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观察 | 在中国淘汰的商品,在非洲却变成了黄金,非洲二手经济!

发布时间:2025-06-28 15:54

在阿根廷,探戈舞起源于非洲,但后来融入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元素,成为国粹。 #生活知识# #趣闻#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

可能我们眼中的无用之物,换一个时间和空间,就变成了对其他人来说很有价值的物品。

在非洲这样一个物质水平并不发达的地方,二手物品成了“香饽饽”,不止是旧衣物,还有旧电器、旧交通工具都十分受欢迎!

下图为“好保游”项目总监张申先生赴布隆迪考察时,与当地一位穿着印有“中国”文字的二手T恤的青年的合照:

Q:为何这些被淘汰的二手物品在非洲成了香饽饽?

1. 价格碾压:维持体面的刚需

非洲超50%人口依赖二手货,中国旧衣售价仅3-10元(本地新衣10倍价),在年度人均GDP低于2000美元的生存现实下,二手货成为了许多人维系尊严的唯一选择。

2. 实用为王:专治非洲痛点

比如在非洲大受欢迎的中国校服,成为了很多当地人的工作服。中国校服多采用聚酯纤维面料,耐磨耐洗,适合非洲高温高湿的环境,甚至比新买的夹克更耐穿!

再比如说二手车,因为非洲道路交通条件受限,路面情况恶劣,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动机性能好的二手车往往比本地的新车更受欢迎,其中特别是以性能著称的日系车。

3. 文化赋能:汉字成为非洲的潮流符号

饿了么工装因神秘汉字成街头爆款,红蓝条纹编织袋也成为了受非洲人民热捧的实用单品。这些中国淘汰品借文化符号完成身份重塑,成为非洲青年的社交货币。

(非洲二手市场的中国元素)

据贩卖二手衣物的商贩介绍,带汉字的衣服像艺术品,顾客愿意多花钱购买。当地青年认为带中国元素的二手物品就是=耐用+有品位的代名词。

4. 强大的供应链:

中国企业+中国效率,大幅占据市场份额

中国年出口非洲二手衣超6.24亿美元,占非洲进口量60%以上,2021年取代欧洲成最大来源国。广州企业“格瑞哲”(一家专门做二手衣服出口的企业)单家公司年交易额破4亿元,其年处理数万吨旧衣,60%销往非洲。仅靠二手衣回收行业能养活非洲的近200万经销商!

(做二手衣服生意的非洲商人)

交通流转效率的提高,也让中国二手物品流转去非洲的时间效率更快了,蒙内铁路将货物从港口到内罗毕的运输时间从20小时缩短至8-10小时,肯尼亚商贩Alex称:“过去停业一周取货,现在坐守摊位即可”。

在非洲,二手物品因其高性价比和实用性成为刚需,以下是几类最受欢迎的二手商品及其背后的市场逻辑:

1. 二手服装

非洲本土纺织业薄弱,90%以上服装依赖进口。中国二手T恤、牛仔裤等基础款在非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回收价5000元/吨的夏装,经分拣后在非洲售价可达3190美元/吨,利润暴涨近5倍。

肯尼亚二手商贾马尔直言:“一件20元的中国旧 恤,足够让一个家庭节省半个月开支。”

2. 二手车

非洲98%的二手车来自中国、日本和欧洲。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二手车市场,其每年进口超20万辆二手车,占整个汽车市场的95%;加纳年进口10万辆汽车,其中90%为二手车。

(尼日利亚二手车市场)

日系车因耐用性占据非洲市场主导地位。中国新能源二手车近年异军突起,2023年对非出口均价达2.5万美元,较传统燃油车高 30%。

二手车贸易还给非洲的修车产业链也创造了特别多的就业机会,比如加纳就有30万修车工专攻中国车维修。

3. 二手液化气

在能源匮乏的非洲,二手液化气设备与罐装液化气无疑是非洲厨房的新希望。传统上,非洲许多家庭依赖木柴、木炭等固体燃料烹饪,不仅效率低下,还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每年近 400 万人因使用固体燃料和煤油烹饪造成室内空气污染而早亡,妇女和儿童深受其害。而液化气作为相对清洁高效的能源,成为改善生活的关键。

