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 | 化解宿舍矛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生活哲学案例19: 用爱去包容,化解矛盾冲突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案例#
点击上方“辅导员说”关注我们
案例背景
大二学生Z和学生S是同一寝室的同学。某日,该寝室的宿舍长W给我打电话,语气焦急,表示Z和S在宿舍发生争执,Z的情绪已近崩溃,发表了一些过激的言论,S以及其他舍友为此感到十分恐慌,希望搬离宿舍或者把Z同学调离该宿舍。宿舍内部矛盾已经难以自我协调,故作为舍长的W向我寻求帮助,希望能够妥善解决此事。
案例描述
自入校以来,该宿舍整体表现较好,同学之间相处融洽。新冠疫情后,学生Z心理出现问题。当时上海疫情严重,该同学母亲在上海务工,对母亲担心加剧的同时对新冠产生焦虑、恐慌情绪,加之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父亲长期酗酒,父母离婚后父亲再婚,对该同学也疏于关心。Z同学一度出现以下行为:总是担心自己感染病毒就不停地洗手、消毒;睡后总怀疑衣服没有叠整齐,起床重叠,躺下后仍然怀疑,再次重叠;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不停地检查抽屉、书包;个人卫生也无法保证,对宿舍其他成员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也影响了自己的人际交往。经辅导员了解介入,Z同学经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咨询后建议其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强迫症。服药后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Z同学与宿舍成员之间依然会因为学习生活习惯不同产生小摩擦,尤其与S关系降至冰点,甚至剑拔弩张。久而久之,矛盾积压再加上沟通不畅,最终爆发。
案例分析
初步分析后,发现该案例是由于宿舍成员间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能力欠缺,导致舍友之间矛盾升级,属于辅导员职责中的日常事务管理。此外,案例中Z同学在心理和学业上均面临问题,涉及到辅导员职责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风建设。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心理健康调节、宿舍矛盾冲突等多元并发问题。这一类问题,要侧重于事件处理、事态控制以及心理情绪调节。重点是了解事情的起因,还原事件的经过,降低事件的不良影响;分析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时纠正和做好引导。辅导员在处理过程中要避免主观心理,就事论事、多方核实、客观理性、一视同仁。
剖析整个案例,虽然该案例反映的是多元并发问题,但可以找出关键点在于:一是Z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引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变化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二是Z、S同学未能有效沟通,矛盾未能及时化解,以至于积少成多、爆发冲突。
解决思路
多措并举,做好突发事件应对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局面,疏散前来围观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询问劝导围观学生不要在网络上传播有关此事的照片及言论,避免可能会产生的舆情等次发性危机。稳定现场后,进入宿舍安抚Z和S的情绪,事态可控后到宿舍外及时向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汇报初步了解的情况,按照相应指示和要求做好后续的工作。
先分后合,深入沟通解难题
一是分别向宿舍其他成员深入了解情况,充分掌握Z同学的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困扰和他们的诉求并及时作出回应。回应内容要言之有物、举措清晰,让学生认可。
二是在充分掌握宿舍其他成员反映的前提下,邀请Z同学进行深入沟通恳谈,引导Z充分倾诉,了解其行为习惯发生改变的原因,如果与自己掌握的情况大致相符,可采用换位思考具象举例的方式,让Z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体察自己给舍友带来的不便。
三是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后,召集宿舍全体成员进行集体谈话,让Z和S将之前因沟通不畅引发的误会一一说开,Z指出近段时间以来自己内心十分缺乏安全感,感到焦虑和不安。S指出如果很多事情当面沟通、解除误会,就不会造成当前的事态。Z解释因为怕大家不理解,不敢“有话直说”,最终选择“有话不说”。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宿舍其他成员也畅所欲言,把内心的疑虑和诉求表达出来,同时立好规矩,制定宿舍公约,最终大家冰释前嫌,承诺会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
多方联动,画好育人同心圆
一是突出“共情”、坦诚沟通,与Z同学进行系统性谈话,对其目前的状态表示关心和理解,加强其对老师同学的信任感。持续发挥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老师、朋辈等学校力量,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引导和关爱,及时关注其学习生活状态,形成合力;
二是超出辅导员能力范围时要做好转介,及时借助专业力量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做到家庭、学校、医院、社会教育协同发力。与其家长进行沟通,让父母了解其实际状况,做好家庭方面的引导;同时借助专业心理医生力量,进行系统的治疗;鼓励Z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营造携手同行、助力成长的良好氛围。
