点对应不同的"宝物",孩子掌握了知识,即可获得相应的"宝物",并放入孩子的"储宝箱"里。那么孩子在打开"储宝箱"的时候就能看到已经获得了哪些宝贝,还需要努力获得哪些宝贝。这些"宝物"与知识点的关系可以以一种家长能看懂的方式出现在孩子的"监督页面"中,也可以将孩子学习信息及时反应在家长的"监督页面"中,方便家长了解孩子信息后对游戏进行设置或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游戏进行环节是"游戏模型"的主体内容。"难度设置"中系数决定的游戏的场景分布和相关要素的分布都在这部分内容中体现,角色选择、监督、评价奖励、帮助等内容也围绕着这部分内容展开并发挥作用。游戏故事环境的设计要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并与生活联系,多涉及孩子熟悉的事物,将所学知识分布到不同的游戏任务中。在每个任务中,家长和孩子的分工不同,但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家长除了担任游戏角色外,还需要对孩子进行监督、鼓励,并对游戏故事进行扩展。
评价奖励在亲子教育游戏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主要靠家长控制和系统自动控制。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或孩子需要鼓励的时候,家长触发相关按钮,以让孩子"惊喜"的方式给孩子一个奖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孩子完成某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时候,系统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与上文中的"监督功能"的设置结合起来设计,效果更佳。游戏的帮助系统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对软件系统基本操作的说明,另一部分为对游戏任务的说明和指导。在设计帮助系统的时候要考虑信息接收对象:如果对象是小孩子,则多用小孩能理解的图片,少用文字进行说明;如是家长需要知道或家长教给小孩子的内容,则可以用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要注意帮助内容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不要破坏游戏整体的流畅感,可以先隐藏,当游戏玩家遇到困难时,系统自动或家长手动调出帮助内容。
四、亲子教育游戏实例
--《快乐星球》的设计
(一)亲子教育游戏《快乐星球》概述
《快乐星球》是用软件Flash开发的一款面向学龄前学习数数的孩子及其家长的亲子教育游戏。游戏讲述的是一个类似地球的星球上生活着小牛一家和小猴一家,他们既要为了生计而采集粮食,又要进行种花、装饰院子等美化生活的活动,还要和邻居进行各种交流与互动,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游戏主题取材于生活,且进行了卡通化、故事化处理,使其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
游戏将知识点与游戏故事情节、任务结合起来,玩游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并有意识地将一些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其中,让孩子在玩游戏的同时接受正确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游戏进行过程中,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在家长与孩子沟通、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了与孩子的感情。
(二)有关游戏机制的设计
1.游戏流程设计
该游戏的整个流程如图6所示。进入游戏场景前,需进行难度设置和角色选择。游戏的大部分内容在星球场景中发生,时间发生顺序为:种花、采集粮食、帮迷路的小孩找妈妈、去迷路小孩家做客、归还拾到物品、回家汇报成果。有些上述事件之间存在制约关系,需完成某一事件后才能进入游戏的下一环节。学习、帮助、评价、反馈、奖励等面板会在需要的时候自动出现,或通过点击相应按钮出现。
进入游戏后需要先在自家院子里种花,家长按照软件的提示引导孩子一边种花一边学习数数,每种花的数目由家长的相关设置决定。种完花后孩子要跟随家长去采集各种粮食。采集后的粮食分类显示在学习面板上并装入篮子中。依次点击学习面板上的同类粮食,点击的水果上会出现数字并播放数字读音。孩子可以边学习数字的识别和数字的读法,还可以点击篮子,选择其他粮食进行学习。
图6《快乐星球》游戏流程
点击篮子,可以看见每种采集过的粮食,并出现学习面板和家长评价按钮。继续前行发现迷路的小朋友,带她找到妈妈,然后帮助邻居阿姨找到其他孩子。回家路上拾到了一个皮球,要归还给球的主人。如果每种粮食都采集足够了,就能进入邻居家做客,即进入房子场景一,期间会让孩子角色教邻居家小孩子学习数字,教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同样,采集完粮食也可以回到家中,即房子场景二,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汇报,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2.角色选择设计
本游戏将游戏主角设计成了儿童乐于接受的卡通形象,如图7所示。共分为牛和猴子两个种类,每个种类的角色包括小男孩、小女孩、中年男性角色、中年女性角色、老年男性角色和老年女性角色,基本上包含了可能玩游戏的家庭成员。
图7角色选择界面
在游戏场景载入之前,孩子和家长需要在角色选择页面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形象。选择的两个角色须属于同一物种,如果孩子选择了小牛的角色,则家长必须选择成年牛的角色。游戏星球场景上共生活着两个物种的家庭,游戏玩家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系统会自动将另一物种分配给另一家庭。两个房子内部场景中的人物也会随着孩子和家长的选择发生变化。
