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陳年舊物 看時代變遷
尝试观看不同年代的电影,感受时代变迁 #生活乐趣# #电影品味#
原標題:展陳年舊物 看時代變遷
沒有比這更真實的敘述,沒有比這更生動的還原。廣西民族博物館在廣泛征集“20世紀老物件”基礎上,近期推出“昨日重現·百年老物件展”。上千件看似普通、老舊的展品,卻飽含歷史信息和現實意義——
舊物 勾出一段記憶
3月9日,走進廣西民族博物館“昨日重現·百年老物件”展廳,1300多件老物件循歷史年代蜿蜒陳列——“國貨運動”、“方寸之物 記憶之憑”、“山河一片紅”、“舊曲誦往昔 影像記年華”、“家的記憶”……徜徉其間,恍若穿越歷史回到上個世紀。
一盞盞各式各樣的煤油燈,讓少年時代曾在黑夜裡借著它那微弱光亮潛心苦讀的貧家子弟有一種“老友重逢”的感覺﹔各式各樣的購物票証,讓曾經在那個物資匱乏的“票証經濟”年代艱難謀生的過來者唏噓不已﹔一張張簡朴的結婚証、畢業証、先進工作者獎狀,見証的是激情燃燒的歲月裡一段純真的愛情、一股昂揚向上的拼搏精神……
仔細查看著展櫃裡陳列的一張張糧票、油票、布票,記者的思緒也被拉回到自己讀初中的上世紀70年代初。那時候,每個人吃的糧食、穿的衣服都是有定量的,須憑票憑証購買。到1984年年底,隨著改革開放初見成效,糧食連年豐收,國家將取消糧食憑票証定量供應制度的消息流傳開來。過慣了“票証日子”的人們,一時反而恐慌起來,擔心沒有“票証保証”買不到糧食,紛紛到糧店排隊搶購糧油。結果,隨著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化,到1993年,糧油在全國全面實現敞開供應,糧票、油票等票証在老百姓眼裡才真正成了“無用之物”。
展櫃裡一個摩托羅拉BP機,將記者的思緒拉回到剛剛進入南國早報工作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那時,眼看著新華社、電視台一些記者率先在腰間別上BP機,心裡羨慕不已。后來,自己腰間也別上了一個摩托羅拉BP機,外出採訪時,感覺特別神氣。然而,沒神氣多久,人家手裡又拿上了“大哥大”。於是,隻能在心裡自我安慰:手裡拿個“大哥大”有什麼好神氣的?早晚有一天,我們把早報辦成首府媒體中的“大哥大”,那才叫神氣!
展廳裡,慕名而來的觀眾川流不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老年人,面對曾經熟悉的老物件,充滿感慨地對身邊家人講述著一樁樁或激動、或心酸、或可笑的往事﹔對那個年代十分陌生的年青人和孩子們,則對眼前這些從來沒有見過的老物件充滿好奇……
捐獻 留存一段歷史
研究、展示珍貴歷史文物的博物館,怎麼會想到開辟“百年老物件”這樣一個展示百姓生活常用物件的展廳?這些琳琅滿目、涵蓋面極廣的“家常物什”,又是怎樣收集起來的?
談起辦展的最初動機和過程,廣西民族博物館館長王頠頗多感慨——
早在2010年5月,廣西民族博物館就產生了舉辦一場小規模“懷舊展覽”的創意。起初,主要目的是希望借此拉近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讓人們意識到“文化遺產就在我身邊”。當“追尋老物件”啟事在南國早報等媒體刊出后,南寧乃至全區各地群眾捐獻老物件的熱情出乎博物館工作人員意料。3年多時間裡,捐贈的老物件總數達7000多件!博物館工作人員由此深切感受到深藏於老百姓心中的強烈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南寧市民沈麗珍從自家雜物房裡搬出一個沉重的祖傳鐵制藥碾捐贈給博物館。沈麗珍說,這個鏽跡斑斑的藥碾,是當年開醫館的祖父傳下來的,到現在稱得上是“百歲老人”了。
鐵制藥碾,是我國中醫制藥傳統用具,用來研碾藥材,制作丸、散、膏、丹等中成藥。在沈麗珍記憶裡,祖父沈金昌當年在南寧上國街(今人民西路)開設泰安堂醫館和藥店。父親沈上洋學醫畢業后,也繼承“懸壺濟世”祖訓,回南寧以自己精湛的醫術治病救人。上世紀50年代,“麻風病”讓不少南寧人聞而生畏。沈上洋為了攻克麻風病治療方法,多次跑到崇左、扶綏一帶調研,搜集各種驗方。1959年,編成《麻風病驗方集錦》一書出版,受到醫學界關注。
如今,加工藥材電動化,藥碾早已無用武之地。但是,它見証了老一代藥工的艱辛,承載著老一輩醫藥家的追求。
南寧市化工廠退休職工黃承志捐獻的是一張60多年前南寧碼頭工人使用過的地形圖。黃承志說,父親當年是邕城一名碼頭搬運工人,已於上世紀80年代去世。這張地形圖是在整理遺物時發現的。發黃起皺的地形圖,清晰地標注著當年邕江邊19個碼頭的位置。在黃承志記憶裡,當年的邕江水運十分繁忙,這19個碼頭各有分工,有的運沙,有的運糧,有的專運瓷器……一張小小的地形圖,透露著南寧曾經十分發達的水運交通信息。
在南寧市民唐先生捐贈的老物件裡,一台老式16毫米手提電影放映機特別引人關注。唐先生說,這台放映機是南寧電影機械廠上世紀80年代的產品,別看如今顯得相當老舊,當年它可是國產電影放映機中最受歡迎的三大品牌之一,使用起來既輕巧又方便,在送電影下鄉工作中堪稱功臣!
一封幸存的戰地家書、一套民國“法規大全”、一支上世紀50年代還在使用的消防水槍、一個“文革”年代的紅袖章、一輛40年前最時尚的“永久自行車”……7000多件各式各樣、各個年代的老物件,就這樣從一個個普通家庭集中到博物館,成為一筆豐厚的公共文化遺產——共同見証著風雨交加的滄桑歲月,見証著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見証著波瀾壯闊的民族復興!
网址:展陳年舊物 看時代變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10949
相关内容
誰在買賣二手貨?不避諱“舊物”年輕人成交易主體舊物大改造!生活需要creative!只要用一點點新意,就能把「舊物大變身」,做出「實用」又有「創意」的新東西喔!
老舊小區改造,改出幸福生活
“舊書新知”在京開展一年 交易交流活動多點開花 舊書煥發新生 新知照亮未來
消費市場熱力十足 以舊換新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對科技產品該不該“喜新厭舊”?
智慧時代,個人生活、企業生産有哪些新變化?
2025二手衣收購指南:10大平台幫你輕鬆變現舊衣服
“衣”舊煥新,開啟一場時尚與綠色生活的雙向奔赴
西藏措美縣扎雜村、卓德村:比學趕超 即鼓了口袋 又富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