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清散,舒缓身心——头痛中医调护指南

发布时间:2025-06-18 16:08

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如合谷穴能缓解头痛 #生活技巧# #健康养生技巧# #中医调理方案#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535 篇文章

一、疾病概述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部的疼痛不适,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医认为,头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外感风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气血亏虚等。头痛的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髓充脑,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则可引发头痛。

二、临床表现

头痛患者常自觉头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表现为胀痛、刺痛、跳痛、隐痛或空痛,疼痛部位广泛,可能涉及前额、两侧太阳穴、头顶、后脑勺等,可为单侧或双侧,甚至全头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为隐隐作痛,重者则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目眩、情志异常(如烦躁、焦虑、情绪低落)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畏寒怕冷、乏力倦怠,或局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等表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三、病因病机

1.外感风邪

风寒湿邪侵袭头部,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引发头痛。

2.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抑郁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引发头痛。

3.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上扰清窍,引发头痛。

4.气血亏虚

久病体虚、年老体弱或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不足,脑失所养,引发头痛。

四、辨证分型

1.风寒头痛

风寒之邪外袭,上犯头部,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加重,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头痛

风热之邪上扰,热灼脑络,气血逆乱。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苔薄黄,脉浮数。

3.肝阳上亢型

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上扰清窍。头痛而胀,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4.瘀血阻窍型

头痛常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瘀血阻滞,脑络不通,不通则痛。

5.气血亏虚型

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清窍失荣。头痛隐隐,遇劳加重,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6.肾精不足型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五、取穴与操作

1.百会穴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2.风池穴

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3.太阳穴

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向后一横指处。


4.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5.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6.三阴交穴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


六、预防保健

1.生活调理

避免外感风邪,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湿邪侵袭,尤其在气候变化时。

2.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3.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规律作息有助于气血调和。

4.饮食调理

饮食清淡,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多食红枣、桂圆、枸杞等补益气血的食物,避免过度节食。

5.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6.情志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抑郁等,保持乐观心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通过倾诉、运动等方式适当宣泄情绪。

湖南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

常小荣教授团队

作者:谢佳汇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网址:头痛清散,舒缓身心——头痛中医调护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57486

相关内容

今日推荐!经常头晕头痛怎么办
偏头痛如何缓解 治疗头痛的食疗药膳方
肖纯医生提醒吹空调头痛
头痛的中医推拿治疗
对付偏头痛,试试这些护理小妙招
缓解偏头痛的秘诀,针灸与现代药物
头痛生活注意事项
胃痛患者的饮食禁忌:守护健康的餐桌指南
程燕:揭秘高压氧护理,轻松缓解偏头痛的日常妙招
偏头痛的饮食调理方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