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
'生活琐碎,哲思无限':生活中的小细节,能启发深沉的思考。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 #日常哲理故事#
内容简介 · · · · · ·
“滚动着,像石头一样滚动着,按照愚蠢的机械定律。”——我们正在成为这样一群行动者。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只剩工作和绩效,“无所事事”也就成了我们想尽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动榨干,变成可以被剥削的对象。我们失去了对无所事事的感知。无所事事不是无力行动、拒绝行动,也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缺席,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有自身的逻辑和语言,有其自身的时间性,有自身的结构与气势,甚至有其自身的魔力。
无所事事是人性的构成部分。它参与到“做”中来,让“做”实实在在具有了人性。倘若没有迟疑和中止,行动将沦为盲目的活动与反应。缺失了安宁,就会出现一种新的野蛮。
假若失去无所事事的能力,我们就会像一部只会运转的机器。对生存的忧虑和纯然属于生命的困苦终止之处,便是真正生命的起点。无所事事是人努力的最终目标。在来临中的和平国度里,人不过是“生命体共和国”的公民,与植物、动物、石头...
(展开全部)
“滚动着,像石头一样滚动着,按照愚蠢的机械定律。”——我们正在成为这样一群行动者。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只剩工作和绩效,“无所事事”也就成了我们想尽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动榨干,变成可以被剥削的对象。我们失去了对无所事事的感知。无所事事不是无力行动、拒绝行动,也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缺席,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有自身的逻辑和语言,有其自身的时间性,有自身的结构与气势,甚至有其自身的魔力。
无所事事是人性的构成部分。它参与到“做”中来,让“做”实实在在具有了人性。倘若没有迟疑和中止,行动将沦为盲目的活动与反应。缺失了安宁,就会出现一种新的野蛮。
假若失去无所事事的能力,我们就会像一部只会运转的机器。对生存的忧虑和纯然属于生命的困苦终止之处,便是真正生命的起点。无所事事是人努力的最终目标。在来临中的和平国度里,人不过是“生命体共和国”的公民,与植物、动物、石头、云、星无异。
--------------------
韩炳哲作品(第2辑)
《山寨:中国式解构》(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2023年7月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禅宗哲学》(2023年8月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么是权力?》(2023年7月出版)
Was ist Macht?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2023年8月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2023年8月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2023年7月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
韩炳哲作品(第3辑)
《大地颂歌:花园之旅》(2024年1月即将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时间的香气:驻留的艺术》(2024年1月即将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叙事的危机》(2024年1月即将出版)
Die Krise der Narration.
【专家推荐】
在这个行动至上的时代,韩炳哲将以往哲人们所推崇的沉思生活再度激活,呼吁以无所事事的静观姿态对抗当下以行动为标准的生活,从而救助我们因为绩效的过剩而疲惫不堪的生命。显然,对于今天忙碌的人们来说,沉思韩炳哲所推举的沉思生活就已经是沉思和重启自身存在的开始。
——张生,同济大学文学院
我们正在进入AI辅助生存社会,如果运气好的话,很快又会向着AI劳动社会前进。AI替代人类劳动才刚刚开始,“无用之人”的焦虑已经袭来。越来越多的人承认:韩炳哲所讲的“无所事事”,已成为一种生存优势或必备能力,帮助智人在新科技倦怠中活下去,活得更好。
——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与早期的海德格尔的“决断”和阿伦特的“积极行动”对话,回到节日和沉思,用不行动对抗功绩社会的盲目行动。细究起来,有点矫枉过正和过于高蹈。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编辑推荐】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现实社会情状和人类心灵境况,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形式,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阅读韩炳哲在世界范围内已然成为现象。韩炳哲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包括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称赞。巴迪欧亲自为其代表作《爱欲之死》作序,华东师范大学刘擎教授诚挚推荐。
(5)韩炳哲及其作品在国内学界和读者群体中迅速觅得知音。韩炳哲作品第1辑共9种(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出版后,来自哲学、艺术、政治学、传播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文社科类非专业读者迅速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誉之为“地铁上的哲学家”“浪漫派色彩的新存在主义者”。
(6)中文世界较系统和完整的韩炳哲作品集(共21种图书)。韩炳哲作品第2辑共9种,将于2023年8月出齐;第3辑共3种,将于2024年1月出齐。
(7)《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在绩效社会和过劳时代诉求一种疗愈性的宁静沉思,以“静观太阳光辉”抗拒“行动就是律令”!
绩效是新自由主义的剥削方式,也即自恋主体的自我剥削,在一种停不下来的行动和竞逐中,产生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心理病症。
“沉思的生活”和“行动的生活”是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一对概念,汉娜·阿伦特在她的时代背景、她的思想脉络中鼓舞行动的生命,反映出当时社会和知识人群的精神面貌,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日益深陷多动和过劳的熟悉信息时代,一种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的生活节奏对“劳作动物”来说,也许更加有益。
韩炳哲骨子里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派,这一点在对诺瓦利斯自然主义观念的追溯中暴露无遗。人类不应该将自身看作神与万物之间的代理人。在放下欲望和盲动之后,人类才能消除孤立、分隔和疏离,迎来一个和解与和平的时代;才能成为一个“生命体共和国”的公民,在那里,人与植物、动物、石头、云、星无异。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天主教神学。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让韩炳哲对于数字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批判,显得尤为重要且富于启发。
——————————
阅读韩炳哲,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
(展开全部)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天主教神学。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让韩炳哲对于数字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批判,显得尤为重要且富于启发。
——————————
阅读韩炳哲,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韩炳哲摆脱了繁琐的哲学论证,他将哲学洞见直截了当地切入当下。这种植根于法德传统的批判视角,剥开了现实的面纱而暴露出它残酷的真相。这不是快乐的知识,而是发人深省的知识。
——汪民安,清华大学中文系
韩炳哲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左翼思想家,其作品肇始于21世纪以来的思想游记。作者尝试在流变的社会现象中锚定特定的时代线索,直面一个个时代之问,给出自己的答案。
——夏莹,清华大学哲学系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韩炳哲的哲学系列有很强的“现象意识”,他讨论了当代社会和文化里许多引人注目的现象。“现象意识”通向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但不是试图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韩炳哲是当代思想中的一个现象。他是栖身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之中的思想家,用敏锐的感触把握当下活生生的经验。同时,他有一种真正全球化的思想视野。今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有生命力的哲学、真正有阅读价值的哲学。
——王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韩炳哲透过深邃思考的一丝幽光,洞悉当代资本主义暗箱中隐匿的奥秘,借用他那入木三分且灵活多变的词句,撕开了技术控制的透明社会和功绩社会下的厚厚帷幕。他也重新用精神的火光点燃了在妥协社会、监控社会、倦怠社会下的人性希望,并告诉我们,在严密数字控制下的城堡里,欲望的游牧重新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出斑斓色彩。
——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
锐利的思想锋芒,诊断现实问题的能力,清新的随笔风格。看他四面出击,看他举重若轻,迷人!
——马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韩炳哲的语言文字炼金术,对概念的追根溯源,对于无论外语学习者还是哲学爱好者来说,都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
——安尼,首都师范大学德语系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敏锐、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他用短小精悍的文字,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不风,中山大学哲学系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阅读韩炳哲的书,意味着不断地被鞭策、唤醒。……他的社会批判虽然不谙体恤之情,但是他仍然热情地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
——《杂志》(Das Magazin)
显然,韩炳哲选择了一种与传统学院派哲学不同的道路,而这一选择,让他收获了当下广泛的欢迎。
——《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第47期
韩炳哲的批判哲学只是一针见血地戳破了当代人“越努力越幸运”的小确幸版本的肥皂泡沫,绩效社会的审慎魅力永远在于没有底线和不见尽头的自我压榨,至死方休。
——《周末画报·书评》,2023年6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无所事事需要花费时间,需要长久的停留,需要深入的、沉思的驻留。在一个匆忙的时代,无所事事,十分罕见,一切都变得短期、短促、短视。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在今天无孔不入,它让每一种需求立即得到满足。我们不再拥有等待的耐心,好让事物在其中缓慢成熟。得到认可的唯有短期的效应和迅速的成功。行动崩解成反应,经验稀释成体验,感受枯萎成情绪与冲动,我们无法走进真实真实,指向沉思的专注,敞开自身。 (查看原文) 海上花开 2赞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韩炳哲作品(共21册), 这套丛书还有 《他者的消失》《倦怠社会》《精神政治学》《妥协社会》《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 等 。
喜欢读"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2.99元

