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虚拟现实实验平台 > 虚拟居住地变更的心理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05 06:57

虚拟现实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及应用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心理学#

一、实验简介

虚拟居住地变更的心理影响研究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生活与工作场景,模拟个体因工作原因产生的居住地变更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工作调动引发的居住地变更十分常见,这种变动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多方面的心理冲击。而本虚拟实验通过还原因工作搬迁到新居住地、在新居住地整理房间等一系列具体场景,突破了传统研究在时间、空间和样本获取上的限制,为深入探究居住地变更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帮助研究者和参与者更清晰地了解该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反应与适应机制。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全面探究个体在虚拟居住地变更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情况。具体而言,通过模拟因工作搬迁到新居住地、在新居住地整理房间、到新办公地点办理入职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分析这些不同阶段和场景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情绪波动、压力感知、社交适应、归属感变化等方面。同时,研究个体在面临因工作需要再次搬迁、办理离职、收拾房间等后续变动时的心理动态,总结归纳出居住地变更过程中个体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现实生活中应对居住地变更提供心理干预和适应策略的理论依据,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实际生活中的类似情况。

三、实验内容

(一)搬迁至新居住地阶段

参与者首先进入虚拟场景,模拟因工作原因搬迁到新居住地。

在这一过程中,软件会呈现对新环境新住处的期待与不安等,记录参与者此时的情绪反应和心理感受。

到达新居住地后,参与者需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整理房间的操作,从布置家具到摆放个人物品,观察其在适应新居住空间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分析整理房间这一行为对缓解陌生感、建立归属感的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变化。

(二)新工作适应阶段

参与者前往虚拟的新办公地点办理入职手续,与虚拟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感受新工作环境的氛围。

随后,参与和新同事的聚餐活动,在社交互动场景中,研究参与者的社交适应能力、沟通方式以及情绪状态。分析入职和聚餐等场景对参与者心理上融入新工作群体、减轻孤独感的影响,了解其在新工作社交环境中的心理适应过程。

(三)再次变动阶段

模拟因工作需要,参与者需搬迁到其他地方的情况。此时,观察参与者面对再次变动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反应。

接着,让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办理离职手续,处理与工作相关的事务,感受离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最后,回到居住地收拾房间,分析收拾房间这一行为对结束一段生活和工作经历的心理暗示作用,以及在此阶段整体的心理状态变化。

四、讨论

1. 探讨在虚拟居住地变更过程中,不同场景对个体心理影响程度的差异,分析为何某些场景更容易引发心理波动。

2. 讨论个体自身性格、生活经验等因素如何影响其在虚拟居住地变更中的心理适应过程。

3. 思考如何将实验中总结的心理变化规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实际面临居住地变更的人群提供有效的心理调适建议。

五、参考文献

[1] 奥尔波特.《人格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2] 拉扎勒斯.《压力、评价与应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李焰。城市居民迁居心理与行为研究综述 [J]. 心理科学进展,2015 (03):456 - 464.

六、游客账号登陆信息

点击下方的“我要操作”按钮,进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资源管理系统",使用以下的游客账号可以浏览并下载相关的虚拟仿真软件。

游客账号:guest

账号密码:BNU#guest^2024

请注意,资源管理系统下的虚拟仿真软件仅供个人体验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网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虚拟现实实验平台 > 虚拟居住地变更的心理影响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27942

相关内容

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减压虚拟现实仿真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举行
健康人居空气质量环境的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前沿:虚拟人与元宇宙
青岛引领虚拟现实潮流,2024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开幕
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培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
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林业大学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构建高效能实践环境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