非洲的二手液化气市场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埃及、摩洛哥等国家。在当地市场,12.5 公斤装的跨境出口钢瓶价格在79.8-99.75元人民币之间,相对亲民的价格让更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

不过,二手液化气市场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非洲缺乏完善的二手液化气设备检测与监管体系,部分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好保游”团队接手的案例中,就有不止一起因为液化气爆炸而受伤甚至身故的案件(其中有一位客户经鉴定为7级伤残,赔付其40万元的残疾补偿,还有一位身故的客户家属获赔100余万元)。

要知道,这些易燃易爆气体是可以当作武器使用的,我们提醒在非洲的同胞们,如果使用液化气一定要注意使用安全!一旦爆炸,威力巨大!

4. 二手电子产品

据网易2025年6月的报道,非洲智能手机渗透率约为48%,二手手机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坦桑尼亚二手手机市场涵盖苹果、三星、华为等品牌,价格仅为新机的1/3。摩洛哥街头摊贩甚至售卖无镜片的旧眼镜、按键缺失的遥控器,这些在中国被视为废品的物件,在非洲仍能流通使用。

(非洲二手出售许多遥控器、充电线)

同时,中国二手空调、冰箱在西非港口城市热销,因本地新品价格是二手货的5倍以上。

5. 农业机械

非洲农业机械化率不足10%,二手农机成为撬动生产力的杠杠。肯尼亚农民偏好中国产三轮车、拖拉机,因其价格仅为欧美新品的1/4,且操作简单易维护。部分设备已服役超过15年仍在使用。

(在非洲销售的二手农业机械)

政策方面也对二手农业机械的进口十分扶持,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国通过关税减免鼓励进口二手农机,尼日利亚更将二手农机进口税从20%降至5%。

有很多中国企业正通过 “技术包” 模式(设备+培训+耗材)打开非洲二手农业市场,如在肯尼亚推广的二手植保无人机,使农药使用效率提升 40%,成为小农户的 “生产力工具”。

6. 其他二手商品

医疗设备:中国捐赠的二手肠镜、B超机在非洲医院发挥关键作用。江苏医疗队在桑给巴尔使用的二手内镜设备,将痔疮手术住院周期从7天缩短至24小时,且无需全身麻醉。

家居用品:贝宁科托努二手市场上,中国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因结实耐用成为运输主力,售价仅为新车的1/5。摩洛哥街头甚至出现售卖磁带、光碟的摊位,当地人仍用这些老式媒介听音乐、看电影。

(中国淘汰的磁带,出现在非洲二手市场)

运动器材:二手保龄球设备、哑铃等在非洲体育场馆悄然流行。阿里巴巴平台显示,翻新的保龄球设备在非洲销量年增 30%,主要用于新建的社区运动中心。

非洲对二手商品的追捧,本质是全球产业链不平等的缩影,非洲人不是做不了好产品,但穷人需要先活下去。

当“中国淘汰”成为“非洲刚需”,这场贸易已超越商业逻辑,成为发展中国家生存策略,它既暴露了全球不平等,也书写着草根经济的韧性。

未来,唯有通过技术转移与产业升级,才能让二手经济从“生存纽带”蜕变为“发展跳板”。祝福非洲大陆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绽放繁荣之花!

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址:非洲观察 | 在中国淘汰的商品,在非洲却变成了黄金,非洲二手经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01573

相关内容

二手手机、衣服、家电,哪些在非洲热销?
为什么二手衣服在非洲很受欢迎
非洲的二手衣服市场
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二手服装出口国
非洲互联网普及推动二手商品在线平台发展
为何?中国二手衣物在非洲遭哄抢,日销20万,女士内衣最受欢迎!
中国二手衣物在非洲遭抢购!单件成本仅几元,一天最多能赚20万?
在非洲做二手服装生意,中国卖家一年入账2个亿
非洲疯抢中国二手衣物,日销达20万,女士内衣成抢手货?
非洲菊图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