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年人,了解老年性耳聋,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减少认知障碍
理解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关爱老年人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法律常识普及#
原创 宋强 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
本微信公众平台由上海市科委(18dz2307400)和上海市卫健委(JKKPZX-2024-A06)科普项目资助,获2022年度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三等奖,2023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随着我国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24年占比已达19.5%,逼近中度老龄化社会标准。因此,大家对老年相关的产业和生活的关注愈发重视,但当今社会对银发长者的老年医疗的康复性训练尤其是对老年人听觉损失和预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家庭尚未意识到老年性耳聋会严重降低家庭长者的晚年生活品质。
其实,老年性耳聋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性疾病,是随年龄的增长,听觉系统老化而出现的双耳对称、缓慢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下面将对大家关心的老年性耳聋相关的内容做简单的介绍。
01
如何判断老年性耳聋的严重程度?
判断老年性耳聋的严重程度,主要依据纯音测听的结果,通常可以分为以下5个级别:
轻度耳聋:平均听力损失在 26 - 40 分贝。患者在安静环境中,聆听小声讲话可能会有一定困难,但日常交流基本不受影响。
中度耳聋:平均听力损失在 41 - 55 分贝。此时,患者在近距离交流时需要适当提高音量,对较远处的声音感知困难,在嘈杂环境中交流明显受阻。
中重度耳聋:平均听力损失在 56 - 70 分贝。日常交流需要对方大声说话,甚至有时大声说话也难以听清,看电视、听广播等需要较高音量。
重度耳聋:平均听力损失在 71 - 90 分贝。患者能听到较大的声音,但难以分辨语言内容,交流非常困难。
极重度耳聋:平均听力损失大于 90 分贝。此时,即使耳边大声呼喊,也可能难以听到声音。
此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主观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听力表现,如能否正常接听电话、与他人交流是否顺畅等,以及耳部的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老年性耳聋的严重程度。
02
老年性耳聋的危险因素?
老年性耳聋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1) 年龄增长:是最主要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耳部的功能会逐渐衰退,导致听力下降。
(2) 遗传因素:遗传在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中起着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多人存在老年性耳聋,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增加。
(3) 长期噪音暴露:长期处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中,如工厂、建筑工地、长时间大音量听音乐等,会对耳部造成损伤,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
(4) 慢性疾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影响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增加老年性耳聋的患病风险。
(5) 耳毒性药物: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化疗药物(顺铂等)等具有耳毒性,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损伤听力。
(6)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影响耳部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增加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几率。
(7) 营养不良: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B12、维生素 D 等)和矿物质(如锌、铁等)可能影响耳部的正常功能。
(8)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对听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03
老年性耳聋的发病原因?
(1)耳部自然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包括内耳毛细胞减少、耳蜗基底膜增厚、听神经功能衰退等。
(2)血管硬化:老年人血管弹性降低,容易出现动脉硬化,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导致耳部细胞缺血缺氧,影响听力。
(3)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在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多人出现老年性耳聋,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4)长期噪声暴露: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如工厂、机场附近等,会对耳部造成慢性损伤。
(5)代谢紊乱:老年人新陈代谢减缓,可能导致耳部细胞代谢异常,影响听力。
04
老年性耳聋的症状
(1)听力逐渐下降:多为双侧对称性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起初可能对高频声音不敏感,如鸟鸣声、电话铃声等,逐渐发展到对中低频声音也难以听清。
(2)言语理解困难:在嘈杂环境中,难以理解他人的讲话内容,常需要对方重复或提高音量。
(3)耳鸣: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耳鸣,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嗡嗡声、蝉鸣声等。
(4)听觉重振现象:即小声听不见,大声觉得太吵。
(5)社交退缩:由于听力障碍,患者可能逐渐减少社交活动,变得孤僻、焦虑或抑郁。
05
老年性耳聋引起认知障碍的原因主要有?
