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幸福 看看四川省級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鎮的“富美樂”
观看传统戏曲表演,感受乡村文化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乡村休闲推荐#
社區裡,豐富多彩的綜合服務,讓老人小孩各得其樂﹔村子裡,四通八達的道路連接起成片的果園,村民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村民家中小院,一壟地一畦菜,悠然自得好不愜意……這些人們心中用來描繪“詩與遠方”的場景,就出現在四川省眉山市錦江鎮。
近年來,該鎮積極探索鄉村振興之路,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助推產業發展,讓群眾富起來﹔著力改善人居環境,讓群眾生活美起來﹔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讓群眾樂起來。步履不停、榮譽不斷,該鎮2015年獲得“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鎮”稱號,2017年獲得“四川省安全社區”稱號,2022年入選省級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鎮。
壯大集體經濟 培育發展內生動力
2022年歲末,在錦江鎮西北角的天宮村,擴寬的村道直接通向凍庫,周邊成片果園連綿起伏。凍庫偌大的場地可同時容納多輛大貨車,地上還有個地磅,7個凍庫一字排列,裡面正保鮮著各種時鮮水果。
“這裡曾是閑置的村小,現在我們在此建起了凍庫。”該村黨總支書記曾紅軍介紹,天宮村面積5.8平方公裡,是傳統農業村,主要種植柑橘、水稻、地瓜、辣椒等農作物,其中柑橘種植面積約7000畝,是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拓寬柑橘產業鏈,壯大村集體經濟,2019年,村裡整合原村小閑置房屋及村集體土地,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00萬元,建立起天宮村氣調保鮮庫,不僅滿足村裡柑橘產業反季節銷售,也開展對外租賃服務,讓“沉睡的資源”變成了“活資產”。目前,該凍庫每年至少為村上掙得集體收入20萬元。
“我們想深挖這個空閑地的潛力,把凍庫拓展開,增加水果包裝、水果打蠟、電商等系列服務,發展冷鏈經濟。”對於下一步的發展,曾紅軍充滿了信心。
來到村黨群服務中心,很多老人小孩在廣場上晒太陽。村口與環天府新區快速通道交接處,工人們正在抓緊建設天宮農業產業服務站。
“這個農業產業服務站佔地380平方米,主要功能有農產品展示銷售、農業培訓、農業技術相關服務等。”曾紅軍笑著說,天宮村位於成都、眉山交界處,多條交通干道經過,依托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天宮村採取“公司+集體+農戶”合作模式,利用閑置集體土地,規劃建設體驗式休閑農業園區,推動一三產業融合發展,以打造“都市農旅融合典范”為發展目標。
依托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目前,該村成立了天宮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80畝四季採摘園裡,冬桃、櫻桃、李子等相繼種下,等待著來年的豐收。
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培育發展內生動力。近年來,錦江鎮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堅持和完善“黨建領航+合作社入股+股份公司經營”的蓮花社區模式。
如今,各具特色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在錦江鎮遍地開花,帶動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也讓鄉村奏響了致富曲。
改善人居環境 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干淨整潔的道路,美麗的村舍,富有文化特色的社區牆繪……走在錦江鎮,感受到的是宜居之美。
在天宮村的村道旁,一家干淨別致的農家小院十分引人注目。“我這個小院已經快35年了,住起來舒適,舍不得離開。”小院的主人王金泉今年75歲,和老伴一起在此生活多年。古朴的小院不算大,干淨的小道兩邊種了一些蔬菜,院子裡種了很多綠植、果樹,金燦燦的砂糖橘、金桔挂滿枝頭,山茶花、桂花、臘梅花、一串紅等為小院增添了靚麗的風景。
“平時我們把小院打掃干淨,自己住起來舒服,有人來看著也舒服。”王金泉說。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生活更好了,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
在錦江鎮錦江裡小區,定期舉辦的“環保集市”越來越受大家的喜愛。
廢棄的瓶瓶罐罐經顏料裝飾就能當成裝飾擺件,閑置的各季衣物可以兌換鮮花綠植……在每個區域完成相應的“任務”就可獲得兌換券。1—2張兌換券可兌換多肉小盆裁,3—4張兌換券可兌換中盆盆裁,5張或5張以上兌換券可兌換大盆裁,也可以選擇兌換相應的日用品。
“活動就是希望人人參與環保、人人知曉環保,讓廣大社區群眾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錦江裡小區黨支部書記張慧介紹,小區將繼續以豐富的活動號召轄區居民踐行綠色消費觀,節約資源能源,努力養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建設綠色美麗宜居家園。
完善服務體系 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來,我們大家再跟著音樂來一遍。”在錦江鎮蓮花社區綜合文化站,社區文藝隊的人們正在舞蹈室排練節目。
“我們平時在社區廣場上表演,遇到天熱、下雨時,就到社區專門的舞蹈室排練,很巴適。”今年70歲的李玉彬是蓮花社區文藝隊隊長,她介紹,社區文藝隊成員共有40多人,年紀從20多歲到80多歲。文藝隊不僅會在社區開展文藝表演,每年還要外出演出幾十場。“非常感謝社區提供的文化服務,讓我們的生活更多樂趣。”李玉彬坦言,綜合文化站就是她和朋友們經常來的地方,在這裡可以愉快地度過晚年時光。
“社區給我提供了工作室,我可以在這裡安心創作、展示作品,讓大家都來了解棕編和糖畫技藝。”今年57歲的黎明貴是蓮花社區8組居民,從事棕編技藝30多年、糖畫技藝20多年。
這些年,黎明貴看到社區在重視文化方面的努力,也看到了社區更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因此,他也願意為社區文化建設出一份力,表示隻要社區有人願意跟他學,他都免費教。
“綜合文化站佔地約800平方米,基本實現了為公眾提供書報閱讀、影視觀賞、文藝演出、普法教育等公共文化服務功能。”錦江鎮宣傳委員郭姝介紹,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錦江鎮加快建設美觀舒適、配套齊全、運營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回應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蓮花社區綜合文化站不僅輻射本社區,還帶動了周邊社區、村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也成為錦江鎮文化建設的一個亮點。
不僅如此,該鎮還創新拓展群眾身邊的服務點,聚焦“校地共建”“文化交流”“文明祭祀”等主題,建設天府新區航空旅游學院、中法農業科技園、亨達實業商貿有限公司等文化服務點。全鎮建設三國文化廣場、錦江裡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等大型文化廣場4個,面積4000余平方米,設置閱報欄120個,樂器、健身器材、音響等設備齊全﹔同時,強化文化服務隊伍建設,鎮村兩級配備專兼職管理人員30余名。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网址:晒幸福 看看四川省級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鎮的“富美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67572
相关内容
傳統手工藝賦能鄉村振興紹興出台意見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規劃
山南市強吉村:美麗鄉村點亮村民幸福生活
仁懷:“四好農村路”上 游客紛至沓來
幸福生活成色足 齊心共奔小康路
金融賦能 “貸”來幸福生活
人民日報看青海|生產、生活、生態,數字技術浸潤貴南山鄉
進一步推動縣域商業煥新升級(消費視窗)
優質供給加速下沉 進一步推動縣域商業煥新升級
讓“綠色”成為幸福家庭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