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平生行止无污点
分享平凡中的不平凡:生活点滴故事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故事精选# #故事精选#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作为一位改革家,王安石可谓妇孺皆知,但了解他是正气凛然、清正廉洁的官员的人,恐怕就为数不多了。
他人品刚直,官品清正,皆为世人所赞赏,甚至连政敌都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污点”。
目睹百姓疾苦, 立矫世变俗大志
宋天禧五年(1021),王安石出生于临川。父亲王益,为真宋朝进士,一生奔走南北做了几任州县官,晚年官至员外郎。王安石年少时随父亲游历各地,百姓疾苦,民生万态,无不时时引发他的思考。多年的耳闻目睹,增长了他的见识,也使他早年便立下“矫世变俗”的宏图大志。父亲王益的施政以德、为官清廉,为人刚强正直,都给少年时期的王安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形中成了他日后做官行事的楷模。
王安石自幼聪颖好学,史书称誉他“一过目终身不忘”。读圣贤书,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的熏陶,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青云之志,不知不觉在王安石的心中悄然生长。稍长以后,王安石在父亲的教导下博览群书,才气纵横,深得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极言王安石日后的成就将无人可以比肩。
经过数年苦读,王安石学问大成,一举提名金榜,签书淮南判官。按旧制,凡是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三年)后,即可担任集贤院、昭文馆、史馆等一类馆职,经此途可以迅速升迁,日后极有可能位列宰辅,因此被视为飞黄腾达的最佳途径。然而,一般非进士高第者,可望而不可即。王安石年纪轻轻就具备了入馆资格,不知让多少人艳羡。然而,学以致用的信念,让他决意在政治上干一番大事业。早年随父宦游南北的经历,更让他渴望有机会去地方上考察时弊,谋求济世良方。
于是,判官三年任满,赴京待命之时,王安石毅然放弃了在京担任馆职的大好机会,于庆历七年(1047)去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当了一名知县。
清廉朴实,生活简约
王安石虽贵为宰相,却生活简约,且“不溺于财利酒色,视富贵如浮云”。
有一回,有人送王安石两件古物:古镜和宝砚。他看了以后,问道:“这镜子和砚台有何用处?”对方回答说:“这镜面光滑透明,不但近照人影一致,且可远照两百里的景物;还有这砚台石质又细又密,只要呵一口气,就能得水磨墨。”他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两件都算是稀奇宝物,但对我而言却没有什么用处。吾面不及碟子大,哪要什么能照两百里的古镜?再说我有个习惯:写字前必先取水磨墨。你这砚台就算能呵得一担水来又如何?”说完后就把古镜和砚台还给对方了。
还有一回,其儿女亲家萧氏至京要来参谒,王安石约其来府吃饭。第二天,萧氏整装盛服而往,以为相府必然盛宴招待。入府坐定,“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日过午,萧氏已觉饥饿,但并没有开饭的迹象,又不敢离去。过了好一会,才上了胡饼两枚,猪肉四片,酒一杯。很快供饭,也只加一道菜羹而已。萧氏平时在家吃得不错,面对如此简单菜席,“不复下箸,唯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顾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人言公在相位,自奉类不过如此。”
他担任宰相期间,得了气喘病,大夫开的药方中,有一味是紫团山人参,但是这种药走遍京城也买不到。有位官员听说此事,就送了一些过去,可是他坚决不受,有人劝他说:“你的病要此药才能治好,何必拘泥于这些小节呢?”他回答说:“我这一辈子没吃过紫团山人参,不也活到今天?现在就算不吃它,还能立即死去吗?”
王安石面色黧黑,门人忧之,去问大夫时,大夫说:“此垢污,非疾也。用藻豆洗面可除。”有一个人知道后,就要送他一些藻豆,他笑道:“天生黑于予,藻豆其如予何?”有人对他说:“公面有墨,我送点园荽给你,洗之当去。”他也笑道:“天生黑于予,园荽其如予何?”
他清廉到几乎严苛的程度,在当时追求名利的官场中,格外显得难能可贵。
不迩声色, 慷慨钱财
王安石官知制浩,吴夫人为他买了一妾。王安石见了,问道:“你是干什么的?”其妾回答:“夫人要我来服侍大人左右。”安石又问:“你从何处来?”妾说:“我丈夫原是一低级军官,在运输粮草的过程中,船翻粮沉,家资全给没收还不够赔偿,就把我给卖了以作抵偿。”安石听了颇为动容,就问:“夫人用多少钱买了你?”答:“九十万。”安石把夫人叫来,令将此女送回,使其夫妇如初,还送给一些钱财,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
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她丈夫喜欢吃鹿肉丝。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夫人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结果,人们才发现,王安石只吃离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摆着鹿肉丝,他竟完全不知道。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有一年,王安石患大病,以为自己将死,就把平生积蓄的俸银和所住的宅第,全都捐给了附近的僧庙。不料后来病愈,却只得在城中租屋居住。元祐元年(1086),王安石逝世。宋哲宗追封其为太傅,谥号“文”。
不爱官、不爱财、不爱色,王安石是个地地道道的“三不爱官员”。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此言掷地有声。王安石一生以此自律,清廉不苟,志行高洁,并赢得了“拗相公”的称誉。黄庭坚在《跋王荆公禅简》中称他为“一世之伟人”。
网址:廉洁故事|平生行止无污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3059
相关内容
清廉国企| 廉漫说——国有企业各关键岗位廉洁风险点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平和心态才有平稳人生,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启迪心灵的钥匙 八德故事 弟子规的故事
50平米廉租房装修注意事项 廉租房怎么装修好
溧水114网==溧水资讯==我们的节日:浪漫七夕 爱无止境 ——爱廉村开展七夕节主题活动
十大古代经典法治故事 中国古代法治典故 古代关于法治的小故事
廉洁从政厉行勤俭节约民主生活会讲话稿
威廉·莫里斯,远不止于现代设计先驱
有一种幸福是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