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AI和消费电子双向奔赴
家电在保修期内,若维修未解决问题,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生活常识# #购物消费技巧# #家电保修知识#
编者按
随着人工智能(AI)的不断发展和普及,AI技术正在成为商业和消费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力量。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消费电子将成为人工智能触及终端的最佳载体。而逆向来看,AI赋能消费电子后,反哺的力量将成为消费电子行业创新升级的巨大驱动力,引领进入新周期,推动行业进一步复苏。AI和消费电子之间是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关系。
AI与消费的深度结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包括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算法偏见和透明度、人机关系与沟通等方面。保护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建立透明的算法决策机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和沟通方式,将是未来AI与消费结合发展的重要议题。
AI能否为PC业务插上翅膀?
文 / 本刊记者 艾渺
近日,全球各大科技巨头密集推动AI个人电脑(PC)新品及关键零部件上市,并公布了2024年在AI PC领域的部署计划,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可以说,AI PC(人工智能电脑)正逐渐成为科技产业的新风口。
关键的竞争节点
在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4)上,AI PC站上C位,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展示了各自的前沿科技产品。继英特尔推出首个AI PC处理器后,联想集团、惠普、宏碁等厂商也相继发布多款AI PC新品。
值得注意的是,联想在AI领域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联想的财报数据显示,其智能设备业务(IDG)依然是公司的中流砥柱,特别是PC业务,在全球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的背景下,联想的出货量市占率接近24%,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联想深知PC与AI的天然适配性,并看到了AI PC作为支持AI大模型应用的最佳平台的巨大潜力。因此,联想发布了最新一代商务AI PC,持续深化AI PC的产业链合作,与英特尔等巨头联手,共同推动AI PC的发展。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最近的媒体沟通会上明确表示,人工智能将重塑联想所有的业务。“联想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AI技术的发展,不仅在智能设备业务上挖掘AI增量,也将在基础设施和方案服务业务中寻求新的增长点。”
在科技巨头集中布局的带动下,AI PC有望在2024年迎来规模出货元年。“2023年是PC市场战略调整和架构重塑的一年,2024年将是关键的竞争节点。端侧部署AI大模型的AI PC将会成为笔记本电脑的主要拉动力。AI PC也将加速变革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行业,并打开更多AI+产业空间。”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说。
过去几年,PC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调研机构TechInsights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PC出货量比预期下降近三成。但到了2024年,PC业务却出现反弹,其动力主要来自AI PC。
“AI PC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PC硬件推动PC行业转型升级,成为行业新增长点。”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朱克力表示。
然而,AI PC刚刚起步,行业发展还面临多重挑战。“AI PC的性能和效率提升、性能和功耗的平衡、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均是行业在发展中仍需要解决的问题。”Co-Found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谈到。
即便仍需跨越诸多难点,但AI PC的风口已至。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AI PC应运而生,满足了市场对高效、智能计算的需求,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AI PC需要芯片企业、传统PX厂商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创新,通过技术合作、产业联盟等方式推动产业共同发展。
不可忽视的是,PC行业仍承受着巨大的下行压力。移动设备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功能日益强大,这些小屏智能设备几乎可以满足日常娱乐、轻办公乃至部分专业级应用的需求,从而削弱了传统PC的部分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消费级市场,许多用户对于频繁更换轻便移动设备的接受程度更高,而对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的更新频率相对较低。
然而,PC市场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PC的性能强大,能够满足专业领域和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同时,PC的屏幕较大,适合进行多任务处理和视觉创意工作,如设计、编程、多媒体制作等。因此,尽管面临竞争压力,PC市场仍具有稳定的市场基础和发展空间。
上下游厂商一起“卷”
刚刚过去的MWC(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几乎可以说是“无AI不PC”,各大厂商们更加关注AI芯片的实际效用。
过去一年,站上大模型风口的英伟达市值暴涨,一路领跑GPU市场。英伟达在2023年渐次发布了4款RTX 40系列显卡,并推出了专门部署在PC端的AI聊天机器人Chat with RTX,打造本地数据资料库。
