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间构成模式探索 周博 王洪羿 陆伟 刘建军 李铁丽 银色经济 智慧养老 养老产业 【简介

发布时间:2025-07-07 04:54

国家鼓励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可选择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模式。 #生活知识# #生活规划# #养老保障#

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间构成模式探索*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

据统计,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且老年人口每年以近800万人的速度增加[1]。目前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老年人社区的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积累比较少,从规划角度分析老年人住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问题对养老居住研究有着现实而又紧迫的意义,让老年人社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本文以大连阳光家园老年人住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居家老人,从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间环境特点。

二 现有老年人住区的选址定位与场所发展模式

图1 城郊分离式

老年人住区以社区居住养老为载体,综合配置包括老人住宅、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住区医疗服务站等相关养老管理服务配套设施,居住对象包括独代老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和多代合居老人家庭,从而使得老年人能在社区环境中实现养老,安度晚年,通过实地调研归纳出三种老年人住区模式。

(一)城郊分离式

该模式选址位于农村或者自然环境宜人的风景区,同时配套独立的养老服务医疗设施体系,居住者类型为单一老年群体,如图1所示。城郊分离式由于远离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圈,使得老年人脱离既往生活环境,对老年人原有交际生活影响较大。

(二)城市新区综合开发式

该模式以城市开发区为载体,在城市新区范围内设计和开发老年人住区,居住对象为独代老人或多代合居老人家庭,同时配备老年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等其他形式养老服务设施,城市新区本身已有的医疗服务机构满足老年人的使用,如图2所示。该老年人住区与城市的关系同样是远离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圈,老年人的交往对象较单一,城市新区综合开发式在我国的实践较少。

(三)原居环境依托嵌入式

该模式是在城市已有住区内嵌入老年人住区,使不同年龄结构的居民共享同一生活圈,老年人可以使用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在交往层面可以保证老年人和亲友的联系交流,保证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既往居住环境中,如图3所示。

在前两种老年人住区选址模式下,入住老年人的整体生活缺乏归属感,而第三种模式能够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周围邻里关系和场所条件出发,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群体交往生活需求[2]。

图2 城市新区综合开发式

图3 原居环境依托嵌入式

三 调研案例概述

调研案例大连阳光家园老年人住区位于大连旅顺口开发区,周围邻近世界和平公园、大连交通大学以及一些尚未投入使用的商业设施,住区选址属于城市新区综合开发模式,调查内容包括建筑测绘、入户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建筑室内外老年人的行为观察,从而掌握已有住区入住率、入居者年龄构成、家庭成员构成、老年人生活实态、建筑室内外空间利用情况和住区内已有养老配套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该住区由于选址距离问题及交通不便,对城市配套资源的获取相对困难,老年人就医和外出社交都受到影响,调研案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网址: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间构成模式探索 周博 王洪羿 陆伟 刘建军 李铁丽 银色经济 智慧养老 养老产业 【简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6748

相关内容

宜居城市目标引导下的老年人就业空间环境建设
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模式探索 ppt
构建城市居家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
老龄化社会来临的居住建筑内外空间无障碍设计探析——以武汉市“居家养老”住宅建设为例
科技赋能银发经济 智慧养老何以更智慧?
泗洪:从“养老”到“享老”,为老年人幸福“加码”
智能化用品惠老服务需求大 银发经济市场空间大 老年人期盼生活更智能更便捷
智慧城市背景下对公共场所老年人健身设施的思考
认知症老年人友好型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我国乡村老年宜居环境研究动态与框架建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