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和婴儿护理症状
新生儿黄疸护理: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观察症状 #生活知识# #母婴护理#
新生儿护理是什么?
新生儿护理是充分利用先进的医学、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新生儿进行全方位整体的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保护和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 [1]。
新生儿护理很重要吗?
新生儿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出生到满 28 天的新生儿,即新生儿期,既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又是胎儿的延续。在从母体脱离进入到另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中,对于新生儿来讲挑战非常大 [2,3]。由于新生儿的特性,所以很重要。
新生儿因年龄小,组织及器官尚未发育完全,特别是早产儿、体重过低的新生儿,加之新生儿皮肤细嫩,容易出现皮肤损伤;而且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3],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
若新生儿家庭卫生条件差,容易引起湿疹等疾病;若新生儿产后护理不当,如乳汁等吸入不当(喂哺过快或喂哺量过多)时引起误吸,出现炎症反应,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支气管痉挛等疾病。如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则预后严重,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4]。
因此,新生儿护理很重要,护理时应该选择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而且,家长必须熟练、清晰的掌握新生儿护理方法和特点,才能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5]。
新生儿护理应该注意什么?
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婴儿的指甲和坚硬的被褥对皮肤都会造成伤害,因此需要加强对婴儿的皮肤护理,给新生儿带上手套;脐带脱落和胎脂消失后可开始盆浴,宜用无刺激性的肥皂。浴后用软毛巾吸干,而不宜揩擦,避免损伤表皮 [6],并将爽身粉均匀涂搽于皮肤褶皱处,保持皮肤的干爽。脐窝及脐带残端以 75% 乙醇进行消毒;新生儿在洗澡后应选择润肤油对皮肤进行涂抹,让新生儿皮肤保持干燥 [7]。
五官卫生:出生后新生儿眼部可用柔软无菌的消毒纱布或脱脂棉花清洁;注意外耳道、面部,以及鼻腔的清洁,保证新生儿的面部干净与呼吸顺畅;新生儿用奶瓶喝奶粉的时候,家长应该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消毒,以预防鹅口疮及肠炎,并且喂奶后做好口腔护理 [5,7]。
预防感染:新生儿应该及时注射卡介苗与乙肝疫苗;应谢绝劝阻患感冒和其他各种传染病的家属进入母婴同室探望;家属不宜亲吻新生儿;不能在母婴室内吸烟定期消毒新生儿用物,如衣服、尿布、毛巾等,并避免混合使用,以免感染细菌 [2,5]。
新生儿应该选择怎样的衣服?
给新生儿选择衣服的时候,尽量选择柔软且吸水的材料为主,比如莫代尔、棉等,不要选择化纤的衣物,以免出现湿疹的情况;对于放了很久的衣服,应在婴儿出生前先从箱中取出,在阳光下晾晒 [5]。
而且新生儿的衣服不要太紧,确保宽松舒适,同时给新生儿穿有带子的短衣,但带子不可缚得过高、过紧,以防割伤腋下皮肤;新生儿的抵抗力低,容易受凉感冒,所以选择的衣物还应该注意保暖 [5]。
新生儿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尿布?
给新生儿选择尿布的时候,最好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材料,做到勤洗勤换。通常白天要换五次以上,晚上要换两次以上,每次更换完尿布以后要及时清洗小儿的屁股并保持干燥,必要的时候涂抹护臀霜进行臀部皮肤的护理,以免出现尿布皮炎 [5]。
同时,为新生儿更换尿布时动作要轻柔,切忌不小心损伤皮肤而继发感染。
新生儿所处的室温最好是多少?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影响其身体的代谢及血液循环,因此,保暖极为重要。最好使新生儿处于温度适中的环境中,新生儿的室温最好保持室内温度 26 ℃左右 [5]。
同时,还要保证空气流通、新鲜,并需注意保持适当湿度(55%~65%)。室内宜每日进行日常清洁,并应定期大扫除及消毒,隔天一次紫外线照射进行杀菌 [5]。
新生儿应该如何喂养?
新生儿最佳的食物就是母乳,正常足月儿提倡母乳喂养,鼓励按需喂乳,母乳喂养能够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促进消化吸收 [6],以配方奶或动物乳(牛乳、羊乳等)喂养时,要注意奶具的消毒。母乳喂养还能够使新生儿感到母爱,有利于孩子心理、语言和智能的全面发展。
母乳喂养的时候可以使用较柔软的毛巾包裹新生儿,而且包裹时应注意方法,要确保起到保暖作用;同时,要定时喂养,在母乳喂养时,应该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确保喂奶舒适。
另外,对于早产儿,在给予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同时可搭配少量配方奶粉,这样有助于新生儿健康的生长发育 [4]。
环境中有哪些危险因素,新生儿和婴儿应该避开?
