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亲子活动:面塑艺术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亲子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参与传统艺术表演,如剪纸、泥塑,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亲子生活艺术# #亲子文化体验#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期,在上海杨浦区延吉社区的第二睦邻中心,一场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面面俱‘塑’”文化传承工坊如火如荼地展开,成为众多家庭的文化盛宴。活动由海派面塑的第三代传承人张书嘉主讲,吸引众多家庭前来参与,共同探索面塑艺术的魅力。
面塑艺术:历史与传承的交融
活动伊始,张书嘉以生动的图文结合形式,向参与者们分享了海派面塑的历史渊源。她指出,面塑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最初主要用于祭祀和祈福。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技艺在清末时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交融,南北方的面塑技艺在上海汇聚,最终形成了造型精致、色彩鲜亮的海派面塑风格。
张书嘉还通过展示家传的塑形工具,向大家讲解了传统面塑中的四个基本技巧——一印、二捏、三镶、四滚。她强调,尽管工具简单,却能通过不同的手法,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生动形态。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手艺人对细节的精细追求,这也是传统技艺所特有的文化底蕴与魅力。
亲子互动:现场创作乐趣无穷
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张书嘉为本次活动特别设计了围绕时下流行的多肉植物主题的创作环节。她现场演示如何使用面团制作“石莲花”。通过揉搓面团控制软硬度,以及用塑刀雕刻叶片纹路等过程,展示了面塑与现代审美的结合。短短十分钟,一盆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石莲花”便在她熟练的手法下完成,引得现场观众发出阵阵赞叹。
在张书嘉的耐心指导下,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和家长共同享受手作乐趣。8岁的陈小朋友在捏制过程中惊叹:“叶片的弧度好难把握,但张老师说只要多试几次就能找到手感!”家长们则积极协助,帮助孩子调色、修整细节,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一次的亲子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一位参与家长表示:“孩子第一次知道面团也能变成艺术品,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比书本学习生动得多。”
文化传承:非遗进社区的新方式
在活动中,张书嘉特别强调亲子协作的重要性。她鼓励家长们“放手让孩子主导”,认为面塑不仅是一项手艺的传承,更是家庭情感的交融和文化认知的纽带。孩子们虽然还小,却在这次创作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收获到的是自信和成就感。活动现场,很多家庭在耗时一个多小时后,完成了自己的“多肉盆栽”,并兴奋地举起作品合影,成就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延吉社区第二睦邻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非遗工坊活动是“非遗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继续引入更多传统技艺体验项目,让居民不出家门就能接触到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氛围,也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结语: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非遗文化进社区的活动,不仅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促使家庭之间的情感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回归传统,以亲子活动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非遗艺术,实属其妙。面塑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既传承了历史,也展现了现代生活的活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活动,让非遗文化在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网址:非遗文化亲子活动:面塑艺术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17440
相关内容
非遗技艺焕发新生:青年手艺人如何激活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的结合非遗手造让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非遗+”激活传统文化新魅力
“非遗+”焕新“出圈” 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5种非遗技艺轻松入门:跟着李子柒学传统文化
非遗面塑“邂逅”国漫经典,临沂这项传统技艺给哪吒重塑“面身”
“非遗+”激活安阳传统文化新魅力
净月非遗新生:满族玛琥面具艺术的现代焕发
新疆和田“00后”女孩传承非遗:传统铜器制作技艺焕发新生
非遗生活化,传统焕新生!黄埔街第二届“巧艺手工季”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