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之中,亦有幸福
平淡中见深情,简单亦是幸福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情感领悟#
说到婚姻,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围城》这本书中的一句经典名言: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名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们对待婚姻的微妙态度,那就是:没有结婚的人期望走进婚姻的美好,已经结了婚的人希望远离婚姻的残酷。
渴望接近美好的事物,远离残酷的事物,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没有结婚的人想走进婚姻,往往是因为他们加诸在婚姻之上的期望太多;而已经结了婚的人想逃离婚姻,往往是因为他们在婚姻中所付出的努力太少或者方法不够有效。提摩太·凯勒在《婚姻的意义》这本书中指出,我们这个社会对婚姻的看法总体上是悲观的,而且这些错误观念已经对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什么提摩太·凯勒这么说呢?他的观察是正确的吗?提摩太·凯勒是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牧师,他长期在大城市的教会中给很多人做过婚姻辅导,也在数不清的婚礼上讲过婚姻之道。提摩太·凯勒一直在做帮助人们认清婚姻本质,正确对待婚姻的工作。当然,他本人也拥有着一段美满而稳固的婚姻。提摩太·凯勒对婚姻的深刻理解一方面来源于圣经,一方面则来自于他自己的婚姻体验和工作经历。
那么,什么样的婚姻观念才能帮助我们认清婚姻的本质,更好地寻找将来的配偶,或者更好地与现在的配偶相处呢?提摩太·凯勒在《婚姻的意义》中分析了新、旧两种婚姻观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还提醒我们,自我中心是婚姻的大敌。当然,他也为我们指出了通往幸福婚姻的途径。
新、旧两种婚姻观影响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在过去的传统里面,婚姻在人们的心中象征着一个永久的约定。这个约定的目的是为了让走进婚姻的两个人能彼此相爱彼此保护,还有通过生育下一代来延续自己的生命。人们把婚姻看作是一种能造福人类的公共制度,而且普遍相信婚姻是美好的。
而在现在,婚姻对人们来说更像一份合同。两个人结婚就像签订一份合同,而他们签合同的目的是促进彼此的个人成长和满足自己。比如说现在很多年轻人想要找的结婚对象,是一个和自己各方面都合得来的心灵伴侣。对方最好是一个有趣的人,也能把我的生活变得有趣。
你注意到了吗?在传统婚姻观里,人们认为结婚是关系到他人和社会的公共事件。而在新的婚姻观里,人们认为结婚是只关系到自己的私人事情。
这种婚姻观念的变化给人们的婚恋问题带来了三个影响。
一个影响,是新的婚姻观让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变得越来越悲观。一些调查指出,在现在的美国,人们的离婚率几乎是几十年前的两倍。而且选择结婚的人更少了,选择婚前同居的人就比以前多很多。很多年轻人既不相信自己可能拥有美满的婚姻,也不相信很多结了婚的人是幸福的。
但是实际上,有大量的研究证据告诉我们,已婚者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单身、离异和未婚同居的人。比如,已婚者的身体和精神比未婚者更加健康。因为结了婚的人在遇到困难和生病的时候,婚姻可以给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又比如,已婚者的经济水平也往往好过单身人士。因为结了婚的人需要更加约束自己的欲望,也需要和配偶相互监督对方。他们必须一起省钱、投资,为将来作打算。
年轻人的想法之所以会和现实相差这么多,是因为新的婚姻观其实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期待。
大多数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之所以越来越悲观,以至于和现实相去甚远,正是因为这种新的婚姻观。因为这种新的婚姻观实际上包含了人们对婚姻的一种过于理想化、不现实的期待。
还有一个影响,是新的婚姻观让真正有意愿结婚的人感到绝望。因为在新的婚姻观下,真正有意愿结婚的人会发现,哪怕付出再多的努力去寻找,最终找到一个像这样方方面面符合自己要求的完美伴侣,实在是太难了。这种对婚姻不切实际的渴望,让他们在对伴侣的寻觅中倍感绝望。《婚姻的意义》告诉我们,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合得来的。而且即便我们在当初找对了人,当我们和对方携手走进婚姻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被婚姻所改变,并且我们无法知道自己和对方都会发生哪些变化。
最后一个影响,是新的婚姻观让不想结婚的人更加恐惧婚姻。对于一些根本就不想结婚的人来说,对婚姻真实状况的恐惧让他们倍感压迫,于是他们选择逃避婚姻。比如,有的人会说自己不想结婚是因为不想失去自由。根据《婚姻的意义》中的分析,这是因为他们都非常了解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也知道当对方深入了解自己之后,都会希望自己能对这些不足做出改变。而且对方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各种各样的缺点。这一切哪怕只在脑袋里想一想,都令他们觉得头痛。
总的来说,原本人们认为传统的婚姻观是死板的、压迫人的。新的婚姻观则显得更加自由、更有人性,因为它看起来更加符合人们对婚姻的理想。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新婚姻观中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以及无穷无尽的期望,只会让婚姻变得不堪重负,让人们加倍痛苦。
传统的婚姻观要求我们舍弃自己的利益,成全家人;新的婚姻观告诉我们追求自己的利益,成全自己。到底哪一个才是更好的选择?而《婚姻的意义》告诉我们,在基督徒的婚姻观里,它并不让人在牺牲自己和成全自己之间二选一,而是让人通过相互牺牲来相互成全。
新的婚姻观看起来似乎更加理想,但是实际上这种婚姻观包含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渴望。这些渴望给人增加了极重的负担,反而让人深陷痛苦之中。
为什么说自我中心是婚姻的大敌?