新生儿和婴儿由于自我活动能力较弱,所处环境安全非常重要。
避免在孩子头部放不透气的物品,以免造成窒息。
不要让孩子接触细长的绳子、有尖端的锐器,以免受伤。
不要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直径小于 3 cm 的小物品,以免误服。
不能单独将孩子留在水边、水盆里,即使水很浅,也有可能造成溺水。
环境温度应该合适,根据温度调节衣物的多少。如果夏季天气炎热可以在婴儿房开空调,如果冬季寒冷也可以在婴儿房使用空调或暖气。
新生儿和婴儿如何洗澡?
宝宝的衣物和接触皮肤的物品都应该柔软不粗糙,因为新生儿皮肤娇嫩要避免摩擦损伤皮肤。 沐浴时应该避免长时间浸泡。 使用婴幼儿专用的沐浴露清理,如果洗澡次数多,不需要每次都使用沐浴露,以保护孩子的皮肤。 水温不应过热,温度 38 度左右就可以,可用手肘内侧皮肤感觉温度。 沐浴后应该给宝宝涂护肤油或者护肤霜,来保护孩子娇嫩的皮肤。 1 岁内宝宝的洗澡方式:根据小于 28 天和大于 28 天进行划分,新生儿(小于 28 天)建议 24 小时后洗第一次澡,之后可以保持每天或隔日;大于 28 天的宝宝,在会爬前每周洗澡 2~3 次。但家长可以根据所处环境、气候的不同,适当增加或减少洗澡频次。在脐带残端未脱落前,可进行擦浴,不建议盆浴。怎么护理宝宝的肚脐?
在宝宝出生前,脐带是连接胎儿和母体的纽带,负责氧气和营养供应、代谢废物的排出,当胎儿娩出后脐带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出生断脐后,脐带残端一般会在 1~7 天内自行脱落,2 周内脱落都是正常的。
脐带残端脱落前,脐部是一个开放的创口,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可能引发脐炎、黄疸、败血症等疾病,因此,新生儿宝宝的脐部护理非常重要。
关于脐带护理,WHO 倡导「自然干燥法 (Natural Drying Care)」,就是说在宝宝出生后经过严格无菌断脐(在正规医院,夹闭和剪断脐带的操作都是要求严格无菌的),24 小时后不包扎脐部,让脐带残端暴露于空气中,不用任何消毒剂,保持脐带干燥,等待自然脱落。在这期间,使用尿布 / 纸尿裤时需折叠在脐部之下,以保证脐部能暴露在空气中。
但是,在部分经济落后地区,断脐操作不规范、新生儿生活环境不够干净卫生,可能导致新生儿脐炎等感染风险升高,可以考虑每天使用酒精或碘伏棉签给肚脐进行消毒。
另外注意,不要在肚脐里撒爽身粉,粉末会刺激肚脐引发炎症。
给宝宝洗澡时,要不要用肚脐贴 / 防水贴?
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是,在脐带残端还没脱落前,只为宝宝做擦浴就好,脐部不需要擦浴,要保持干燥清洁。所以,是用不到肚脐贴 / 防水贴的。
我们建议,在脐带残端未脱落时,只进行擦浴即可。如果一定要洗澡,可以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开洗浴,尽量不要碰湿肚脐。如果担心给宝宝洗澡时脐部沾到水,那么可以酌情在洗澡前使用肚脐贴、防水贴等保护脐部,洗完澡后立即去掉。脐贴毕竟有粘性,撕下来的时候注意不要弄痛宝宝、弄伤皮肤。
万一洗澡时碰湿了肚脐,也不要过度紧张,用干净棉签沾干肚脐的水后,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一次即可。
脐带残端脱落后就可以全身泡澡了。
怎么预防红屁股?
红屁股的学名是「尿布疹」,最常见的原因是:湿尿片太久没换,尿片反复摩擦,尿、粪刺激皮肤。
想要预防宝宝发生尿布疹,爸妈们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勤换尿片;
每次大便后用柔软的棉布和水清洗尿布区皮肤;
清洁尿布区后,轻轻拍干,可让宝宝小屁屁暴露于空气中,待皮肤干爽后再穿尿片;
尿片不要紧贴皮肤,尿片包好后里面仍然应该有空气流通的空间;
不要给宝宝使用爽身粉,不仅不能预防尿布疹,而且与尿液或汗水混合后还会阻塞毛孔,使尿布疹加重。
在某些情况下,宝宝发生尿布疹的风险会增加。比如:处于 8~10 月龄;腹泻; 刚开始吃辅食;正在服用抗生素等。
这些情况下,就需要更加积极地护理宝宝的屁股,预防尿布疹的发生。建议每次换尿片后给宝宝的屁股涂一些护臀霜(一氧化锌膏或凡士林)或润肤膏(或油剂),来阻隔排泄物接触皮肤,减少尿布疹的风险。
即使宝宝没有上述增加尿布疹风险的因素,想用护臀霜来预防尿布疹也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宝宝对护臀霜不过敏。
如果宝宝的尿布疹在家经过护理之后没有改善,就要及时找医生面诊。
怎么抱宝宝?
