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节能减排技术,从事建筑及其环境、附属设备评测、调适、改造、运维等工作的咨询服务人员
本报记者 雷册渊 郑子愚 实习生 王佳诺
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中,“新职人”榜上有名。它是指具有特定专业技能和经验背景、从事新兴职业的人。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5批共74个新职业。
邓光蔚就是一名“新职人”,他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爬上天会商务广场(原凌空SOHO)的大楼了。楼顶分布着408组、共计1052.64平方米的光伏板,这套光伏系统在去年年初投入使用,每年能发电22万度,提供给建筑本体使用。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改变在这栋建筑里悄然发生……
如果把建筑比作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智能优化和各条“经脉”的疏通、改造,就是邓光蔚和同事们的工作,他们有一个“时髦”的称呼——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
保证人的舒适性,又达到节能的效果
“你看,凌空SOHO四周没有遮挡,非常适合增设光伏板。”邓光蔚指着建筑楼顶说。光伏发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怎样安装和利用光伏发电却考验智慧。为了避免对屋顶原有绿化产生影响,他们把绝大部分光伏板铺设在屋顶核心筒上。如今光伏板周围的绿植长势良好,这让邓光蔚感到欣慰。
“这是整个综合节能改造项目中最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其实,我们还做了很多智能化和控制方面的改造。”邓光蔚说,“这些才是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