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民营养周:中国肥胖防控重要信息(China Obesity Fact List)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发布时间:2025-05-23 10:08

控制糖分摄入预防肥胖 #生活常识# #育儿技巧# #营养均衡#

+关注

图片

值此2025年5月全民营养周期间,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进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委联合发起的为期三年的“健康体重管理年”工作,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专家组梳理了我国肥胖疾病负担、危险因素、健康危害及防治措施。

自19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超重肥胖不仅会严重威胁个人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2025年全民营养周(5月17-23日)的主题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全民行动”,2025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分别强调从个体和社会层面采取行动。

希望本文内容为民众、医疗卫生与教育工作者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科学体重管理和慢性病防控。我们力求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期待激发社会各界对健康体重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共同营造“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的健康氛围,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图片图片PART.01中国肥胖疾病负担图片图片

➤2020年,我国成人(≥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

➤2020年,我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为6.8%、肥胖率为3.6%。➤2021年,我国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30.0%。➤2021年,我国25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增至4.02亿,数量居全球首位。➤2019年,超重和肥胖在成年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男性中超重的比例为41.1%,而女性为27.7%,男性中肥胖的比例为18.2%,而女性为9.4%。

➤2020年,农村地区超重率(36.9%)超过城市地区(35.3%)。

➤有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人中超重肥胖率约为57%。

➤从1992年到2023年,我国成年人中肥胖超重患病率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

➤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中超重肥胖率将升至70.5%,学龄儿童(7~17岁)中达到31.8%,学龄前儿童(≤6岁)中达到15.6%。

PART.02中国超重肥胖诊断标准图片图片

➤成人:BMI≥24.0 kg/m²为超重,BMI≥28.0 kg/m²为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为腹型肥胖。

➤6-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 (WS/T 586—2018),按分年龄、性别的BMI值判定。

➤6岁以下儿童:0~4岁儿童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计算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以 2<WHZ≤3为超重,WHZ>3为肥胖; 5~5.9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标准,以1<BMIZ≤2为超重,BMIZ>2为肥胖。

PART.03肥胖的多种危害图片图片

(一)生理健康危害

➤肥胖增加200多种疾病的风险,包括例如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肿瘤、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

➤90%肥胖人群至少存在1种并发症;60%肥胖人群存在多于2种并发症。

➤超重者患高血压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5倍;肥胖者患高血压风险增加3.3倍;腹型肥胖者患高血压风险增加2.3倍。

➤超重者患糖尿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0倍;肥胖者患糖尿病风险增加3.0倍;腹型肥胖者患糖尿病风险增加10.3倍。

➤超重和肥胖者患卒中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1.25倍和1.47倍;23%的冠心病负担可归因于超重肥胖;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因归因于超重肥胖。

➤肥胖对呼吸系统有不良影响,易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体重减轻10%以上,能有效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

➤儿童肥胖可能增加性早熟、胰岛素抵抗和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

➤超重肥胖影响生殖健康,影响生育率;妊娠期女性肥胖会显著增加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风险,导致不良母婴结局。

(二)肥胖的心理与社会危害

➤肥胖人群更容易遭受社会歧视和偏见,尤其在儿童青少年和女性中更为显著。

➤肥胖与抑郁、焦虑、自尊心下降等心理健康问题相关。

➤肥胖可引发生活质量下降和劳动能力减退,影响职业发展。

(三)肥胖的医疗与经济负担

➤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增加消耗医疗卫生资源,影响公共财政可持续性。

➤预测到2030年,我国因肥胖超重导致的年度医疗费用将达418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医疗支出的22.0%。

➤肥胖增加住院率、药物使用量和手术需求,加重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肥胖员工缺勤率可能更高,工作效率降低。

PART.04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图片图片

➤肥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环境中的致肥因素、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身体活动不足、遗传因素等。

➤儿童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孕前超重肥胖、母乳喂养时间不足、进食速度过快、高糖饮料摄入过多、屏幕时间过长、身体活动不足、父母超重肥胖等。

➤成人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饮食习惯(如高脂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频繁在外就餐等)、缺乏体力活动、睡眠不足等。

PART.05肥胖的预防策略图片图片

➤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包括社区健身设施、健康食堂和步行友好空间。

➤开展体重管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肥胖危害与科学减重方式的认知。

➤推广平衡健康膳食,鼓励多摄入蔬果、全谷物,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品摄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我国成年人、低身体活动水平者,能量需要量,男性18~29岁为2150千卡/天,30-49岁为 2050千卡/天;女性18~49岁为1700千卡/天。

➤鼓励在家庭烹饪健康饮食,减少在外就餐。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

➤提倡规律、充足的身体活动,儿童青少年每日累计>6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

➤限制久坐行为,减少屏幕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1小时,学龄儿童<2小时。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保障不同年龄段人群达到每日推荐睡眠时间。

