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画展邀你打卡 | 连走路都需要忍痛那刻,我开始第一次认真思考“活着”的性价比
如何开始你的第一件艺术品收藏? #生活乐趣# #收藏#
“凌晨四点扶墙忍疼上洗手间”
“连走路都需要忍痛那刻,我开始第一次认真思考‘活着’的性价比”
这些扎心的文字,不是小说里的台词,
而是一群罕见病患者的真实日常。
“手指伸不直”
“脚一到晚上就疼”
“丧失了70%运动功能”
“连续走一公里我都疼”
“左腿疼痛,且无法弯曲”
“上厕所蹲坑的时候蹲不下去”
“早上走到公司还是正常人,到了中午就已经是半废的人了”
……
他们用最平常的语言,
描述着最揪心的生活。
从膝关节僵硬到髋关节疼痛
从手指屈伸困难到脚踝突发剧痛
当“疼痛”、“僵硬”和“关节受限”成了每日必修课
他们的生活被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走路、跑步、梳头、穿衣、蹲下起身、上下台阶
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动作
都成了他们需要咬牙忍耐的“极限挑战”
更令人窒息的是,疾病像一场永不结束的循环:
“我18岁发现的,现在8年后又复发了”
“动过三四次手术复发了又”
“我做了第四次手术,截肢了”
“家人反复复发,罕见的恶变了……”
希望的烛光一次次被吹灭,只剩迷茫:
“我还能走出这场迷宫吗?”
腱鞘巨细胞瘤:
潜伏在关节里的“隐形杀手”
腱鞘巨细胞瘤(TGCT),又称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罕见却极具侵袭性的关节肿瘤。它虽非恶性,却能“啃食”关节甚至骨头,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数据冰冷,但现实更残酷:
• 全球每年每万人中约有43人患病,平均每2万人中就有1位患者。且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国内每年新增6万病例。
• 高发年龄20-50岁,女性居多,膝、手、足关节最常受累。
• 目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复发率高且有并发症风险。患者对于安全耐受、精准高效的系统性治疗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用画笔撕开“罕见病”的隐身衣
“别人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我凌晨四点扶墙忍痛上洗手间。”在为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创作的一副画作中,艺术家爻九写下这段文字。
她试着去感受、去传达这群罕见病患者正在经历的痛苦。“画笔也许无法画出帮他们走出迷宫的路,但如果能为他们多点亮一盏灯,也是好的。”
“跑道不见旧人影”:曾经用跑步对抗压力拥抱健康的患者,如今连跑步都成为“昂贵的奢侈品”
“误诊的年轮”:画中患者从年少时的一次误诊,独自走过了长达10年的弯路,如今膝盖连正常弯曲都很难做到了
“无限流肿瘤”:一位患者12年4次反复复发,反复手术,堪比游戏闯关,肿瘤却像“无限续命的BOSS”
这些画作,让理性艰涩的医学术语,变成可触摸、可感知的疼痛,也让“罕见”不再沉默。
一场艺术展,让罕见病的困局被“看见”
7月4日-6日,国际肉瘤宣传月期间,由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蔻德罕见病中心、海南罕萌医学公益基金会、北京瑞洋博惠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默克中国医药健康等公益支持的“2万分之一的偶遇——罕见病腱鞘巨细胞瘤公益科普画展”将在北京宣南书店(法源寺店)展出。
3大展区带你直面疾病与生命的对话:
1、【绘画展区】:患者与艺术家用画笔,记录患病的挣扎、困境与微光。
2、【科普专区】:从疾病概念到发病特征,从发病机制到治疗困境,系统解读腱鞘巨细胞瘤。
3、【互动打卡区】:线上晒照科普疾病赢冰箱贴;线下投票最爱画作,为患者写下暖心留言,赢科普画作明信片。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看似小小的肿瘤,落在每个患者头上,同样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山。
而这场科普公益画展,试图用艺术的力量,为患者带来些许微光。
“活着的性价比”是什么?
或许,答案就在这些画作里——
在疼痛中依然挣扎前行的身影,在困境里仍然不肯熄灭的希望,在“罕见”中呐喊的勇气。
2万分之一的偶遇
罕见病腱鞘巨细胞瘤公益科普画展
⏰时间:
7月4日(周五):12:00-22:00
7月5日-6日(周末):9:00-22:00
地址:北京宣南书店(法源寺店)
北京西城区牛街街道法源寺南横西街39号
愿你我走近这场展览,让“罕见”被看见,让希望有回声!我们,不见不散!
“我们不是要同情,而是需要被看见,被知晓,被理解。”
——每一位腱鞘巨细胞瘤(TGCT)患者
业务合作请勾搭:
网址:艺术画展邀你打卡 | 连走路都需要忍痛那刻,我开始第一次认真思考“活着”的性价比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15219
相关内容
周思聪后期的艺术:归于真性情的精神世界“思南时区画廊”开幕,让艺术走入生活
生活艺术化、艺术诗性化、诗性多元化——绿如蓝油画作品展开幕
我的艺术之路作文(精选35篇)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
我花2天写出来的40条成长指南,你一定要认真看完!
生活的艺术作文(甄选14篇)
由一根香蕉引发的对于艺术与生活的思考
我喜欢的艺术作文绘画(通用22篇)
生活需要一点艺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