13.99元

20.99元

15.99元

22.90元
喜欢读"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32 有用 盐少女 2023-09-05 22:57:45 北京
东亚人的基因里可能自带对“无所事事”的鄙夷,一生勤勤恳恳,最怕虚度光阴,最好的例证恐怕就是我已经工作七年了,我妈还会(almost)每天叮嘱我把时间用在“正经事”上。然而,忙忙碌碌的生活并不意味着充实,有时反而让人更加迷茫,也更加虚无。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加速”,为了得到更多的体验而无限压缩情感和时间。我们“没空”:没空伤春悲秋,没空风花雪月,没空停止,没空留白;这种由选择堆砌的人生,创造的是... 东亚人的基因里可能自带对“无所事事”的鄙夷,一生勤勤恳恳,最怕虚度光阴,最好的例证恐怕就是我已经工作七年了,我妈还会(almost)每天叮嘱我把时间用在“正经事”上。然而,忙忙碌碌的生活并不意味着充实,有时反而让人更加迷茫,也更加虚无。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加速”,为了得到更多的体验而无限压缩情感和时间。我们“没空”:没空伤春悲秋,没空风花雪月,没空停止,没空留白;这种由选择堆砌的人生,创造的是一种虚幻的自由,其实质往往异常稀薄。 (展开)
我要写书评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你敢停止卷,过无所事事日子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刀郎和他的新歌《罗刹海市》火出了天际。人们被裹挟着,人云亦云,你追我赶的表达着自己的看法和情绪,生怕被落在后面,脱离了队伍。但是,真实的刀郎想法,以及《罗刹海市》到底想表达是什么,没人去追究。 这大概就是《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以下简称《沉思的生活... (展开)