微软力争双线并进,一方面持续完善PC端办公应用Copilot,展示了自家商用领域的AI程序,另一方面押注自研芯片。同时目光向外,多点位“结盟”,宣布其自研芯片将由英特尔代工,又宣布与法国AI新贵Mistral AI深度合作。
苹果CEO库克在年度股东大会上也高调表示:“所有由苹果芯片驱动的Mac都是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事实上,目前市面上用于人工智能的电脑,没有比Mac更好的。”
英特尔则继续推动AI PC应用生态的搭建。本届MWC上就有超过65家参会企业是英特尔的合作伙伴。据悉,该公司今年计划为4000万台AI PC制造供应芯片。英特尔在MWC上推出了具备最新一代性能的Granite Rapids服务器CPU。在PC产业即将复苏的拐点上,英特尔立志将“AI PC加速计划”进行到底。
下游的厂商竞争更加激烈。作为AI PC领域先行者,联想打出的组合拳包括全景式AI终端、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其中,最为惊艳的亮相是ThinkBook透明屏笔记本电脑,挑战了传统个人电脑形态。
荣耀也推出了旗下首款AI PC Magicbook Pro 16。荣耀CEO赵明不无信心地表示,荣耀进军PC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跨设备的服务流转”,荣耀将移植其在手机端的“平台级AI”能力,以“重构PC行业的价值链”。
据分析机构Canalys分析,长期来看,具有高度聚合能力和统一用户界面,能破除AI应用间设备壁垒的原生AI将是大势所趋。荣耀落子“平台级AI”,或将给其后续的AI PC带来更多市场利好。
总而言之,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PC制造商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应对挑战。AI技术在PC领域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语音识别、图像处理、智能推荐系统等功能的集成,极大地丰富了PC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这样的产品无疑比传统的PC更加容易吸引市场的目光。
可以确定的是,2024年的AI PC市场将会非常热闹,AI PC也有望加速推动PC行业发展。
消费电子回暖 与AI共舞
文 / 本刊记者 李肆
近几年,大多数消费电子产品的数字化呈指数级增长,从外观到性能都有显著改变和提升,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更加迅速,行业规模随之增长。据Future Market Insights预测,到2031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将以5.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消费电子回暖趋势明显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情况下,消费电子行业呈稳定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3—2022年,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收入总体较为平稳。受疫情影响,相比2021年,2022年市场收入略有下降,为1.06万亿美元。但预计2026年将达1.14万亿美元,回暖趋势明显。未来,随着5G、AI等新兴技术与消费电子融合,将会加速产品更新迭代,推动电子消费品市场扩大规模。
随着消费电子行业步入稳定发展期,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消费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3财年全年,苹果公司总净销售额为3832.85亿美元,净利润为969.95亿美元;三星公司销售额为258.1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6.5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6.6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作为中低端市场品牌,成功跻身前列,市场成长潜力巨大。得益于海外扩张战略,小米智能手机的销量达到1.187亿台。
智能手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需求量最大、普及率最高的产品,其功能日益强大,增长态势显著。数据显示,2013—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收入大体呈增长态势,从3167.9亿美元增至4633.0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5048.5亿美元。
2023年的PC市场也在开启新局面。根据IDC数据,2023年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6820万台,同比下滑7.6%,但环比增长11%,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其中,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华硕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排名前五厂商,分别占据24.5%、20.6%、15.6%、9.8%、7.4%的市场份额。据预测,市场有望在2024年继续恢复增长。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概念日益火热。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电子消费品企业纷纷进行智能化改造,电子消费品的硬件、软件加速重构,单一产品和单点技术正朝多技术融合的系统化、集成化方向改变。
目前,全球浸入式技术主要包括VR、AR、MR(混合现实技术)以及这三种技术的集合扩展现实技术(XR)。数据显示,在2018—2023年间,全球浸入式技术消费市场细分收入及预测中,VR一直占据较多的市场份额。其中,2023年突破50亿美元。
随着传统电子消费品的需求放缓,企业开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纷纷入局新兴领域。未来,消费电子行业或将重新迎来利好期。据Canalys研究分析师Kieren Jessop预计,兼容AI的个人电脑将在2025年开始快速普及,并有望到2027年约占所有个人电脑出货量的60%。
中国市场显现高端化趋势
多个国际机构和行业近期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消费品呈现新的变化,高端智能消费品正持续吸引消费者,成为增长亮点。