前面我们说到,基督徒的婚姻观是让人通过相互牺牲来互相成全。它指的是在婚姻中的两个人要拥有服侍对方的基本心态,做到心甘情愿地把对方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但是《婚姻的意义》告诉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是人类共有的罪性。这种自我中心正是婚姻中的大敌。要摆脱这种自我中心有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理解福音的含义。福音告诉人们,人类自身有着各种罪恶和残缺,而有罪的人无法拯救自己。无罪的耶稣为了救赎人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被埋葬了。耶稣在死后的第三天又复活了,他的复活给了人类复活的希望。
作者指出,婚姻反映了福音的本质,它和福音一样是痛苦而奇妙的。当婚姻中的双方都愿意付出舍己为人的代价,持续地把对方的幸福放在自己的幸福之前,他们就能得到自己的幸福。这是一种新的幸福、更深的幸福。比如你可能为了家人放弃了一份更高的薪水的工作,但是你收获了更加和睦、温暖的家庭生活。这种能力并非人类的本能,但它却是婚姻的基础。
圣经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被圣灵充满的时候会有种种表现,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不再骄傲和自私,从而谦卑地服侍别人。如果我们理解了福音,并且真正地被圣灵所感动,就能得到这种力量。借着这股力量,我们能够应对婚姻上的种种挑战。而且我们必须被圣灵所充满,才能尽到具体的责任,服侍好配偶。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理解“奴仆”的概念。这个“奴”是奴隶的奴,“仆”是仆人的仆。“奴仆”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指的是失去人身只有的奴隶。它在圣经里指的是基督屈尊自己,让自己成为奴仆,好满足人类的需要,他甚至为人类舍弃自己的生命。
在基督徒的婚姻观里,它指的是婚姻中的两个人要成为奴仆,彼此服侍。当然,成为奴仆并不是说我们要真的成为伺候主人的奴仆。而是指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像仆人先考虑主人的需求,然后才考虑自己的需求一样,心甘情愿地去服侍对方,努力让对方满意。比如计划家庭旅行的时候,先考虑去对方喜欢的城市,再考虑去自己喜欢的城市。
第三个关键因素,是看见自己的自我中心。《婚姻的意义》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看不见自己的自我中心。比如当一个人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没耐心、说话刻薄、缺乏恩慈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行为就是自我中心。而当自己表现出这些行为的时候,我们却很难有这样的认识。
作者分析,我们之所以看不见自己的自我中心,一个很大的原因来自过去我们受伤的经历。比如自我怀疑、自责、怨恨和幻灭,这些都是过去留下的伤痕。一旦发生冲突,记忆便会提醒我们在过去所受到的伤害,而沉迷于过去的伤痛会让我们无法做到正确对待他人。比如,曾经在感情中受到伤害的人可能在开始一段新恋情的时候,因为还无法抚平内心的伤痛,在每次约会中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而对现任伴侣不够热情和贴心。
《婚姻的本质》还指出了两个可以诊断和治疗这种处境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认定自己受伤超过自私。也就是告诉自己除非对方迎合你的想法照顾你的感受,否则决不妥协。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在现实婚姻里,这是一种很不实际的想法,因为对方不太可能会愿意这样做。而如果对方也对你抱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那你们就会和对方讨价还价,一切变得没完没了。所以说,这个方法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第二个方法是停止为自己的自私辩护。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自私正是婚姻问题的根源,那一切就好办多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下决心去做出改变,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心甘情愿地去服侍对方。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如果两个人都能这么做,那么你们的婚姻前景将会变得非常美好。哪怕两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采用这种方法,即便另一个人不会立刻作出回应,也会逐渐被你的态度和行为所打动,婚姻的前景也是光明的。
拥有服侍对方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得美满的婚姻。但是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让我们很难做到这点。理解福音获得被圣灵充满的力量,承认自己的自私并做出改变的做法能帮助我们走出这种自我中心。
通往幸福婚姻的途径是什么?