持续跟进,健全机制促成长
一是事后做好跟进回访,两个月内每周至少和Z同学进行一次谈心谈话,了解其需求和治疗状况,让其感受到温暖、关爱,从而保持健康的学习生活状态。同时要发挥舍长、班干部作用,侧面了解Z同学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情况是否改进。
二是完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及时发现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矛盾调解,第一时间妥善解决和处理好学生遭遇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
经验启示
宿舍矛盾要早预防,
及时介入妥善解决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宿舍环境和氛围深度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而学生因宿舍生活、人际交往等产生的矛盾也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且较为棘手的问题。宿舍成员之间的小问题、小矛盾没有做好沟通,长期累积最终导致“小矛盾”酿成“大问题”是宿舍矛盾发生的普遍原因,冲突的爆发往往是因为内部矛盾已经难以自我协调,不得不寻求外在力量的介入。学生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不一致是引起矛盾的主要原因,且往往是某一位同学与其他成员不合,多为一对多的对立情况。矛盾的化解在于内部成员达成共识,做到相互包容和理解。
解决这类问题,要坚持预防为主、调寝为下。充分利用好党员、班干部,组建信息反馈和应急处置队伍,及早发现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及时介入,杜绝“大一有矛盾,大四爆发问题”。同时辅导员要谨慎处理学生的调寝诉求,换宿舍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要掌握学生调寝背后的需求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心理危机要早发现早干预,
多方发力形成合力
一是重视新生心理普测,做好重点学生回访。利用好“校—院—班—舍”四级网格化监测体系,做到一人一档或者一类一档,精准掌握异常学生情况。具体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单兵作战,要学会整合家长、朋辈及校外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二是辅导员要学会把握岗位边界。虽然辅导员职责中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但并不意味辅导员都能达到专业心理工作从业人员的要求,而是要求辅导员要具备基本的心理问题识别、转介以及持续关注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疑似心理问题要高度重视,但切忌简单定性,要明白即便是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也只能作出倾向性的推断,最终诊断必须由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生才能作出判定。
三是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心理教育与引导能力,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同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
坚持“三全”育人,
聚焦学生主体
树牢“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发挥辅导员在“三全育人”格局中协同育人的粘合剂和催化剂作用,从“以工作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从管理型向服务型、引导型转变。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经常性深入宿舍、班级、课堂,与学生谈心谈话,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及时甄别学生面临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防微杜渐。辅导员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坚定地做好本职工作,守正创新、徐徐发力、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才能锻炼成长为专业化、职业化的行家里手。
作者简介
段成思
普洱学院
“辅导员说”同心圆网络育人工作室
文字来源 |段成思
值班编辑 | 王含涵
审核校验 | 韩超男
李艳萍
后台回复“读者群”
加入“辅导员说俱乐部”
投稿邮箱:fudaoyuanshuo@126.com
投稿请注明作者单位、姓名、联系电话
网址:工作案例 | 化解宿舍矛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6073
相关内容
学生工作案例——寝室矛盾案例分析由宿舍矛盾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分析与干预
智慧农业学院: 开展“优化宿舍关系 构建和谐班级”工作案例研讨交流会
工作案例丨大学生学业释压案例分析
学生会宿舍管理工作.pptx
宿舍长工作总结200字
解锁大学宿舍里的相处之道
女性怎样处理家庭矛盾?以爱之名,化解家庭矛盾
和谐宿舍,快乐生活。商学院心理健康讲座之“宿舍关系”
大学宿舍,温馨的港湾还是成长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