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营造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发布时间:2025-07-05 19:30

艺术与社区:共同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艺术与日常生活#

“两位城管执法同志!非常感谢你们帅气出手,解决今晚某医院附近噪声问题,保证居民的睡眠!”在“厦门城管”微信公众号后台,记者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字里行间,感谢背后,是百姓对安静休息环境最真实的渴望。

当记者联系上被表扬的市执法局执法人员李飞,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当天凌晨0点多,该居民被楼下噪声吵得睡不着。拨打投诉电话后,李飞和同事葛伟迅速到场。

噪声靠近成功大道附近,路线复杂,由于不知噪声发出的具体位置,两人打着手电,在附近爬上爬下徒步寻找了20多分钟,终于在某工地发现正切钢筋的四五名工人。“立即停下!”李飞迅速上前,依法叫停扰民作业。黑漆漆的夜,瞬间安静。

我市已有17个小区“静悄悄”办大事,完成宁静小区试点建设。图为夏商·大学康城的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图/厦门日报)

噪声停止了,投诉人激动地一定要感谢。李飞说,“深夜噪声是最恼人的,换位思考,我也受不了,所以肯定要第一时间帮您解决……”

生活中,公共空间的噪声侵扰,悄然侵蚀着我们的生活品质,考验着我们的忍耐力。

科学研究早已证实,噪声污染对人体伤害不容小觑。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不仅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还会导致睡眠障碍、心理压力增大等问题。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从噪声投诉类型来看,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68.4%。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噪声防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厦门的探索,为喧嚣的城市提供了一份宁静样本。从宁静小区的创建,到施工噪声的管控,再到居民的法律意识觉醒,这座城市用实践表明,噪声防治并非不可实现的目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居民的自觉参与,我们可以逐步减少噪声对生活的干扰,让城市静下来。

执法人员张贴“静夜守护”海报。(图/厦门日报)

噪声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于执法层面而言,或许更优解在于建立“阶梯式执法”机制,兼顾力度与温度。于企业而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噪声排放。

而每一位市民能做的,则是从“细处”着手,避免制造不必要的噪声:跳广场舞时,控制音量,使用定向音箱或隔音设备;装修房屋时,避开夜间休息时段,使用降噪工具,提前与邻里沟通施工计划;在家中,选择低噪声电器,避免深夜播放高音量电视;在社区里,参与静音公约制定,支持绿化降噪工程,对商铺大喇叭说“不”……共同营造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作者:王玉婷 许晓婷)

三角梅说热议厦门、讲述厦门来源:厦门日报编辑:李伊琳审核:赖旭华、林君

网址:共同营造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0486

相关内容

共同营造和谐安全社会环境
全力为群众营造安静和谐的人居环境
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和谐共处的环境
营造和谐环境
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方法?
[营造和谐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营造和谐环境
生活陶艺营造和谐现代家居环境
共建“宁静小区” 共享和谐环境——我市持续推进“宁静小区”建设
两江新区公安分局联合开展静音行动 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 重庆长安网
打造理想居住环境:和谐共生,幸福宜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