(1)大脑刺激减少:听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当老年人出现耳聋时,大脑接收的声音信息减少,刺激也相应减少。大脑长期缺乏足够的刺激,会影响其认知功能的正常运转,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2)社交隔离:老年性耳聋会使患者在交流中遇到困难,难以与他人有效地沟通。这可能导致他们逐渐减少社交活动,与社会脱节。社交互动的减少会使大脑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进而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
(3)认知负荷增加:由于听力下降,老年人在理解言语时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这会增加大脑的认知负荷。长期处于高认知负荷状态,会影响大脑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对认知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4)神经退行性改变:听力损失可能与大脑的神经退行性变化有关。耳部与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受损,可能会加速大脑整体的衰老和退化,从而引发认知障碍。
(5)心理因素:老年性耳聋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对大脑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老年性耳聋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脑的功能和结构,从而增加了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
06
老年性耳聋的治疗方法?
(1)佩戴助听器:这是目前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通过佩戴合适的助听器,可以放大声音,帮助患者更好地听到和理解声音,提高生活质量。
(2)人工耳蜗植入:对于重度或极重度耳聋,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能够直接刺激听神经,帮助恢复听力。
(3)药物治疗: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逆转老年性耳聋,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因耳部供血障碍导致的听力下降,可能会使用一些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来延缓听力下降的进程。
(4)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可能影响听力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控制病情有助于稳定听力。
(5)听觉康复训练:包括听力训练、言语训练等,帮助患者适应听力下降后的生活,提高交流能力。
(6)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少噪音暴露等,有助于延缓耳部衰老和听力下降的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性耳聋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07
和老年性聋患者交流时该注意什么?
(1)面对面交流:确保与患者面对面,让他们能够看到您的面部表情、口型和肢体语言,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您的意思。
(2)清晰缓慢说话:语速放慢,吐字清晰,每个字发音准确,避免语速过快或含糊不清。
(3)适当提高音量:但注意不要大声吼叫,以免让患者感到不适,以适中稍高的音量为宜。
(4)简化语言:使用简单、直接的句子和常用词汇,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和生僻词汇。
(5)重复和强调:如果患者没有理解您的话,可以耐心地重复重点内容,或者换一种方式表达。
(6)给予足够时间回应:不要急于打断或替他们回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理解和回应。
(7)借助辅助工具:比如书写、图片、手势等,帮助表达您的意思。
(8)减少背景噪音:在交流时,尽量减少周围的噪音干扰,如关闭电视、音响等。
(9)保持耐心和友善:不要因为交流困难而表现出不耐烦或生气,保持积极的态度,让患者感到放松和舒适。
(10)关注患者情绪: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安慰。
总之,与老年性聋患者交流需要更多的耐心、理解和关爱,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交流,减少交流障碍带来的困扰。
08
老年性耳聋患者如何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a) 预约挂号:可以通过医院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新华医院” 或者现场窗口等方式,选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挂号预约,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就诊时间。
b) 准备相关资料:携带身份证、医保卡等有效证件,以及以往的病历、检查报告(如有)。
c) 按时就诊:在预约时间到达新华医院,按照医院的指示前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候诊区等待叫号。
d) 向医生描述症状:详细向医生说明听力下降的起始时间、发展速度、具体表现(如哪些声音听不清、是否有耳鸣等),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相关的症状,如头晕、头痛等。
e) 配合医生检查:医生通常会进行耳部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外耳道、鼓膜等情况。可能还会安排听力测试,如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以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f) 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能还会进行耳部的影像学检查,如 CT 或 MRI 等,以排除耳部的结构性病变;或者进行血液检查,以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听力问题。
g) 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可能包括佩戴助听器、药物治疗(如果有适用的情况)、康复训练等。
h) 遵循医嘱:认真听取医生关于治疗和后续注意事项的建议,按时复诊,以便医生跟踪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阅读原文
网址:关爱老年人,了解老年性耳聋,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减少认知障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4947
相关内容
鲁医健康说·全国爱耳日|如何有效预防、延缓老年性耳聋?老年人性生活障碍的解决方法
父母总是听不清?当心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的饮食调理方法
崇明建设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守护每一位老人的晚年生活
壹步网:适老辅具为老人减少生活障碍,让老人晚年生活更安全更舒适
老年人无障碍产品设计.pptx
宁波加快居家无障碍改造 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品质
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品质建议从居家无障碍改造做起
上海“社区日托”帮助认知障碍老人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