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零碳图书馆亮相,这个建筑的设计建造都有哪些亮点?
绿化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既实用又美观,是城市艺术的亮点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绿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一系列节能减排举措的落地,从低能耗到超低能耗再到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领域的节能革命越来越走向深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重点任务之一是研究零碳建筑、零碳社区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开展高效自然通风、混合通风、自然采光、智能可调节围护结构关键技术与控制方法研究,研究零碳建筑环境与能耗后评估技术,开发零碳社区及城市能源系统优化分析工具。
4月7日,由SOHO中国基金会投入2000万元捐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马跑泉镇的零碳图书馆——“养正图书馆”正式亮相并投入使用。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主动式技术措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测评,该项目建筑本体节能率达到41.2%,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100%(由80块600W高效晶硅光伏组件组成光伏发电系统通过逆变压器变成交流电,经交流并网柜汇流后优先供给图书馆自身用电,剩余电量并入并网)。
负责“养正图书馆”项目工程施工总承包的北京城建亚泰集团副总经理刘建生表示,该项目于去年12月7日正式竣工交付,是SOHO中国在节能减排领域的重要实践,也是SOHO中国基金会建设完成的又一公益项目。“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科学编排施工计划,优化施工方案,积极协调各方,攻克诸多技术难关,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项目的建筑节水、节电、绿色建造等各项技术措施高效落地,项目得以顺利竣工交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智能调控方向首席专家曹勇表示,针对“养正图书馆”项目,SOHO中国设计团队起初是想以国内最先进的节能技术手段打造一个公益图书馆,一开始想做成超低能耗建筑,但听了我们院在主编国标《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后,就决定以零碳作为“养正图书馆”的总目标。“该项目在前期就以零碳目标为导向,通过设计最大化来降低图书馆用能需求、提高设备与系统效率,并结合风、光互补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手段,最终达到零碳建筑的目标。”
曹勇还详细介绍称,“养正图书馆”项目作为公益图书馆,积极探索建筑低碳技术,从方案设计阶段,就以《零碳建筑技术标准》为试点示范,针对项目特点与建设需求,采用适宜的技术路径与策略,主要技术路线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降需求。以被动式技术手段降低建筑用能需求,结合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近零能耗技术标准》GB51350-2019的最新应用技术,包括被动式建筑设计、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建筑遮阳隔热措施、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等措施降低建筑一定的用能需求。
二是提效率。通过主动式能源系统和设备单体的能效提升进一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包括提高冷热源系统性能系数、新风热回收效率(70%)、地道风、照明系统及电器等设备的单体能效,并结合智能优化控制算法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整体效率,降低建筑终端能源消耗。
三是拓供应。最大化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减少图书馆电力能源的使用。由于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成互补性,因此本项目采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耦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满足建筑总用电需求。项目利用光储直柔技术,在供电系统中配置储能装置,用电低谷时将富余光伏电量储存、用电高峰时释放电量,同时设置直流电灯照明示范,建筑根据风光系统的发电情况,柔性调节建筑用电需求,使建筑用电与清洁能源发电实现实时匹配。
四是增碳汇。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项目周边地势特点,设计阶梯状花池,增加可绿化面积,后山设置护坡,增加后山绿化土壤保持率。
五是促行为。引导来馆人员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方式。建立个人生活排碳计算机制,与碳核算平台衔接,提高个人行为减排责任意识。
六是可监控。本项目设置了一套能源监测与碳排放核算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建筑各设备用能及碳排放情况。
怎么评判这一栋建筑是否是全生命周期的“零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以“养正图书馆”项目为例,要通过对建筑全年能耗进行累计计算后确定。“冬天无论是风能还是太阳的自然采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是小于建筑用能量的。但在春夏秋以及过渡季,光伏发电要远远大于建筑本身的用能,这时候就可以往回抵消冬季所消耗的电力。‘养正图书馆’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可提供全年相应季节的能耗情况,以及相应各种能源的发电以及相应供能情况的实时对比分析,从目前监测情况看实现了建筑用能和可再生能源供能的平衡,实现了‘零碳’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养正图书馆”项目以建筑节能+一体化建筑光伏、风电的技术途径,为建筑低碳、零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推动建筑由“用能”迈向“产能”。业内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通过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建筑综合方案,打造建筑、能源行业的综合示范和合作平台,充分贯彻零碳理念,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目的,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创新性实践和探索,其沉淀下来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或将为国内建筑业的节能减碳树立新样板。
撰 稿:肖正华(视频和部分照片由SOHO中国提供)
编 辑:王 越
网址:甘肃天水零碳图书馆亮相,这个建筑的设计建造都有哪些亮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65565
相关内容
【结对帮扶 爱心甘肃】“希望小屋”点亮希望之光建筑碳中和 – 国内首座近零能耗建筑“天友·零舍” / 天友设计集团
国内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
低碳设计图绘制技巧:零碳建筑设计图纸如何绘制?!
甘肃农业大学旧图书馆东侧楼宇改造项目资格预审结果公示
什么是零碳建筑?这里有详细解读
【甘快看】我给两会捎句话|丑萌“绿马”出圈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设计师有好建议
甘肃环保建材网:筑梦绿色未来,引领建材新风尚
上海城投“低碳体验馆”亮相,更多科技元素点亮“绿色生活”
节能减排与低碳建筑|10个全球低碳建筑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