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农禅」宗教文化旅游景区
在日本京都游览金阁寺,领略禅宗文化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历史文化遗址#
云居山风景区位于九江市永修县,地处昌九城市带的中心位置,南昌一小时交通圈内,区位优势绝佳。云居山风景区作为 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云中氧吧。其中云居山最为突出的景点为 真如禅寺,是曹洞宗祖庭和全国汉传佛教三大丛林样板之一,拥有享誉世界的禅学文化,历代高僧辈出,可谓是 “世界最大、最正统的禅学中心”。
1
云居山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的难点
宗教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资源。目前我国宗教型景区数量居多,约占景区总数的46%。 传统成熟型宗教景区如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一直是国人心中的信仰高地, 新兴宗教景区如拈花湾也火爆全国。作为曹洞宗祖庭的云居山,每年只吸引14万香客, 文化吸引力未转化为 旅游吸引力,旅游富民功能尚未释放,千年农禅的文化深度未能转化为旅游经济价值。当文旅融合成为国家大势,品质旅游美好生活成为旅游体验的美好追求,云居山如何借文旅融合之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另辟蹊径,释放 宗教文化的 旅游经济价值成为本项目面临的难点。
2
文旅新时代下立体化解构
云居山农禅文化价值
云居山的真如禅寺是佛门中 “农禅并重”修禅道风的发源地。道膺禅师树百丈家风,开农禅先河,真如寺闻名天下。真如寺的禅不同于坐禅、武禅,他们倡导通过开垦荒地、田间劳作的 “农禅” 来修行,因此被誉为佛禅中最有活力、最具生活气息的禅。“春采茶、夏种田、秋砍柴、冬采笋”,寒暑往复,乐此不疲,这种农禅修行的日常画面已经存续千年之久,成为中国农禅的典范和样板 。
从当代人精神需求层面解读农禅的精神内涵
农禅作为佛教本土化后的文化产物,契合了中国人的内心情感诉求。 “农”代表着乡村,乡村的核心是乡愁,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乡愁回归;“禅”则倡导“把外在的实物抛弃,把神收回来”,是精神的回归。放大“回归”这一农与禅的共同点,让回归成为一种信仰,通过回归产品的丰富迎合当下世人回归内心、回归生活的渴望 。
从文旅市场新趋势层面深挖农禅的市场价值
客群层面,农禅有效构建多元化的生活社群
真如寺崇尚农禅文化,对于 周边城市客群,可通过在真如寺认养农业、参与农作体验结合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客群;对于 中远端城市客群,可通过农禅文化所代表的暂离城市、回归乡野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慕名而来。为构建 “近中远”客群理想的生活社群奠定了文化基础
产业层面,农禅成为生活禅与产业融合的实践田
农禅作为佛教徒在宗教情怀下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 农作方式,代表着一种高品质、原生态的 精品农业发展方向。因为 农的主张,寺院实现了自给自足,有了赖以生存的产业基础;因为 禅的内涵,让云居山的农业、文创、美食等产业和旅游的融合成为可能,有效推动基地产业系统的良性循环 。
体验层面,农禅拉近宗教禅与生活禅的距离
从旅游体验经济的角度,农禅无疑是对传统的禅修旅游和体验的 认知突破,它将乡土农事体验与宗教修行融合一体,丰富了宗教和农事特色体验的方式。由此可见,农禅拉近了宗教和生活的距离,创生出全新的修行与生活结合的 体验场景。
规划找准了农禅文化在文旅新时代的新价值,从 客群、产业和体验三个维度,打造农禅生活社群圈、构建农禅生态产业链并丰富生活禅特色体验,真正实现从 “兜售禅宗文化”到“输出生活方式”的转变。
3
创新性构建农禅生活空间
在地化演绎农禅文化故事
规划通过对农禅的精神和价值的深入解读,明确云居山要打造成为中国 “生活禅”文化旅游首创地,通过构建一个禅意大空间、系列生活禅内容体验,让云居山的生活禅成为一个 超级符号。
构建一个农禅生活空间,让生活禅无处不在
打造一条环线连接宗教禅和生活禅世界