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参与游戏,但操作内容、行为和目的有所区别,如图8所示。孩子的感觉只是与家长一起玩游戏,听家长讲故事,感受与家长合作完成游戏的快乐,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家长的角色行为比较复杂,既要像孩子一样进行游戏操作、与孩子进行交流,又要在游戏的过程中辅助游戏的进行,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真实有趣的游戏氛围。家长除了通过相关界面对游戏进行难度设置、监督、评价、调整、奖励、信息收集等工作外,还要结合孩子的生活经历,及时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对游戏内容进行扩展。这期间,既能够将知识点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孩子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借机对孩子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观念的正确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的模式与亲子教育的某些宗旨是一致的,都能通过亲子互动游戏和儿童共享情感体验,促进亲子沟通,以满足儿童内在的精神发展需求。[11]儿童心理学认为,依恋是亲子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父母多陪孩子可以满足其情感性依附的需要,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12]
图8角色任务
本游戏还提供了家长和孩子角色转换的功能。可以考虑让孩子扮演家长角色,家长扮演孩子角色。孩子扮演家长角色对孩子角色进行监督、评价的时候也是对知识的学习、复习的过程。同时能够提高孩子换位思考、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3.难度设置设计
本游戏难度设置操作由家长负责,共分为两个部分:难度系数设置和重点练习内容设置,如图9所示。两个参数的设置将影响场景内事物和学习内容的变化。本游戏中难度系数主要指要学习的数字范围,分为1~3、1~6、1~8和1~10四个级别,它决定了游戏场景中用于学习的事物的数目。例如,选择级别1~3,则在种花环节每种花最多只能种三朵,邻居家有三个孩子,进入邻居房间后需要教三个宝宝学习数数。本游戏中的重点学习内容指的是重点学习的数字。如果家长设置的重点学习数字为"5",则孩子角色需要采集的苹果、桃子、胡萝卜、蘑菇等都是五个,用于教邻居小孩学习的内容及教具的数目最多也是五个。
图9难度设置页面
4.监督查看设计
本游戏的监督查看功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针对家长,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的薄弱之处,及时对游戏的难度和重点练习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对孩子进行引导;另一部分是针对孩子的,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况,帮助孩子确定努力的方向。用于支持监督功能的数据信息一部分来自系统自动的收集,另一部分来自对家长提供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这部分内容可以与一些鼓励机制结合起来。
5.帮助系统设计
游戏的帮助系统功能包括对基本系统操作的说明和对游戏任务操作的提示。在某项操作第一次出现时,自动弹出帮助面板。游戏玩家也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菜单随时调出帮助面板进行查看,如图10所示。
图10帮助面板
6.游戏场景设计
游戏整体分为三个场景:星球场景和两个房子内部场景。其中星球场景较大,是主要的游戏场景。屏幕只能显示星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场景,通过对星球旋转操作可以实现场景的更换。场景多采用清新亮丽的色彩,房子、树木、风车等景物采用夸张的、卡通的画法,与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趋向相吻合。
7.鼓励机制设计
对孩子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能够加深孩子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并能够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系统会根据孩子的角色适时地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如孩子帮助了小动物,就会给孩子颁发一个爱心小星星,收藏在孩子的荣誉面板里。孩子可以随时查看获得的成就,加深对这些奖励所代表的正面价值的理解。并能看到哪些荣誉还没有得到,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也方便了家长对孩子的正面引导。
对孩子的鼓励还来自软件为家长提供的评价功能。当孩子通过学习面板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后,家长可以点击学习面板右下角的跳动星星,软件语音提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惊喜,请孩子闭上眼睛。这时家长评价面板自动弹出,家长进行评价。评价后,请孩子睁开眼,显示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等待打开的礼盒。盒子打开后出现惊喜,如果家长的评价高,礼盒中包含表扬的成分,如果评价一般,礼盒中包含鼓励的成分。家长的评价信息会被游戏系统自动收集,以供日后家长和孩子在监督面板上随时了解相关情况。
