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懒成笨”的现象原来真的存在:小学阶段,请狠抓孩子的学习习惯

发布时间:2025-06-10 00:39

小学阶段(6-12岁): 注意学习习惯养成,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宝宝成长阶段#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千万不要让孩子因为一时的懒惰,而毁掉自己的未来。

——鹿妈 

◆◆◆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女儿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 | 核桃君

来源 | 核桃编程营(ID:htbcying)

一位班主任老师曾经感慨: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我见过一开始单凭聪明,学习还过得去,但是因为懒散,没有好习惯,成绩越来越差的孩子。

也见过一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是因为有毅力、耐心和好的学习习惯,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成绩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估的孩子。”

不少孩子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智商,而是因为懒。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


孩子的懒散

表现在思维和行为上

思维上的懒散表现

1. 畏难,不愿意思考;

2. 喜欢简单容易的学习任务,对有些难度的任务,会习惯性直接跟家长询问或者网上搜索答案;

3. 解题思路完全按照标准答案来,不愿意思考多种解法;

4. 上课机械抄笔记,注意力没有放在听课上。

行为上的懒散表现

1. 不认真审题;

2. 做题不打草稿,直接跳步骤;

3. 做作业或者考试都不喜欢检查;

4. 能不动笔,绝对不多写一个字;

5. 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不愿意背诵;

6. 只完成规定作业,薄弱环节不愿意多练;

7. 一让学习,就磨蹭拖延。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家长会困惑,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的懒散呢?



家长请注意

导致孩子懒散的两大因素

家长管的越多,孩子越懒散

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甚至上中学之后,仍然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学习。

于是就出现如下这些情况:

你不催,他就不写作业;

你不提示,他就不知道怎么解题;

你不检查,他作业的错误率能翻一倍。

每一个懒散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事无巨细的家长。

有一位妈妈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提倡,她的女儿正上三年级,每次一做作业的时候,不是喝水上厕所,就是抠手捏橡皮。

遇到不会的题,不是自己先思考,而是先问妈妈。

每天都要磨蹭到大半夜才能把作业做完,一晚上下来,两个人都身心俱疲。

后来这位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就改变了策略。

她明确告诉孩子,“工作是我自己的事,如果工作任务没有完成,妈妈也会被老板骂,甚至开除。那么学习也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不认真对待,做不完,做不好,你就需要接受被老师批评的事实。”

之后,这位妈妈不再是三催四请地让孩子做作业,时刻指导她,而是任由她磨蹭。

等晚上到了规定的睡觉时间,不管她有没有做完,都会把作业收走,任她第二天被老师批评。

开始的一两次,这位妈妈看到孩子哭得很伤心,也会觉得于心不忍。

但是慢慢的,孩子知道妈妈是真的不会管自己,也就乖乖的把作业写完了,也不再动不动就问妈妈。

我们要时刻牢记,在学习上,父母是配角,孩子才是主角。

把主动权让给孩子,孩子才会真正有成长。否则,家长做的越多,孩子就会越懒散。

家长过度纵容,让孩子丧失自律性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要求,会直接影响孩子自身的变化。

那些态度温和而要求严格的家长,给了孩子尊重和不容突破的底线;

那些态度强硬而要求严格的家长,也给了孩子底线,但孩子有压抑感,随着长大容易产生反抗心理;

那些态度摇摆的家长,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那些抱怨的家长,给了孩子不学的理由和凡事往他处推卸责任的态度;

那些“怎样都好”的家长,让孩子成为对自己没有要求的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秉承宽容、接纳,快乐教育理念的家长,他们期望通过“不管孩子”来达到比“管孩子”还要好的教育效果。

殊不知,宽容、接纳孩子,快乐教育,绝不是对孩子没有要求。

没有要求地“教育”孩子,孩子对自己也就没有了要求,放纵的结果是让孩子做事没有底线。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偷懒,孩子就在要求自己上偷懒,一次、两次好像没关系,三次、四次好像对学习没什么大影响。

可是,孩子的心理在这一次次的放纵中早就慢慢产生了变化,当结果明显可见的时候,孩子的懒惰心理已经养成。

有多少孩子就是这样在纵容之下,一点点 “积懒成笨”的!

孩子自觉性的真正形成,是在14、15岁的时候。

也就是说,孩子至少在初中才会自觉学习,那么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大人帮忙培养自觉性。

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不仅数英双科满分,还打破了当地理科总分最高分的记录。

当大家都在感叹如何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时,杨晨煜的妈妈说:

“孩子要从小培养,所有习惯必须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基础。

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丢个手机给孩子就行了。”

正如莫言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每一个横空出世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奋力托举的优秀父母。



小学阶段

请狠抓孩子的学习习惯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小学阶段孩子之间的差异,归根到底,就是习惯的差异。以下习惯,希望家长们要帮助孩子从小培养。

1. 课前预习习惯

很多人认为预习没有必要,上课听老师讲就好了。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

提前预习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和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薄弱学科,提前预习新课内容,可以更好地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不至于听得云里雾里。

2. 及时复习习惯

记忆的对立面就是遗忘。而防止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对于每天上课的内容,都要让孩子及时复习巩固。


从学习吸收率金字塔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授给他人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

那么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将当天上课学习的新知识,教给自己。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复习巩固,还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3. 审题读题习惯

在小学年级的孩子中,有不少会出现看错题,看漏字的情况。而很多家长误以为都是孩子粗心导致的。

事实上,低年级的孩子由于感统失调也会导致这个情况发生。

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张白纸或者是遮挡板,让孩子在做题的时候,把无关部分先挡住,一行一行的往下读题。

这样长期训练下,孩子的读题能力就会有所提升,不会忽略重要信息。

4. 作业检查习惯

曾有人说,十个孩子,九个不愿意检查作业。

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孩子是怕麻烦,或者是想赶紧去玩,所以不愿意。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家长的否定。

“这就写完了,赶紧看看有没有错的?”

“好好检查一下,每次我一检查都是错的。”

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表述,肯定是不愿意检查的。因为这相当于找自己的错误,然后再拿出来让人批评。

所以我们不妨换一个方式,把检查作业当成一个“扫雷”小游戏。一个错误就是一个雷,如果扫到雷了就赶紧把它消灭。没有扫到,就应该表扬孩子。

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检查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而不是一个任务,也就更愿意去做了。

如果把成绩比作是大厦,好的习惯就像是牢固的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造出好房子。习惯好了,不怕孩子“懒”。

*来源

:核桃编程营(ID:htbcying),核桃编程是面向青少年的开源编程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让青少年收获编程的能力、享受科技的乐趣、激发创新的潜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网址:“积懒成笨”的现象原来真的存在:小学阶段,请狠抓孩子的学习习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23068

相关内容

懒爸爸教孩子“懒人学习法”!提高学习效率!
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中学阶段亲子教育
中小学生各学段需养成这些行为习惯?你家孩子做的怎样?
亲子育儿小妙招|怎样帮孩子养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
辅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亲子育儿小妙招|怎样帮孩子养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
亲子育儿小妙招 怎样帮孩子养成学习生活的好习惯?
小学初中各年级“好习惯一览表”,习惯决定孩子未来
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大总结,实打实的干货!
先抓习惯,再谈成绩!学生1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