依托云居山 寺、茶、竹、街等旅游资源皆沿山路分布的空间布局,打造一条环线连接宗教禅和生活禅世界。优化提升环线道路和景观,使其成为连接各农禅美景的 交通环,其次通过产业集聚、丰富产业要素打造 产业环,最后围绕生活禅强化体验形成 体验环,让近中远程客群在环线上能有更多理想生活体验 。
利用十八颗佛珠的故事演绎全域旅游空间
方案通过赋予一条环线产业、交通和社群等功能的基础上,强化连接的十八颗佛珠,一线串联十八颗佛珠,以路串珠,珠连势成。整个空间上形成 “捻过十八颗佛珠、感悟十八种境界”的禅意格局 。
打造系列生活禅体验,立体化表达生活禅内涵
基于农禅文化演绎的三重价值,围绕 “生活禅”概念,将这十八颗佛珠每颗设计成一个旅游项目,在未来形成 3大引擎项目、5大重点以及10大支撑项目的空间结构体系,围绕这一条环线全域分布 。
三大引擎做示范,构建三大产业生态系统
规划打造山下 生活小镇、云上山居以及星火文旅小镇三大引擎项目,从旅游、产业等多维角度创意构建三大产业生态系统,激活云居山 旅游产业生命力。
山下生活小镇立足旅游服务功能,构建农旅居产业生态深度融合系统。整合利用范围内资源,更要以方圆数里为视野,丰富旅游集散功能,打造融入旅游元素的人居安置产品,同时打造农业体验等业态,打造乡村振兴的标杆示范、新农村人居生活的示范和旅游服务的经济示范 。
云上山居项目以云居度假为主题,打造集聚多种生活禅体验业态的度假酒店体验地,构建集聚生活禅主题和度假功能的“文旅宿”产业生态系统,让云上山居成为本地及周边度假休闲首选地 。
星火文旅小镇以水为连接,打造从三线文化遗迹到集商业休闲、禅意度假和博物体验的生活旅游小镇,构建“文创食”产业生态系统,通过禅境大道打造,实现生活的此岸到宗教的彼岸连接、从水镇生活到禅意度假 。
三大引擎构建成三大产业生态系统,让宗教与产业融合的设想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成为 打造云居山生活禅体验的产业动力。
五大重点丰产品,描绘五大禅意场景,丰富生活禅旅游体验
在产业构建基础上,规划通过五大重点项目描绘了 “禅源”、“茶去”、“净心”、“前进”和“云游”五种宗教和农事特色体验结合的场景,以此拉近宗教和生活的距离,为游客提供最质朴的漫享生活体验 。
“禅源”,放大真如寺的信仰力量,通过景观氛围提升和游线设计,感受生活的信仰; “茶去”,对现有商业餐饮街的改造提升,打造边品茗边聊天的休闲茶街,畅享吃茶去的禅意生活; “净心”,在湿地景观核心区打造莲花台,清风徐来,莲花盛开,感受放下烦扰的无限美好; “前进”,在百花谷打造三段溯溪体验,让游客体验“欲望丛生“、”自然艰险“、”回归初心“的三重人生境界; “云游”,打通朱家岭-小庙-五龙潭-百花谷的登山步道,让游客感悟云游林野的淡然。五大场景丰富生活禅体验,产出即为爆款 。
十大节点美景观,打造十重禅意美景,形成云居山网红打卡点
十大支撑项目主要为 禅意景观打造和服务配套提升。具体讲,是通过景观廊道、驿站和露台的打造让景观成为打卡点,变景观经济为旅游经济;同时补充书店、茶园和野营住宿类的产品,提升、完善整体的服务配套体系 。
结语
本文意在阐述云居山大景区项目是如何通过对 宗教文化资源的深度理解和旅游话语阐释,释放目的地 产业经济价值并激活 旅游创生力。本方案在系统梳理云居山农禅文化特色之后,亮明打造“中华农禅第一山”的宣传名片,并确立了 “农禅”到“生活禅”的旅游体验打造思路,从客群、产业和体验三个维度出发,结合优良生态基底打造生活方式类旅游体验,由此达成 构建多元生活社群、推动基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创造全新的宗教生活复合体验场景的目的。正如佛禅所倡导的,要回归文化旅游的初心,本案所做的文化阐释和演绎想要触及的,是当代人渴望回归本真、回归生活的朴素且热切的情感,并希望以此为支点撬动云居山的旅游开发,激活旅游的深层创生力,结下一段善缘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网址:如何打造「农禅」宗教文化旅游景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089019
相关内容
以禅入旅:佛教文化+旅游景区 如何吸引90后?关于“禅”的旅游,禅的文化底蕴与旅游价值
【观察】禅旅: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佛教禅宗思想与人生智慧文化论文
旅游景点推荐: 文化之旅、美食探险与宗教体验一次搞定!
“禅意之旅:深度体验文化旅游与修行的融合”
禅茶:佛教中的茶文化
陵水桐海:农旅融合打造疍家文化旅游区
佛教禅宗智慧禅语
禅宗智慧与人间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