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 导师制”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04 02:10

在困难时刻的家庭互助经历,增强凝聚力 #生活乐趣# #家庭乐趣# #家庭故事分享#

马鞍山市是安徽省的“东大门”,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中,人员跨省流动较大,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如何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施以精准化的教育援助,是必须面对的课题。为此,马鞍山市从2017年开始实施“成长导师制”,为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成长导师”。全市2800余名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等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深度关注学生的成长全过程,让孩子们享受亲情般的关心和教育,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实施“导师制”的目标任务

坚持“教育帮扶,育人为本 ”的原则,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引领全市教师与建档立卡家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一对一”签订3年长效助学协议,对受助学生开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成长向导,并密切跟踪协议学生的进步状况,适时调整辅导方案,以达到辅导效果的最大化(图1)。


                           图1   成长导师教育职责

(一)思想引导

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学业辅导

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心理疏导

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和挫折,激发学生自尊、自强、自信意识,培育学生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生活指导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指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理能力。

(五)成长向导

根据学生学业情况和兴趣特点进行升学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突出特长、全面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导师制”的实施路径

从导师选聘与培训、教育目标拟定、教育方法选择、教育效果评价反馈、施教措施的调整、学生成长评价与诊断等方面,市教育局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实施过程如下(图2):


 (一)选聘“成长导师”,组建“扶智助学共同体”

该项活动得到了全市教师的积极响应,在市教育局的主持下,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均制定了“成长导师制”活动方案,召开动员会,动员党员教师、优秀教师报名参与。在“成长导师”的遴选中,各校严把质量关,一是注重师德表现,坚持把爱国爱党、敬业无私的优秀教师选聘到“成长导师”队伍中。二是注重考查教师的德育能力,特别注重在形塑学生价值观、行为习惯方面的“本领”。在“成长导师”的专业指导上,该市组建“扶智助学共同体”,在线上,建立资源共享专区、互动交流专区、个体发展专区,支撑和引导“成长导师”团队协作;在线下,通过专家讲座、同行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助力专业能力提升。

(二)组织师生结对,实施助学行动

一是组织好师生结对。以学校为单位,在充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援需求和导师的特长优势后,组织导师与学生签订3年的长效助学协议。二是开展好助学行动。在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导师要经常与结对学生谈心,每月至少家访一次,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商教育之策;导师要认真分析帮扶学生个性特征及学习状况,从各科教师处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践中,导师们兢兢业业,充分履职尽责,有的重点给学生补短板辅导课程,有的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的与学生旅游领略湖光山色,有的重点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发展动力。

(三)建立评价机制,加强学情监测

学校为导师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将导师工作纳入教师绩效管理。通过期中、期末考核考查及不定期抽检等方式,及时做好学情的跟踪监测,重点对受助学生的成长状况、学业水平、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考查,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了解受助学生的进步情况。从对学生的考查中,形成对导师教育教学成果的评定,对认真负责的导师予以表扬,对未能履行职责的导师予以教育、撤换及追责。

“导师制”的活动成效

(一)提升精准帮扶成效

全市2800余名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与3078名义务教育至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使他们享受亲情般的关爱。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累计开展家访1.5万次以上,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奖、助、贷、减、补、免”等措施,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额度和广度;通过长效的扶智助学行动,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中职学生的技能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含山县清溪中心学校裴善莉老师记录了受助学生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她有了明显的转变:上课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不苟言笑的表情已消失,灿烂阳光的笑容悄然而至。总之,现在的她不再是那个因家庭贫困而独来独往、性格孤僻的小姑娘。此次活动也让我坚信:爱会让这些因贫困而迟开的花朵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现在让我们一起携爱出发,静待花开!”

(二)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导师制的实施,使德育和学科教育实现高度融合,师生关系比以前更加密切,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更多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得到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学生深切感受到导师的温暖、关怀,得到精神上的抚慰,找到自信、希望和寄托,从而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规范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和提升。

和县后港初中九(3)班耿安贵同学,在《感谢助学 奋斗筑梦》受助体会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 :“我不再畏惧家境的贫苦,也不再畏惧生活的压力。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背后有很多默默关心、帮助、支持我的人。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中,我将心怀感恩,带上自己的梦想,带着老师们寄予的期望,去拼搏去努力,书写自己无悔的奋斗人生篇章!”

(三)促进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马鞍山市教育局每年开展“导师制活动”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师生们纷纷撰写结对帮扶心得体会。通过层层推荐和遴选,目前已将优秀典型案例《扶智助学·呵护成长》结集成册。通过宣传推广导师制活动的先进经验,吸引了更多教师加入结对帮扶活动,营造了守初心、践使命、讲奉献、勇担当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了教育生态环境。(通讯员   姚 加)

网址:马鞍山市:“ 导师制”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2421

相关内容

马关县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申请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理由
西南财经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办法
湖北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每学期调整
马鞍山花山区: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
汉江师范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贴资助管理办法
邵阳市妇幼保健院:党员干部行动 助力困难家庭
安徽马鞍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火爆招生2024年全新启航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