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顺时养夏:基于张震学术思想的夏季养生理论体系研究
中医讲究‘四季调理’,春天宜疏肝解郁,夏天宜清热解暑。 #生活技巧# #健康养生技巧# #中医调理#
引言
盛夏阳盛湿重,人体易现气机郁滞、脏腑失调等不适。张震国医大师所创立的疏调气机学说,以《黄帝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至和平”为宗旨,融合道家“恬淡虚无”与儒家“中庸和谐”思想,构建出“肝为主、脾肾为辅”的养生模型。该体系不仅契合当前气候,也为当代夏季养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本文旨在基于张震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体系,系统梳理夏季气机失调的成因机制,并结合“清、化、养”三法,探讨以食疗为核心的调气实践路径,进而完善一套契合时令的夏季养生理论体系。
一、以肝为枢,脾肾为辅
疏调气机理论的本质,在于对脏腑功能活动——即“气机”——进行动态调控。气机运行以升、降、出、入为基本规律,其平衡状态决定了机体生命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此基础上,理论体系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调衡模式:以肝为主,脾与肾为辅,三脏协调共济,形成攻守兼备的内在气机网络。
肝为疏泄之本,主导情志调节与气血运行,夏季肝阳易亢、情绪波动大,肝气郁结可诱发湿热内生,引发心烦、脘胀等常见病证。脾为运化之中枢,主司水谷精微之升清与湿浊之下行,若湿困中焦,则运化失常、纳呆乏力。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与水液代谢,在高温多汗、津液耗散的夏季尤需其固摄之力,以防气阴两伤。肝疏为矛、脾肾为盾,三者协同调衡,构成气机运行与身心调养的基础架构。
二、夏季病机:外热内湿,气机易阻
《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阳气升浮,表虚易汗,外热伤心、内湿困脾,形成“外热内虚”与“湿热内蕴”并存的时令病机。一方面,暑热扰心,汗多伤阴,易致心烦、失眠、情绪波动;另一方面,湿邪滞脾,运化失常,导致食欲减退、倦怠乏力。
“清、化、养”三法应对夏季气机失衡:清火解郁,调畅肝气、平抑心火;化湿运脾,通调中焦、复其升降;养阴固气,滋阴益津、护气摄神,三法共用,确保气机通达、阴阳平衡。
三、食疗为本,性味调气
食疗为“疏调气机”的有效实践手段。“药食同源、味性调气”,通过四气五味引导人体气机流动。性凉味甘之品如绿豆、莲子,可清热解暑、下行阳气;芳香淡渗者如薏苡仁、赤小豆,利湿健脾、升清降浊;甘平润燥类如山药、百合,滋阴益气、固护脾肾。
云南地域物产丰富,为调气饮食提供天然基础。山野菌类抗湿助运、高寒药材清泄心火、药食花卉疏肝理气,构建出“因地制宜、以性调气”的生态化食疗体系。食疗不仅治未病,更在于顺时调气、贴体养身。
四、行为调摄,气机协同
气机失调不仅源于脏腑,还与情志密切相关。《内经》云:“悲忧者气闭。”情志不畅可致肝郁气滞,气滞则进而生热伤心。“养生即生活”,张震国医大师主张通过日常行为实现情志调养、气机通畅。例如“忘龄”心态可淡化焦躁、安宁心神;适量劳作、家务参与可促进肝气条达,增强家庭亲和、调节情绪。
同时,起居导引应“顺时而动”。午时小憩有助阴阳交替,太极、八段锦等柔性运动可助气血运行,穴位按揉(如神门、内关)调理心肾,恢复水火既济。所有实践均强调自然节律、因时因人而动,构成日常生活中可持续的“调气行为疗法”。
结语
“疏调气机”理论以气机通畅为纲、肝脾肾三脏为本,贯通时令养生、食疗调理与行为调摄。其价值在于:
★生态性:依托地方物产,构建绿色、地域化养生方案;
★预防性:通过气机调节阻断疾病链条,强化“治未病”理念;
★人文性:将养生融入生活实践,重建健康文化主体性。
真正的养生不在奇方异术,而在于识天时、顺自然、调气机。基于此构建的夏季养生体系,不仅延续传统医学智慧,更为新时代中国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
网址:《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顺时养夏:基于张震学术思想的夏季养生理论体系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15011
相关内容
夏季养生调理【学术板块】《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理论研究*
夏季养生 夏季精神如何调养 夏季养生饮食调养七法
科学饮食与四季养生研究,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视角下的季节养生:顺应自然,调理身体
四季养生法之夏季养生
日常生活中的中医养生思想,中医食疗学论文
顺时调和,风土相宜——二十四节气的饮食养生习俗
解读《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⑧ 时令养生,春夏季节具体怎么做?
夏至节气,阳极阴生,中医专家教你养生调理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