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布艺文化 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生活
刺绣艺术:用针线讲述故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生活配饰手工艺#
虎头帽、布老虎、大布鱼、土布小熊、布艺螃蟹……在东营区史口镇燕翔手工工作室里,一个个惟妙惟肖、做工精细的布艺品排列整齐。这些都出自一人之手,燕翔手工工作室的创办人——史口镇劳家村陈雪燕。一块普通的布,在她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生活用品、艺术品。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点缀于生活之中,让陪伴在身边的每个物件都开始有温度。她以布代颜料,以针为画笔,用普通布料“缝”出了别样的五彩世界。
据了解,陈雪燕从17岁起便开始学习传统布艺制作技艺。“第一次看到姥姥做虎头帽。一堆布料在她手中像变戏法一样的,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老虎,当时我真是又惊又喜。从那时起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手工布艺制作。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缝制,不愿舍弃这门传统技艺。”陈雪燕从学习制作布老虎起步,画样、裁布、填充等样样学得认真仔细。
布老虎大多采用布贴的方式,表现形式单一,于是,陈雪燕又学习了刺绣技艺。刺绣讲究“顺,齐,平,匀,洁”,起初,想要做好一件成品,经常是拆了重绣,绣不好再拆,反复训练,边学边琢磨,连续缝制十几个小时不知疲倦。谈到这些,陈雪燕的脸上露出笑容,似乎又沉浸在她的布艺世界中。
布艺成品以绒布、棉布、彩线、金银线等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等制作工艺为一体。通常以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鸟兽、花卉等为原型,造型典雅考究,颜色简洁明快,形象逼真可爱,天然成趣。陈雪燕认为,单单比对着传统样式只能学到基础针法与技巧,想要做出精品,需要不断学习。于是她又购买了很多有关布艺制作的书籍,每天闲下来就看书、研究资料。
为了使技艺更加纯熟,陈雪燕自费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之后,她不断丰富布艺作品的类别,进行多样化创作。除了传统作品布老虎、虎头帽、虎头鞋之外,她还制作了茶杯垫、小挂件、钱包、发带等布艺制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坚持,陈雪燕从领悟传统到改进工艺、改良材料、拓宽选材,力求每一件作品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自然生动。
陈雪燕告诉记者,2020年5月,她成立了燕翔手工工作室,进行手工布艺培训,传承传统手工布艺文化。周边村有十几个人来学习,既能掌握一门技艺,还能挣钱补贴家用。她也会去给孩子们上手工课,看到孩子们喜欢这门手艺,她从心底感到高兴。“接下来,我将依托传统布艺文化底蕴,进一步改良创新作品,也想学习一下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扩大消费市场,努力拓宽传统手工艺发展之路。”谈起未来,陈雪燕的眼中充满希望。
(记者 李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网址:传承布艺文化 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1950
相关内容
四川遂宁:“绣”出乡村幸福生活“绣画达人”崔志勇:一针一线皆辛苦 巧手绣出好生活
新疆·传承 哈萨克族刺绣
红安一针+一线=10万元
西秦刺绣:巧手绣出乡村幸福生活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体验佛山非遗
手工编织:一针一线绣出生活的美好
刺绣比赛展风采 巧手“绣”出幸福路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西秦刺绣:巧手绣出乡村幸福生活
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制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刀向梅——传承民族文化 绣出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