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安顺:以“绿”为笔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04 07:09

创新文化倡导以乐为本的生活态度 #生活乐趣# #创新乐趣# #创新文化#

七月的安顺,青山含黛,碧水扬波,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在黔中大地上徐徐铺展。从城市街巷到山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印记随处可见,安顺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在生态环境提质、绿色经济崛起、生态生活共融的征程中,书写着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生态环境提质 筑牢绿色基底

  清晨六点,虹山湖公园已热闹非凡。晨跑爱好者潭小琴迎着夏日的第一缕阳光,沿着环湖步道轻盈奔跑。她深吸一口清新空气笑着说:"早晨的虹山湖,空气格外清爽,来这儿跑步,成了最幸福的事!"市民们的切身感受,正是安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

图片

虹山湖自然风光

  与美丽生态印证的则是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异答卷:6月5日发布的《2024年安顺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5%,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PM2.5浓度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1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

  成绩的背后,是安顺全方位、系统性生态治理的结果。

  打好蓝天保卫战。安顺打出"组合拳",积极推进工业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引入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汽车,倡导绿色出行;强化建筑工地扬尘管控,高频次开展道路清扫洒水;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严管餐饮油烟、露天烧烤等生活面源污染。通过构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完善污染天气应急机制,2024年,安顺中心城区天空更蓝,云朵更白,六项监测指标均值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图片

贵州志成三合牧草有限公司加工厂内,工人正在处理加工回收的秸秆。

  打好碧水保卫战。安顺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河道综合整治、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举措,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同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加强对12个国控、省控断面监测,确保水质稳定达标。中心城区曾经的13个黑臭水体,如今已变身生态景观带,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打好净土保卫战。安顺为土地健康上好"安全锁",严格落实"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管控要求,对纳入优先监管清单的地块开展监测,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程洪凯介绍:"我们还完成了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污染排查,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健康'呼吸'。"

绿色经济崛起 激活“两山”通道

  盛夏时节,21℃的安顺,绿意正浓,一派旖旎好风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近年来,安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林长制为抓手,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上下功夫,持续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并牢牢把握“转换”这一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经济增长“含绿量”。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153.47万亩,产值达50.77亿元,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走进安顺市金鸡农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秀区老落坡林场的生态种植养殖基地,郁郁葱葱的树林间,散养的土鸡欢快觅食,引吭高歌;林下套种的黄柏、淫羊藿等中药材长势喜人,药香四溢。

图片

林下养鸡

  “2019年我们开始发展林下养鸡,2023年引入了中草药种植企业,通过探索‘林+’种养结合模式,鸡粪滋养药材,药材改善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该公司董事长金杰说,这一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林下养殖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丰收。2024年公司在全市养殖林下生态鸡40万羽,规模化养殖蛋鸡20万羽、肉鸭47万羽、肉鸡15万羽,总销售收入高达8000多万元,累计带动周边群众务工10万人次。

图片

林下种植中药材

  在安顺,除了林下种植养殖,森林康养产业也蓬勃兴起。

  凉爽夏日,走进西秀区九龙山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公园内绿意盎然,流水潺潺,鸟鸣声声,游客们或悠闲露营,或漫步林间,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图片

九龙山国际森林康养度假区

  自2017年获批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以来,九龙山度假区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精心打造游客服务中心、生态餐厅、民宿酒店等设施,建成鸟趣园、森林儿童乐园等特色景点,集度假、科普、康养于一体。

  打好“林下牌”,走稳致富路。近年来,我市加快森林景观利用步伐,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这一林下经济实现井喷式发展。目前,安顺共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8个,2024年接待游客28.96万余人次,综合收入4亿余元,成为富民增收的新引擎。

生态生活共融 绘就幸福图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近年来,安顺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在垃圾处理、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文化培育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在西秀区轿子山镇安顺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一辆辆载满生活垃圾的运输车,在厂区门口有序排队,经过地磅称重后,缓缓驶入垃圾卸料平台。

图片

垃圾处理回收站内,垃圾车倾泻垃圾。

  “这些垃圾将在垃圾贮坑内进行为期三至五天的储放发酵,充分沥干水分后,由垃圾吊精准投送至焚烧炉内。”该公司副值长吴祥龙介绍,随着熊熊烈火的燃烧,垃圾蕴含的能量被释放出来,转化为清洁电力,并入南方电网,最终点亮万家灯火。

  安顺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安顺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一环,不仅有效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还通过先进的焚烧发电技术,实现了垃圾变废为宝,为城市的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让废弃物焕发新生,海绵城市建设则让安顺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盛夏清晨,虹山湖调蓄公园内绿意盎然。雨水花园净化积水、生态草沟引流雨水、透水路面整洁干爽,这座43公顷的“城市绿肺”,以“海绵”智慧践行生态文明。

  "以前一下雨就积水,现在出门方便多了!"退休教师王晓丽感慨道。

  “园内30余种本土耐湿植物组成净化屏障,配合生态湿地,每年削减70%以上面源污染。”该项目负责人艾政一介绍,虹山湖调蓄公园构建了“渗、滞、蓄、净、用、排”的完整系统,植草沟、雨水花园等设施就像毛细血管一样,将降雨就地消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超85%。


图片

虹山湖公园里,种植的本土耐湿植物成了净化屏障。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工程堆砌,而是让城市与自然对话,当城市‘会呼吸',生态文明就融入了市民生活。”市住建局重大办主任杨剑表示,从积水隐患点到生态打卡地,虹山湖调蓄公园不仅解决了内涝问题,更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窗口。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接下来,安顺将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为契机,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顺样板”,向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幸福的目标稳步迈进。

网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安顺:以“绿”为笔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3190

相关内容

以和谐之笔,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以“文明实践”为笔绘就幸福生活画卷
湟源县 以“文明实践”为笔 绘就幸福生活 “新图景”
长江设计以水为笔 绘就城市市政景观新画卷
恩平:以“文明实践”为笔 勾勒幸福生活“新画卷”
滕州市鲍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绿卫士:守绿色初心,绘生态画卷
执笔绘“绿”,变“生态包袱”为“绿色财富” 镇江铺就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