由于宝宝自己的脊柱力量不足,所以抱宝宝的时候要注意给脖子和屁股支撑。横着抱或者竖着抱都是可以的,注意抱时不要掩住口鼻。
宝宝喜欢和大人拥抱。
宝宝怎么睡觉?
新生儿和小婴儿应该平躺入睡。不建议侧躺和趴着入睡,可能会有窒息风险。
不需要额外使用枕头,因为孩子颈椎的弯曲还没有形成,不使用枕头反而是舒适的。
推荐孩子睡婴儿床,和大人在同一个房间(同房不同床),这样大人和孩子的睡眠可以互不干扰,孩子也可以避免被大人的被子掩住口鼻的危险。
宝宝睡着后翻身趴着了,要给他反过来保证仰卧睡姿么?
如果宝宝睡着后又自己翻身趴着了,首先说明宝宝能自由翻身了,会选择自己最舒服的姿势了。那要不要非得保证仰卧睡姿呢?
很多妈妈可能是担心「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趴着睡确实是 SIDS 的一个危险因素,多项研究已表明仰卧睡姿可以降低 SIDS 的发生率。美国儿科学会也强调「1 岁以内的孩子都应该仰卧」。仰卧睡姿还可以避免腮腺挤压和口水外流。所以能翻过来最好还是翻过来吧。
但也有宝宝翻过来两次、三次还是会自己趴回去。如果宝宝从俯卧到仰卧的翻身已经非常灵活,还是可以允许宝宝选择自己觉得最舒服的睡姿。
其实能自由翻身的宝宝一般都已经超过 6 个月了,发生 SIDS 的风险已经小了很多。爸妈们所要做的是避免宝宝的床和寝具过于柔软、宽松,不要在床上放置枕头、毛绒玩具或防护垫一类的物品,以防宝宝翻身时窒息或遭到卡挤。
另外,如果宝宝趴着的时候还喜欢撅起小屁股,呈跪卧的姿势,需要警惕是不是有病理性的因素,比如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或者肠绞痛等,建议及时就医。
如何给宝宝剪指甲?
有的新生儿宝宝出生时就已经长了很长的指甲。孩子的指甲要勤剪,因为指甲长得很快。如果不修剪的话很容易抓破自己的皮肤。
可以等孩子入睡后剪指甲,用小剪刀或者指甲锉修剪指甲。最好是使用可以直接看到指甲的小剪刀,避免剪破宝宝的手指。
新生儿能接受探视吗?
新生儿尽量减少客人探视,尤其是要避免大孩子接触小宝宝,因为孩子之间很容易传播病菌。
更不要让客人亲密的接触孩子,包括亲吻、嚼东西喂孩子吃。
避免生病的人来家里做客。
不要让小婴儿接触抽烟的人,避免刺激孩子的呼吸道黏膜。
如何调节宝宝周围环境的光线?
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房间可以开灯,合格的日光灯不会影响孩子的眼睛。
也可以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但避免让宝宝直视太阳。
避免让婴儿看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屏幕。
夜间如果孩子睡了,应该保持环境黑暗,利于睡眠,不需要开夜灯。
如果孩子夜里醒来,这个时候可以开夜灯。
闪光灯会损害宝宝的眼睛吗?
一般不会。
首先,闪光灯的亮度其实并不高,人们觉得闪光灯太亮往往是因为使用时周围环境太暗,明暗对比才造成了这种错觉,在一些专业的文献中也报道了闪光灯的光线量其实是非常少的。而且在日常拍照时使用闪光灯也只是「咔嚓」一下,照射时间非常的短。
其次,这么小的宝宝眼睛的注视功能还不完善,对照相的兴趣也不大,最喜欢左摇右摆乱看看,要让宝宝一直盯着照相机和闪光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是长时间被闪光灯照射,日常照相使用闪光灯是不太可能损害到宝宝的眼睛的。
所以,在日常给宝宝照相时偶尔开一下闪光灯,是不必担心会损害到宝宝眼睛的。
宝宝时不时打嗝,这正常吗?
