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好方法

发布时间:2025-07-06 20:50

社区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居民参与决策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社区治理策略#

编者按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日召开的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的主线,着力推进“五基四化”,有效促进发展、保障民生、化解风险、维护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效能的部署要求,3月1日起,涧西融媒推出《基层治理好方法》专栏,刊发各部门、街道、社区优秀案例及典型做法,促进基层组织交流互鉴、互学共进,推动基层治理经验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

今天一起走进

郑州路街道南村社区的

经验做法

南村社区:

以“红色微阵地” 激发“治理大效能”

郑州路街道南村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建设由守心亭、党群联络点、邻里中心在内的“三位一体”阵地建设格局,织密覆盖全、响应快、服务优的社区治理网络,以红色微阵地激发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01

“守心亭”里聊出民生实事

在南华裕景城小区的中心位置,有一座温馨的小亭子,平日里居民们常聚于此谈天说地。社区党委以此为契机,将其打造成“小区会客厅”,专门用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协调解决社区的大小事务。有居民在“守心亭”中提出:“生病住院医保报销后,社区能不能再给予一些费用报销,减轻百姓经济压力?”社区党委得知后,迅速组织工作人员逐户征求意见,经精细测算,通过合理缩减各项开支,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为辖区居民成功办理大病救助,将居民大病自费比例降至20%左右,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不仅如此,助学金、集中供暖、坡道治理、文明养犬等一系列民生项目,均源于“守心亭”里的交流探讨。在这里,“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成为现实,群众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守心亭:民生实事的交流站)

02

“联络点”里架起沟通桥梁

为进一步拉近党群关系,拓展服务范围,社区党委创新服务模式,依据居住区域划分,在单元楼一楼公共区域设立7个多功能“党群联络点”,将党的服务阵地延伸至居民楼栋,就在居民家门口。7名支部书记担任“党群联络点”第一责任人,100余名党员志愿者化身为“驻点联络员”,轮流坚守岗位。通过严格落实服务群众“四个一”原则:第一时间受理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问题、第一时间督办事项进展、第一时间回访诉求满意度,畅通了“居民—党群联络点—党支部—社区党委”的沟通渠道。同时,充分挖掘各支部潜在优势,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发挥党员特长,每周二、周五定期开展义务理发、肩颈按摩、法律咨询、义务巡逻、关爱孤寡老人等暖心服务达800余次,成功解决矛盾纠纷、问题咨询200余次。通过这些举措,党组织的统筹带动作用深入社区治理的各个角落,党群关系更加紧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党群联络点: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03

“邻里中心”里圈出幸福生活

社区党委紧密围绕群众需求,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全力打造集养老托育、医疗、文化、健身、创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成功构建起全民共建、全龄共享的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采用“公益+商业”的运营模式,深度挖掘十余位牡丹团扇、剪纸、香包等民间手艺人,精心培育幸福邻里摄影协会、舞蹈队、大鼓队、南华合唱团等22个“三自”组织,积极引入20余家专业机构,如洛阳龙华职业技术学校、喜马拉雅有声书、家政裁缝、验光配镜等,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有力推动邻里中心的长效运营。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充分发挥集体产业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场地+技术”全方位扶持,运用“互联网+”思维,引入“爱购”团购电商,积极开展展销、培训等活动,有效激发创业热情,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双增收。积极探索“社区+文创”模式,精心打造“南村民礼”文创产品,借助“红小南党建直播间”进行广泛推广,激活集体经济新活力,为居民幸福生活增添绚丽色彩。

(邻里中心:幸福生活的聚集圈)

来源 | 区委组织部

原标题:《基层治理好方法 | 南村社区:以“红色微阵地” 激发“治理大效能”》

阅读原文

网址:基层治理好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5223

相关内容

基层治理
如东:“援法议事”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幸福感”
深化社区基层治理,共创美好生活
“345”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基层数据治理
做实小区治理“微自治”,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
社区小市集,基层“大治理”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大物业”赋能基层“微治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