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高墙 文化促新生——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改造”创新举措落地
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旅行生活攻略# #文化旅游线路#
根据《关于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升罪犯改造质量活动的实施方案》,响应湖北省 “非遗进监” 工作部署,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期联合荆州监狱、江北监狱等单位,将马山民歌、楚简制作技艺、荆楚粉画、公安说鼓子四个非遗项目引入高墙,为服刑人员开启文化重塑新生之路。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在特殊课堂焕发新生。
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分别与各监狱协同推进长效机制建设,设立每月“非遗改造日”,还将推出“民歌里的劳动智慧”“简书里的故事”“粉画中的荆楚历史”等主题课程,并计划引入更多楚文化非遗项目,形成常态文化教育体系。
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建立非遗传承人“导师库”,根据“安全可控、易学易用”原则筛选项目,编制适合服刑人员的教材教案。下一步将重点培育省级以上非遗精品项目,推动非遗手工艺品“公益代售”,实现价值转化反哺改造项目,力争形成“非遗+改造”的荆州特色模式。
这场非遗与改造的创新实践,既让千年荆楚文明在高墙内焕发新生,也为服刑人员点亮了文化重塑的心灯,让非遗的文化力量真正成为促进罪犯教育转化、助力社会融合的桥梁。
非遗技艺走进特殊课堂
马山民歌传承人群李先家带领服刑人员学唱《喇叭调》,以“一领众和”的田歌结构,重现《对楚王问》中 “下里巴人”的千年余韵。
楚简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有志从楚简的起源讲起,带领服刑人员认识书帛、书写楚文、刻画楚简,让他们在亲手实操中触摸古人智慧。“楚简上的文字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蕴含了先贤的处世哲学,希望这些文字像一束光,照亮你们的内心。”黄有志的话语引发服刑人员深度共鸣。
在荆州监狱开班仪式上,服刑人员张某用矿物质粉完成习作《楚凤初啼》,他在心得中写道:“当手指沾上色彩的那一刻,突然明白楚人为何用血色画凤,那是对重生的渴望。”学唱《嘚嘚调》的服刑人员李某则感慨:“帮腔时大家必须同步呼吸,就像改造路上不能独自前行。” 而在江北监狱,服刑人员陈某通过楚简制作实操发出感叹:“以前楚简只是博物馆里的古董,今天亲手书写让我对未来的改造生活有了新期待。”这些发自肺腑的感悟,展现了个体体验与非遗精神的深度共鸣。让服刑人员将非遗精神融入改造过程,学会团结协作,重塑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立体的传统文化体验,颠覆了传统改造教育的单一形式。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精神传递,更要让服刑人员在文化浸润中找回自我。
“非遗进高墙,文化促新生”活动是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纵深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阶段的生动践行。通过植入非遗项目,以文化浸润滋养心灵,引导服刑人员重塑自我,既创新教育改造方式,也彰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下务实为民的实践导向。
原标题:《非遗进高墙 文化促新生——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改造”创新举措落地》
阅读原文
网址:非遗进高墙 文化促新生——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改造”创新举措落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1957
相关内容
非遗焕新非遗文创/非遗文创设计应遵循的十个原则
北京——东城非遗“焕新计划”荣获“文旅好品牌”年度非遗品牌优秀案例
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非遗+”激活传统文化新魅力
非遗文化的休闲意义
“非遗生活 艺韵焕新-北京非遗商务写字楼巡展”成功举办
抖音上的山东非遗:唤醒传统文化,让非遗焕发新生机
非遗数融 智焕新生 西湖区创新演绎传统文化
“非遗+”激活安阳传统文化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