大部分宝宝都会时不时打嗝,宝宝一般不会有什么,家长却会备受困扰。
宝宝打嗝的情况常发生于 1 岁以内,尤其是 6 个月以内的宝宝,虽然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更常见于吃奶瓶的宝宝。
如果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就开始打嗝,可以给宝宝换个姿势,并试着给宝宝拍嗝,或帮他放松下来,等不打嗝了再继续喂奶。
如果打嗝的情况在 5~10 分钟内还没有自己停止,那么可以试着再喂几分钟或几口奶,可能就可以止住打嗝了。
要是宝宝经常会打嗝,那么尽量在宝宝安静的时候喂奶,不要等到宝宝很饿了才喂奶,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吞下过多的空气,有助于减少打嗝的发生。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趴着玩?一次趴多久?
趴着玩,不仅可以预防宝宝出现扁平头,还可以促进早期头部控制,加强颈部、肩膀、腹部、背部等肌肉的锻炼,开拓手臂范围,有助于宝宝学会翻、滚、爬等动作。
宝宝出生后,从出院回到家的第一天就可以开始趴着玩了。清醒状态下,每天趴着玩 2~3 次,每次趴一小会(3~5 分钟),根据宝宝的能力,趴着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
有的宝宝刚开始可能不喜欢趴着,甚至会表现得有些焦躁不安。但是,如果家长出现在宝宝面前,或把玩具放在宝宝可以够得着的地方,那么,宝宝就会慢慢开始喜欢上趴着玩了。
等宝宝大一点以后,还可以把玩具围绕着宝宝摆一圈,让宝宝自己去拿取玩具,这样能够锻炼到宝宝相应的肌肉,可以促进宝宝学习翻滚、腹部猛冲、爬行等动作。
在大人平躺的时候,还可以让宝宝趴在大人的胸部,这样宝宝就会努力抬头并把手臂撑着来试图看到大人的脸。
宝宝出生时两条腿就不直,是不是 O 型腿?要不要趁早做矫正?
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姿势是蜷缩着的,所以当宝宝生下来以后腿并不会很直,甚至还会有点 O 型腿,这属于暂时的生理性弯曲。
当宝宝开始学站立或者走路时,「O 型腿」现象可能会更明显,但是随着宝宝肌肉、骨骼的发育,当腿部有足够力量承担体重时,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在 2 岁左右的时候,看起来就不再是「O 型腿」了。
绑腿、矫正支架、矫正鞋这类传说中可以矫正宝宝「O 型腿」的方法,不仅没有用,还会阻碍宝宝的身体发育,不建议使用。
但是除了这种生理性原因造成的「O 型腿」之外,也有一些疾病会导致下肢弯曲畸形,比如佝偻病、骨折、感染等。 所以,如果爸妈们发现宝宝的双下肢不对称、弯曲的角度过大,或是 2 岁之后「O 型腿」还在加重,那么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三四个月大的宝宝很喜欢站、蹬踩,会不会损伤宝宝的骨骼?
对于只有三四个月的宝宝来说,即便是站或者蹬踩,时间也不会很长,家长对腋下的支撑可以撑起宝宝大部分的体重,压在宝宝下肢的身体重量并不大。
而且,宝宝自己喜欢站、蹬踩,说明宝宝的身体发育已经达到相应的程度,不存在过早站立或是过度运动的情况。
所以爸妈们可以安心,协助宝宝根据他自己的意愿来活动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适当的运动还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
新生儿和婴儿有哪些常见或危险疾病,需要家长注意?
点击下列链接,可查看相关内容: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脐炎 湿疹 尿布疹 鹅口疮 缺铁性贫血 发育迟缓 肠套叠 哮喘 感冒 幼儿急疹 尿路感染 手足口病新生儿和婴儿有哪些常见或危险状况,需要家长注意?
点击下列链接,可查看相关内容:
喂养过度和喂养不足 牛奶蛋白过敏 乳糖不耐受 肠绞痛 枕秃 乳牙萌出 吐奶 攒肚 便秘 腹泻 脱水 发热 热性惊厥 气道异物网址:新生儿和婴儿护理症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07108
相关内容
【初生婴儿护理】新生婴儿护理,婴儿护理知识,婴儿脐带护理婴儿湿疹症状
婴幼儿新生儿护理:婴儿护理注意事项
【婴儿护理】婴儿护理知识
【婴儿生活护理】初生婴儿的护理
如何护理新生婴儿
【初生婴儿护理】初生婴儿护理育儿知识大全
【婴儿护理和生活常识
婴儿护理和生活常识
新生婴儿的护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