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职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很多篾制用品,但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几乎被淘汰,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篾制品又逐渐有了一定的市场。现在篾制工艺品也很受人们的欢迎。
记者在县广场菜市场看到,不少商户都在出售手工编织的篾制品。其中提篮、箩筐、扁担等日常生活用品最受市民的喜爱。
【市民】:“这个东西肯定好用啊,这东西他不是一次性的,可以长期使用,价格相比这个要便宜”
【市民】:“拿这个凳子这样坐着洗衣服方便,用了二十多年,都用这个。”
【商户】:“这个好多人买了,又介绍人来买,这个好方便。”
在广场菜市场附近的居民楼外,记者找到了正在制作篾制品的邵继才师傅。邵师傅告诉我们,08年退休后他便在家学习起如何制作篾制品,经过几年的钻研学习,如今他的手艺已经小有名气。
【篾匠师傅邵继才】:“主要是做土筐、扁担、刷锅的。”
邵师傅告诉我们,篾制品的制作从锯成竹节,剖成篾片,到编织成竹编用具,要经过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等好几道工序,而且大多需手工操作。每件篾制品都融入了制作者的辛勤汗水。
【篾匠师傅邵继才】:“这是我们家里农业上机械上用的筐,我们叫土筐。”
【记者】:“这个大概做一个需要多长时间?”
【篾匠师傅邵继才】:“一天八个,好忙好累。”
在邵师傅的砍、锯、切、剖等工序下,一件件精致的篾制品悄然完成。不少市民表示,手工编织的篾制品不仅美观大方,牢固结实,经久耐用,还具有环保意义。
【商户】:“这个可以用半辈子,这个是木头不是塑料。”
【市民】:“这个是纯手工做的。要避免白色垃圾首先要买这个东西。(电视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