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自喙的生长方式」:直面自己,拥有世界的艺术时刻

发布时间:2025-07-05 00:29

艺术旅行是感受世界、自我成长和心灵疗愈的方式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艺术旅行#

本届德国电影节将于11月13日于北京开幕,第八届(中国)德国电影节由德国电影协会主办,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百老汇影城协办。自2013年举办第一届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德国当代影坛佳作,加深中德文化交流。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部德国电影节展映影片《艺术来自喙的生长方式》,是一部关于Mosaik艺术工作室里艺术家创作状态的纪录片。
艺术来自喙的生长方式
Art Comes From the Beak the Way It Has Grown(2020)
影片排片:
11/15 14:00 - 15:46 北京百老汇影城东方新天地店
*福利:转发本条推送后将截图发至公众号后台,届时将抽取两位观众各送两张东方新天地观影券。获奖信息将在评论区公布,并与获奖观众联系。
(兑换券将会邮寄给获奖观众,可于当天在售票处兑换该影片的电影票,仅限北京百老汇影城东方新天地店《艺术来自喙的生长方式》场次)
11/20 19:00 - 20:46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
作者 | 徐若风
编辑 | Tan
初看到《艺术来自喙的生长方式》的片名,就给我一种“八竿子打不着”的感觉,艺术如何与鸟类的“喙的生长方式”发生关联?但实际上,这是一部挺不一样的探讨艺术与人的关系的纪录片,并且给出了一种非常规的答案。
影片完全聚焦于位于柏林的Mosaik艺术工作室。在这里,已经步入中老年的精神疾病患者
们全神贯注地创作,他们是可以被称作"艺术家"的一群人。艺术成为了他们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之所。就如喙的生长是一个不断持续、需要打磨的过程一般,在这个地方,艺术的生长也进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断回馈于艺术家自身。
在众多“艺术疗愈”的实践(比如“无意识美术馆”),以及诸如《尼斯·疯狂的心》等相似题材的电影中,我们已经能对这类作品产生一定的预设:精神疾病患者的躁郁与艺术带给心灵的平静,会在无形的对比中拥有巨大的张力。
而导演Sabine Herpich则选择放弃了这份张力,跳脱出以往的叙述框架。他更多是在创作过程中观察这些艺术家们的创作状态,并将目光投向Mosaik艺术工作室这个机构本身:包括它的运转模式、空间肌理和员工的工作方法。片中几无出现二元化的、对立式的表述,而是始终保持着对于艺术创作与艺术家创作状态这两个方面的关注。至于他们所患有的精神疾病或生理缺陷,片中几乎没有正面信息,而是以“轻而化之”的方式模糊了这方面的内容。
片中反复提及了一位叫Adolf Beutler的艺术家,他从艺术史名画《蒙娜丽莎》、《呐喊》中提炼元素,并与公鸡的形象融为一体。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鲜明的幽默感、感受力与个人特性,并不是简单地对于经典作品的戏仿,更包含了他对艺术史的态度。
而另一位痴迷于画城市的老爷爷,即便被劝说不要再以此为题材,他也坚持想要画下汉诺威的城市地铁线,并在画布上写下地铁站的站点字样和穿越汉诺威的地铁电车。他的创作显现出了坚定的序列性。
正是围绕着这些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状态,让这部纪录片形成了鲜明的视点。它所要关注的,首先是这家工作室在社会美育上所作的努力,而不仅仅是一家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更是一家旗帜鲜明的艺术创作机构。其次,这些艺术家也并不需要向镜头讲述自己苦情的人生故事,他们只需要把艺术创作的状态和生活与精神的状态展示出来,附带自己直接的感性,就已足够精确、足够有力。
虽然没有建立起连贯的纪录片叙事,但这恰恰是《艺术来自喙的生长方式》这部作品有别于传统纪录片的出色之处。它尝试着让艺术这个概念变得更为全面,并显现出艺术机构与社会思想之间系统性的关怀。片中有一幕,拍的是机构中的工作者和社会人士看画。他们身处于这个机构,却并没有把这些画作当做是“病人的创作”,赋予标签式的解读。他们明确地以看待艺术品的眼光对其进行观看与欣赏,并给出自己的意见。
梅洛·庞蒂曾言:“风格出现在画家与世界的接触点之上,出现在艺术家知觉的凹陷部分,并作为一种迫切需求从这一知觉中产生出来”。反观片中Mosaik艺术工作室里的这群沉浸于作画状态的人们,他们拥有不同程度与面向的精神疾病,无法和外界进行世俗意义中所谓“正常、有效”的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
梅洛·庞蒂提出的“凹陷部分”,某种程度上亦对应着他们在创作时与世界的关系,包括着特有的敏感,必然的错觉、盲点和想象空间的或开放或闭合。在言语无法表达之处,世界如鸟喙一般绵密生长。
《艺术来自喙的生长方式》无意强调这些艺术家们的“病人身份”,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个方面被无视了。相反,通过白描这个组织里每个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与精神状态,影片没有导向诸如“精神疾病患者也是普通人,彼此无异”、“艺术疗愈的普遍意义”等稍显“鸡汤向”的普通论调;影片所直视的,是刻画出这些艺术家他们在社会经验、知识系统与感知方式上,的确存在的与常人的差异性,而这份差异也构成了他们在创作时拥有更大“凹陷部分”的可能性。
手握画笔,属于艺术的时刻不断滋生在行为的过程之中。而这个时刻,也是他们直面自己、拥有世界的时刻。
影片简介
艺术来自喙的生长方式
Art Comes From the Beak the Way It Has Grown(2020)
导演:萨宾·赫皮奇
纪录片 | 106分钟
德语,中英文字幕
Director:Sabine Herpich
Documentary | 106 min
In German,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subtitles
这部影片是对柏林Mosaik艺术工作坊的艺术家们进行的观察记录。起初,这个工作坊只是一个为残疾人寻求就业设立的项目,但它后来逐渐成为了一个蜕变和转化之地。一种可见的变化发生了,世界在与艺术的对话中得以调整和互动。
The film observes artists of the art workshop Mosaik in Berlin-Spandau at work. At first glance, the project appears to be an employment scheme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but it turns out to be a place of transgression.
A visible metamorphosis happens, a world is appropriated and engaged into an artistic dialogue.
获奖信息
多卡维夫电影节
DocAviv Film Festival 2020
银幕之外单元(提名)最佳影片
Nominee of Beyond the Screen Competition

网址:「艺术来自喙的生长方式」:直面自己,拥有世界的艺术时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6623

相关内容

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
拥抱自己:自我同情与宽恕的艺术
“颠覆之后:自由艺术深入内心世界”
艺术专访 | 艺术实践与自我发现——郭宏峰谈创作中的直觉与自由
艺术心理疗法 做自己人生的艺术家和心理咨询师
《每天多读一点世界艺术史》试读: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艺术课程:创造艺术化的世界
窗里窗外的艺术世界
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生活就是创造自己的艺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