2023年第四季度,苹果以20%的市场份额重新夺回了中国市场的头把交椅,但出货量呈现了两位数的同比下滑。荣耀和vivo分别以17%和1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第三,而华为以1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几乎翻倍。
根据TechInsights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为2.617亿部。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达到7120万部,同比下降0.3%,且下降幅度在逐步收窄。
IDC报告指出,随着国产品牌坚持高端化路线,主流厂商先后推出“直板+折叠”双旗舰布局,高端机型数量会持续增长。
“这一趋势清晰地表明,消费者对于高端手机的需求正在逐渐上升。”行业分析机构Counterpoint方面表示。
PC方面,虽然市场整体下滑,但多个厂商表示,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工作娱乐需求、AI功能的更多应用将支撑PC销量,而中国市场更是重要新功能机型的主要竞争地。日前,美国芯片厂商AMD高管公开表示,看好AI的后市发展,该技术应用有助于包括中国等主要PC市场回暖。
近两年,中国智能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长12%。其中,各类虚拟现实设备的产量同比增长58%。
过去几年,是全球消费电子技术高速发展、产品快速迭代扩展的阶段,也是中国消费电子市场高速扩张、产业结构性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历了从生产低附加值零件、为国外终端品牌代工到切入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国内终端品牌跻身世界前列的转变。
从需求端来看,社会“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也为推进消费电子产品转型升级带来了时代机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理念都在升级。对品质生活的注重和追求,使得消费类别向品质化、多样化转变,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新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涌现。
AI与穿戴共舞
在今年的202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4)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是一大亮点。
其中,三星首次公开展示了Galaxy Ring,这枚戒指主要在活动、睡眠、营养和压力四个维度为用户提供健康报告。三星官方表示,Galaxy Ring会是“Galaxy AI”家族中的一员,这意味着它将拥有一些AI功能。
华为方面,智能穿戴是其终端全球化布局中重要的业务之一。在研发方向上,华为方面透露,2024年,华为穿戴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探索技术深水区,聚焦睡眠、血压以及情绪健康管理。
近年来,包括苹果、华为、三星、谷歌、OPPO及小米等在内的厂商均在积极布局主打健康管理的智能穿戴产品。苹果CEO库克曾对外宣称:“放眼未来,如果思考Apple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认为会是在身心健康领域。”
随着国内厂商在移动生态、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不断积累和拓展,可穿戴设备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在不断巩固。2023年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最多的品牌是苹果,出货量为0.299亿台。其中,苹果、Imagine Marketing、小米、三星以及华为出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一半以上。在产品上,中国2023年三季度耳戴设备市场出货量1924万台,同比增长9.8%。其中,无线耳机出货量1510万台,同比增长10.6%。耳戴产品正在向入门级市场快速下探,手机厂商在该细分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在国内市场上,华为、小米、小天才、苹果、OPPO排名前五,市场份额分别为34%、24%、10%、7%以及2%。其中,在500美元的高端市场,华为份额逾23%,紧随苹果之后。据华为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华为智能穿戴产品全球累计出货量已超1.5亿;华为运动健康APP全球累计服务用户突破4.5亿。
不久前,德邦证券发布的研报中指出,随着用户对健康检测需求的不断增多,智能手表配备了越来越多的健康传感器,未来智能手表还有望集成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无创血糖传感器等硬件,以实现更为全面的健康监测,推动终端需求提升。
随着移动通信、图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创新融合,在全球应用和体验式消费的驱动下,可穿戴设备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高科技市场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可穿戴设备将不再仅仅关注身体的健康,还将更多地关注心灵的健康。例如,通过引入情感识别技术,可穿戴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情绪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建议。此外,结合养生理念,可穿戴设备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本期专题】AI和消费电子双向奔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63754
相关内容
银发族的消费观和年轻人“双向奔赴”专属“骑手餐”:暖“新”爱“新”的双向奔赴
AI与老年人的双向奔赴:如何让科技与关爱同行
解锁AI力:开启一场人机双向奔赴的生产力革命
海信接入DeepSeek:AI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解码“双向奔赴”里的“幸福密码”
又甜又飒!清华博士情侣毕业,双双奔赴……
奔赴更加美好的品质消费新生活
和宠物“双向奔赴” 科学养宠观念受推崇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双向奔赴 中国构建更加高效立体的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