(三)有关教学机制的设计
1.学习模式设计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本游戏采用了"学习-复习-测试"的循环模式。让孩子在学习阶段接触的知识比较容易,能唤起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复习阶段知识的难度逐渐增大;检测阶段找出不足之处,在下一阶段重点学习。本游戏中,"种花"环节属于学习阶段,出去采摘粮食就进入了复习阶段,教邻居家孩子数数则属于检测阶段。也可以把采摘粮食当成学习阶段,清点篮子中的收获为复习阶段,回家向长辈汇报为检测阶段。同样可以把第一次玩游戏当成学习阶段,再次玩为复习阶段,家长提问、角色互换操作或第三次玩游戏作为检测阶段。
2.德育贯穿于智育之中
由于游戏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模拟现实生活的环境,可以将一些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游戏的故事情境中(见表1)。并在孩子接受正确的观念时及时给予鼓励强化,这样就能实现将德育贯穿于智育之中的目标。在游戏中学习还有助于孩子掌握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表1游戏情节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
五、亲子教育游戏实例
--《快乐星球》的实现
(一)难度设置的实现方法
首先声明代表难度系数的变量_difficultNum,在家长设置面板中为每个难度级别设置一个按钮,并为每个按钮添加侦听器。点击代表某一级别的按钮时,触发相应的侦听函数,为难度系数_difficultNum赋相应的值。并通过语句Set_txt.text="您设置的难度级别为1-"+_difficultNum将设置结果显示在屏幕下方。场景中由难度系数决定显示数量的景物在初始时都通过visible=false的方式设置为隐藏的,名字设置为"字符串+连续数字"的形式。在家长设置完毕加载场景时,通过循环语句for(vari:int=0;i<=_difficultNum;i++)和控制语句this[name+i].visible=true将所需数量的物品显示出来。重点练习的内容的设置也是通过类似的方法实现的。
(二)角色选择的实现方法
将代表不同角色的形象存入一个影片剪辑中,每个角色形象单独占用一帧,并通过stop()语句让影片剪辑停止播放。在角色选择面板中,将每个物种的所有家长成员放入一个单独的影片剪辑中,将每个物种的孩子做同样的处理。为每个角色添加侦听器,在侦听函数中为每个角色设置一个单独的参数值,即所选角色在角色影片剪辑中所在的帧数frameNum,通过语句gotoAndStop(frameNum)来实现所选角色在游戏场景中的显示。在角色选择的过程中,通过条件判断语句和一些参数的设置来控制备选角色的显示与隐藏,来使角色选择的过程顺利进行。
(三)场景控制的实现方法
本游戏分为三个场景,主要故事发生在星球上。星球场景很大,所有游戏的可视元素分布在星球的圆周上,而屏幕只能显示圆周的小部分内容,通过让星球旋转来实现星球场景的更换。在屏幕的左右两端放置两个半透明状的箭头按钮,分别添加侦听器。在侦听函数中通过为星球影片剪辑的旋转属性rotation赋值来实现旋转。所赋数值的正负决定旋转的方向,赋值的大小决定旋转的快慢。
加载两个房子内部的场景是有限制条件的。为每个房门添加侦听器,侦听函数中用条件判断语句判断采集每种粮食数量是否与重点练习的数字参数_mainExerciseNum相等。相等时,通过addChild()语句加载相应场景,否则游戏系统给出相应提示。
(四)控制角色的实现方法
声明一个影片剪辑的变量_playerMove,点击孩子角色时,该变量被赋予孩子角色值;点击家长角色时,该变量被赋予家长角色值。设置点击鼠标时,更新_playerMove的横坐标值,使其与鼠标的横坐标值一致,再加上一点缓动效果实现鼠标控制游戏角色移动的功能。
声明一个变量_wordsNum标注游戏角色要说的话的序号。当触发特定的按钮或达到特定的条件时候,为_wordsNum赋予特定的值。语音播放函数通过if条件语句判断_wordsNum的值并播放相应的声音。以此来实现游戏角色说话的功能。为地球场景上显示的每个粮食都添加侦听器,点击后触发侦听函数,场景中被点击的粮食通过visible=false隐藏。学习面板显现,上面相应种类粮食的显示个数加一。通过以上方式实现了采集粮食的过程。
(五)学习面板的实现方法
学习面板如图11所示。声明三个数组array1、array2和array3,分别用于盛放采集各种粮食的顺序、已经采集的每种粮食的数量和数字学习的动画。采集的粮食按种类的采集顺序存入array1,并在篮子中显示。array1中每个粮食都添加侦听器,点击后出现学习面板,面板上按照array1中对应的粮食种类和array2中存储的采集这种粮食的数量显示相应结果。学习面板上显示的每个粮食又都通过循环的方式添加了侦听器。点击学习面板上的某个粮食图标时,按照它的序数调用并播放array3中的学习数字动画,同时播放数字对应的读音。
图11学习面板
(六)帮助系统的实现方法
将每项帮助内容的图形、动画及辅助文字放入帮助面板影片剪辑单独的一帧里,并在第一帧通过语句stop()停止播放。按钮底部设有下一步、上一步按钮,分别通过控制语句nextFrame()和prevFrame()来实现更多帮助内容的显示。同时可以通过关闭按钮和跳过按钮隐藏帮助面板,通过操作系统菜单显示帮助面板,这些功能都是通过语句addChild()或设置帮助面板的visible属性实现的。
(七)评价及奖励功能的实现方法
为评价按钮添加侦听器,点击后弹出家长评价面板,系统出现提示声音和字幕,要求孩子闭上眼睛等待惊喜出现。家长点击相应按钮评价,添加的侦听函数设置并传递参数。通过语句addChild()在屏幕上显示礼物包装盒,礼物盒子为一个暂停的影片剪辑,为其添加侦听器。点击礼盒,动画播放,礼物盒子爆开,出现惊喜。
六、亲子教育游戏的实践意义