➤关注儿童青少年,强化学校营养配餐和课间活动,开展学生健康监测。

➤鼓励父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建立家庭健康生活方式。

➤规范食品营销行为,限制针对儿童的高能量密度食品和含糖饮料广告。

➤推动多部门协作机制,整合教育、医疗、交通、市场监管等力量,共同推进肥胖防控。

➤落实国家倡议,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等,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三减三健”是指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鼓励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重和腰围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PART.06肥胖治疗管理方法图片图片

➤肥胖治疗首选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热量摄入、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身体活动。坚持中等强度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运动,可有效减脂保肌。

➤治疗目标应聚焦于改善代谢状态和生活质量,而非仅追求短期体重下降。减重速度以每月2-4公斤为宜。

➤对于肥胖患者,一般情况下,建议能量摄入每天减少300~500千卡;控制油和脂肪摄入。

➤建议超重肥胖患者每天累计达到60~9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7天;抗阻肌肉力量锻炼隔天进行,每次10-20分钟。

➤制定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鼓励高纤低能膳食模式,并控制总能量摄入。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奥利司他、司美格鲁肽等获批。

➤对于重度肥胖或伴严重代谢并发症患者,可考虑代谢/减重手术(如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

➤临床治疗建议MDT(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联合营养师、运动专家、心理医生、内科/外科医生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协同实施治疗,服务患者。

➤儿童肥胖治疗更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和家庭支持,严控药物和手术使用。

附件1 国家健康体重管理年行动(2024-2027)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正式提出“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的要求。其后,相关机构相继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文件,构建起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政策体系。该体系包括《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年版)》、《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肥胖诊疗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2024年版)》、《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等规范性文件和临床标准,以及针对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专项食养指南。

附件2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成立于2021年4月、西安。自2022年以来,与世界肥胖联盟、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糖尿病联盟、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等国内外重要机构及专家合作,连续每年主办“世界肥胖日(每年的3月4日)-中国在行动”系列活动(包括“肥胖防控中国高峰论坛”等);承办“2024年第五届‘一带一路’全球健康研讨会”肥胖代谢性疾病相关论坛,吸引多个国家600余位专家学者线下参会,与人民日报健康端等合作直播,超过150万名观众参与。汇聚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世界肥胖联盟(WOF)等国际组织,助力国际肥胖防控合作网络、全球健康事业发展。主持制定《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2022)》等多部专家共识等指南报告;与国际肥胖联盟密切合作,连续两年翻译发表2024和2025《世界肥胖报告》中文版;连续评选2024年和2025年“中国肥胖研究十大重要成果”。每年推动组织全国范围大量科普宣教、社区义诊等工作;自2023年,每年世界肥胖日期间组织肥胖防控科普作品征集及优秀作品评选工作。

图片图片

参考文献

[1]王友发、孙明晓、杨月欣.《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年 3 月第 1 版. 

[2]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等.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 [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 43(5) : 609-626.

[3]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专家组.中国居民健康体重管理之减重行动20条:基于科学循证的专家建议共识[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3,24(11):1137-1144. 

[4]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等,中国居民运动减重专家共识[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4.25(04):395-405..

[5]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等.中国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倡议书[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4,25(10):1235-1238.

[6]马亚楠,彭雯,吴谦,等.健康中国建设——消除健康不均衡专家共识[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4,25(01):1-8.

[7]王友发、王思文、冯子健.全球和中国肥胖问题挑战严峻,需要有效干预措施和行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4,25(04):385-387.

[8]王友发, 田向阳, 纪立农.有效防控肥胖流行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需要新思路和措施[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1): 7-9.

[9]Pan XF, Wang L, Pan A. 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Jun;9(6):373-392.

[10]Zeng Q, Li N, Pan XF, Chen L, Pan A.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in China.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Jun;9(6):393-405.

[11]Wang Y, Zhao L, Gao L, Pan A, Xue H. Health policy and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of obesity in China.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 Jul;9(7):446-461.

[12]Jiang Y, Hu J, Chen F, Liu B, Wei M, Xia W, Yan Y, Xie J, Du S, Tian X, Aris IM, Wang Y, Zhang J.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 and futur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5 Apr 23;58:101553.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2025年全民营养周:中国肥胖防控重要信息(China Obesity Fact List)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11512

相关内容

单纯性肥胖人群配餐设计与营养分析研究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发布
超50%中国成人超重/肥胖!最新共识带来19条健康减重建议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重磅发布!
中国超50%成人超重或肥胖!该怎么办?最新共识带来19条健康减重建议
【科普营养】不吃肉=不长胖??世界肥胖日聊聊“减肥”
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 “体重管理年”引领健康生活
全面更新,涵盖83项临床问题,《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重磅发布!
健康生活方式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重要手段
【周知】深圳试点营养健康食堂,超重肥胖学生可吃“定制营养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