忽视“无所事事”就是忽视了思考的力量,让生活变得更碌碌无为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因此也就被大量的信息裹挟着,我们的整个身心都在适应着这种海量信息包围的世界。这样的氛围下,我们也就再也没有了无所事事的机会,我们总会感觉有接受不完的新信息,我们不会让自己真的闲下来。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无时无刻不再寻找信息刺激的... (展开)

"生命"和"存在"不仅仅是"生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邂逅这本书的机缘恰好是我给自己设定"五年生命力流动期(2025-2029)"之后,在思考什么是生命力以及怎样算是流动时,这本书给予了诸多启发和鼓励 作者的书虽然字数总不会太多,但字句都很值得斟酌,所以反而读得很慢,尽管只有哲学家似的理论阐述,反而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是有朽者... (展开)

重新定义生活:无所事事,是人的终极努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工作和绩效所驱使,对无所事事的理解逐渐被淡化。 ️ 我们甚至“唾弃”无所事事,对“躺平”“摆烂”十分抗拒…… ❣️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新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人们被行动所榨干... (展开)

奢侈的“沉思”与“无所事事”
现代社会的人们深陷于工作的夹缝和绩效的压力下。如果说“疲于奔命”是一种生活的常态,那么相对的“无所事事”的状态,似乎也成为了一件奢侈之事。 “无所事事”在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里,意味着一种“极度”放松之状态,意味着人处于一种无事可做的无聊状态。然而在韩炳哲的哲... (展开)

旅行特种兵们,请不要再赶时间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何为沉思的生活 要想说清这个问题,也许从反面更容易,即什么不是“沉思的生活”。“沉思的生活”其实对照的是现有资本主义框架下的生活,它不仅不是“劳动的生活”,更不是劳动生活后的“休闲时间”,因为这里的休闲时间,仍然遵循同一个框架下的规律。比如我们辛苦工作了... (展开)

我们真的会休息吗?
作者把“沉思的生活”作为本书的主书名,也许因为更加单刀直入的副标题“无所事事”会让一个普通人难以接受。但的确,唯有当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时候,沉思才可能发生。 - 阅读此书,我不禁想起赵林老师常常提及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中最璀璨的几百年—希腊城邦时期。当时的希腊每个... (展开)

谈谈我的理想生活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说,我们正在成为一群像石头一样滚动的行动者。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只剩工作和绩效,“无所事事”也就成了我们想尽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动榨干,变成可以被剥削的对象。我们失去了对无所事事的感知。 在韩炳哲看来,无所事事不是无力行动、拒绝行动,... (展开)
> 更多书评 31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槐小花Flora
今天,我们把最大的力气花在了延长生命上。然而事实上,生命已崩解成生存。我们为了生存而生活。无论对健康的歇斯底里,还是对优化的狂热追求,都反映出存在的普遍缺失。我们试图通过延长赤裸的生命来弥补存在的缺失,但却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对有深度的生命的全部感觉。我们把生命与更多的生产、更多的绩效和更多的消费混为一谈,而这些不过是生存的形式。 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造成人与人的隔离,这也导致了存在的缺失。孤立和孤...
2024-04-22 17:16:28 2人喜欢
海上花开 (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
无所事事需要花费时间,需要长久的停留,需要深入的、沉思的驻留。在一个匆忙的时代,无所事事,十分罕见,一切都变得短期、短促、短视。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在今天无孔不入,它让每一种需求立即得到满足。我们不再拥有等待的耐心,好让事物在其中缓慢成熟。得到认可的唯有短期的效应和迅速的成功。行动崩解成反应,经验稀释成体验,感受枯萎成情绪与冲动,我们无法走进真实真实,指向沉思的专注,敞开自身。 一切都像快速、即时...
2023-12-10 15:03:52 2人喜欢
海上花开 (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
沉思的生活不需要舞台,也不需要显现;它可以是一切,却唯独不是动物般的生活。然而那完全依赖于行动,也就是依赖于活动和结果的“真理感”,彻底驱除了“存在感”。
2023-12-10 16:14:21 1人喜欢
海上花开 (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
数字化也拆解了作为共在的存在。被网络化并不等同于被联结。恰恰是这种毫无边界的连通削弱了联结。
2023-12-10 16:13:00 1人喜欢
网址: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6177
相关内容
每天无所事事?让生活充满意义的五种方式与其无所事事,何不让每一天更加充实?
无所事事怎么充实自己
哲学家:对生活的沉思
“有闲来坐,无事食茶”的生活哲学
哲思 | 点亮生活的9件日常小事
九味书屋丨无事的生活最可贵
人生必读的启迪故事,沉淀心情感悟人生
每天无所事事?如何在闲暇中寻找快乐与意义
在哲学沉思中安顿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