(一)多维教学目标融入游戏,与德育无缝结合
亲子教育游戏能够将多维目标融入游戏之中。知识与游戏机制的结合,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知识。而且游戏能够对现实环境进行模拟,可以将正确的情感、态度、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内容自然地嵌入其中。同时,孩子能够在游戏环境中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做到学以致用。
(二)寓教于乐,提高学习主动性
孩子边玩边学,游戏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克服游戏困难的过程就是掌握知识的过程。这种以游戏为载体的学习方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虚拟的游戏环境中,孩子乐于接受游戏传达的教学信息,能够真正做到"寓乐于学"。
(三)共同参与,改善亲子关系
家长全程参与游戏,游戏角色和现实角色同时发挥作用。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改善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而且,家长参与的过程有助于促进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游戏中学习内容的难度,符合孩子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遵循"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能够逐步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
(四)支持角色转换,促进换位思考
孩子和家长多次游戏后,可以考虑角色互换。即孩子在游戏中扮演家长角色,家长扮演孩子角色。这样既能增加孩子的积极性,反复复习知识,又能促进孩子的换位思考,体会家长角色的苦与乐,同时能够改变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
七、结语
亲子教育游戏同时具有亲子性、教育性和游戏性的特点。既能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多维教学目标,又能够让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同时与孩子一起娱乐,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增进亲子关系。亲子教育游戏能够满足孩子、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不同需求,为解决亲子问题、教育问题和娱乐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它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其真实价值还有待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张程程.调查称超8成小学生存考试焦虑·与父母矛盾升温[EB/OL].[2013-3-5].http://news.sina.com.cn/c/2013-01-05/045225956470.shtml,
[2][3]万琳.让亲子教育和谐发展[J].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学苑,2009,5(3):75~76.
[4]尹芳.国外亲子游戏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2006,(9):59~57.
[5]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2010年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2010.
[6]尹芳.国外亲子游戏研究的文献综述[J].山东教育,2006,(27):7~9.
[7][12]王军锋.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121~124.
[8][11]熊鸣婷,卢清.亲子教育精神之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4):27~28.
[9]Adams,E.,Rollings,A..教育游戏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6.
[10]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网址:亲子教育游戏设计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2)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63002
相关内容
幼儿园视角下亲子互动游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幼儿家庭教育中亲子游戏现状的研究
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及教育建议 浙江教育报
亲子餐饮空间设计与应用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亲子互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及应用
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网络游戏构建亲子关系的桥梁
关于家庭开展亲子游戏现状研究——以湛江市某幼儿园为例
回应式养育理论下亲子游戏互动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