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自然课堂” | 探索科学教育项目化实践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20 15:25

科技教育中的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教育#

探索科学教育项目化实践之路

“生活中的自然课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展高质量科学教育,是当下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长宁实验小学根据“双新”课改精神,在“让儿童充满生活力”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学校“生活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基于自然学科教材开发了“生活中的自然课堂”3+3科学实践活动这一主题项目,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围绕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物候特点及其变化,结合对应的季节依托自然观察、科学实验、植物种植、环保活动、创意制作……展开自主探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共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亲身实践探索自然界每个季节所蕴藏的大不同和小亮点,共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为更好推进此项工作,我校于2024年10月10日邀请了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赵伟新老师来为集团学科老师做《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主题讲座。

结合科学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特色,赵老师从概念辨析、实践案例以及未来探索三方面为在场老师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赵老师帮助大家对于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解析。即:两者都具有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探索的共性,同时又有不同的侧重点,跨学科学习侧重学科整合,项目化学习侧重持续探究(实践)。目前出现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则是取这两者之间的合集。赵老师还通过各个生动的案例对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化学习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学科工作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陆天老师就我校“生活中的自然课堂”这一科学实践项目的整体框架布局及相关内容设计做了具体介绍。

赵老师对我校这一主题项目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要突出中国特色的学习方式,“生活中的自然课堂”的分布时间既满足中国传统假期的时间轴又联系科学意义上的季节分布,非常适宜。就内容安排的多样性角度而言,项目注重以科学学科为主导的前提下来进行多学科间的跨界设计。内容来源于真实世界,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用所思所学来解决真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议以每一季都以单元为单位来进行,单元指向可以转换为驱动性问题,并填充对应的内容,丰富不同板块的知识点,供学生自主性学习。长宁区自然学科教研员刘忆婷老师也就项目化给出了宝贵建议。

本次活动的召开,让集团校的所有老师都收益良多。大家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持续研讨,带领学生在“春夏秋冬”四个科学的真实世界中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经历与科学家、工程师类似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过程。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知识、能力和品质,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从而形成公开成果,发展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

撰稿:杨 欣

审核:陆 天

编辑:姜雨婷

网址:“生活中的自然课堂” | 探索科学教育项目化实践之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5292

相关内容

高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思政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体育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快乐教育”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随笔】走进自然,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践探索
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学习型课堂建设:构建快乐教育的实践路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美术系《艺术与生活》课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