当我们和伴侣从热恋走进婚姻之后,各种问题和双方的缺点会逐渐暴露出来。我们甚至会发现,对方似乎变成了一个和自己印象完全不一样的陌生人。如果我们结婚的目的是找到“心灵伴侣”的话,那么此时此刻的现实只会让我们感到茫然而难受;而如果我们结婚的目的是帮助彼此成长,成为新的自我的话,我们就会期待在接下来的婚姻中相互扶持,让婚姻从坚强走向牢固。《婚姻的意义》告诉我们,有三种力量能帮助婚姻中的两个人更好地相互扶持,它们分别是:真理的力量、爱的力量和恩典的力量。
真理的力量。在恋爱的时候,我们会尽力表现出最好的自己。但是在婚姻里,婚姻的亲密性质让对方可以近距离观察我们,婚姻提供的安全感让我们不再克制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原有的很多缺陷就会暴露在对方眼前。
不过暴露自己的缺点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只有当我们看见了这些缺点,我们才有可能了解真实的自己,并且知道做出哪些改变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婚姻的意义》劝谏我们,不要抗拒婚姻的真理力量,要给配偶告知我们问题是什么的权利,让对方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过,有些人一旦看到对方暴露出来的缺点,就想逃离婚姻,找个更好的伴侣。但是《婚姻的意义》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深藏不露的缺点。很多人逃离婚姻之后,会发现新的伴侣一样是不完美的。其实,只有当我们守住了眼前的伴侣,才有机会看到伴侣将来的样子,看到对方成为那个更好的人的样子。
爱的力量。我们都带着一个自我形象进入婚姻,这个形象是多年来周围的人对我们的判断,以及我们对自己价值的评估,其中包含了一些让我们深感痛苦的批评。而婚姻赐予了配偶可以改变这个形象的力量。因为婚姻中的真理力量让对方比任何人都更加可能了解我们,所以对方对我们的正面评估具有最大的可信度。《婚姻的意义》指出,伴侣对我们的肯定,能让我们相信自己具有独特的美和价值。婚姻中的爱可以医治我们生命中最深的伤痛。
《婚姻的意义》告诉我们,在每个人的心里,不同形式的爱有着不同的价值。人们会对某些形式的爱特别看重,作者把这种形式称为爱的语言。比如一个喜欢旅行的伴侣,可能会更喜欢和配偶去不同的城市游玩,而不是和配偶宅在家里。如果我们想要运用爱的力量,就要先学会去分辨对方爱的语言,并且按照最适合对方的方式去提供爱。
恩典的力量。拥有“情感的谦卑”和“情感的财富”是我们获得恩典力量的两个关键。
做到“情感的谦卑”,是指当我们运用真理的力量说真话或者表达愤怒,不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学会谦卑能让我们在指责对方的时候,不至于让自己的愤怒变得过于轻蔑和粗暴,而让对方觉得受伤。
拥有“情感的财富”,是指拥有一种根基牢固的内在喜乐和信心,也可以说是拥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太低,那么对方在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不悦或者自我怀疑,而无法去虚心接受批评。而且在对方让我们感到愤怒和不满的时候,我们也只会将这种感觉隐瞒而不是向对方提出反对意见。而一昧讨好对方的做法,既无法帮助对方认识和面对真实的自己,也无法帮助对方成长。
真理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在婚姻中说真话或者表达愤怒;学会分辨配偶的爱的语言,能让我们知道如何去爱对方。恩典的力量能让我们平衡真理和爱。接受和运用这三种力量,可以让我们在婚姻中更好地相互扶持。
总结
总的来说,《婚姻的意义》是一本帮助我们认清婚姻本质的好书。在生活中,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勇气去反驳一些在当今社会上成为主流的婚姻观念。而人云亦云的做法不仅让我们的婚姻观流于肤浅,还让我们倍感焦虑。
其实“围城”之中,亦有幸福。《婚姻的意义》这本书给出的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非常贴合实际生活的指导。读完这本书,我们在应对婚恋问题的时候,将会拥有对婚姻更加准确的认知和更加从容的心态,从而可能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网址:“围城”之中,亦有幸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6428
相关内容
贵阳入围“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围城=幸福婚姻的坟墓吗?
积极心理学之父将到增城讲幸福
品质之城,悦见幸福生活
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解读双流“幸福密码”
《遇见幸福》:诠释美好生活之道
当代社会中心理健康之谜:压力与幸福之间的微妙平衡
上海普陀区·中联幸福里(中联幸福里·售楼处电话)楼盘详情-...
城市居民休闲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温州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听陈伟俊解读“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