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之交,日本也曾怀念他们的黄金年代
记住他们的生日,表达关怀之情 #生活常识# #社交技巧# #老年人社交#
原创 耐观影 耐观影
本文作者
王泽同
《电影旬报》在2010年底发行的90周年纪念刊中举行了All Time Best 10 的评审中,《风起云涌!大人帝国的反击》(下文简称《大人帝国》)位居日本映画第四位,在这份几乎是吉卜力和宫崎骏天下的榜单中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再回头看,这部原惠一执导后期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蜡笔小新》剧场版中最富想象的一部,在之后的系列作品中也不难发现《大人帝国》的影子(比如在《呼风唤雨!光荣的烤肉之路》中对追逃戏的一些模仿)。在昭和和平成更替的年代,在两个世纪交接的时刻,新之助一家面对着回到过去的魔法,仍然选择相信自己的身体:奔跑、前进。
《大人帝国》首先是一部儿童电影。孩子们观察世界的眼睛总是清澈的,因为它们不关联太多经验性的记忆,美丽又完整。孩子们关注的是那些瞬时的创造,比如“逃亡”时躲猫猫一样的卡视野,或是轮流开车时那场滑稽的追逐戏。相比之下,大人们总是想得很多,他们眼里的世界大多时候是物质的、琐碎的集合,但他们也会怀念自己还是孩子时候那双纯粹的眸子,不用看太多现实的沉重,眼里的日常也不只是那些平庸的重复,因而当“20世纪博览会”开幕,他们的目光会本能地被那些连接着童年记忆的老物件所吸引,然后沾染上那时的“味道”,退行到孩童时代。
20世纪博览馆
去往春日部市郊的影片的开场就是广志和美伢在摄影棚中扮演儿时向往的角色形象,那是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的日本(主题公园式的),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神塔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强势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红白相间的三角锥体搭配一双高举的双臂,塔上有四个大面具,它们开启了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打开了《大人帝国》中的时间的魔法。70年代前后,进入“经济奇迹”的高速发展期。彼时的日本,人均GDP水平居于发达国家前列且逐年上升,整个国家洋溢着那种蒸蒸日上的氛围。
而在《大人帝国》上映的2001年,却处在一个微妙的节点。人们进入了停滞的、迷茫的新世纪。
因此,《大人帝国》实际上是关于「日常」的观念的对抗,它紧密联系着童年地标的时代,人们在秩序变化的汪洋中寻求着可以确定自身存在的锚点。对于孩子们来所,未来是无数个变动着的此刻搭建的可被盼望的冒险;对于大人们来说,一方面,未来可能是平庸的不堪重负的当下的延伸,但另一方面,它也是温馨的充实的日常的展开,在这里,日常与家庭的语境紧密联系,所以未来是可以被谨慎期待的;而从「Yesterday Once More」计划的领导阿健的视角来看,他所经营的20世纪乌托邦中并不存在那些宏大的语汇,那里永远停留在黄昏,街道总是忙碌,人们富足而安定,在消费社会中铸就他们的日常。可那里终归是静态的图景,即便人们在按照一定的轨迹不停的“行动”,扮演他们应有的社会角色,但那里不存在发展、变动的可能,它像是一个时代的横切面,换句话说,乌托邦里不存在「未来」,因为它本身就构成了未来的终极想象——永无止境的日常。
而在孩子们那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一样的「此刻」。大多数的儿童电影中成人总是会不自居地消失,他们隐身在可供运转的社会秩序的角落里扮演那些可怕的巫师和凶恶的反派,而在《大人帝国》里,抓捕孩子们的是退行到幼年心智的父母,但他们却不能成为真正的孩子,他们沉溺在童年的幻觉里,渴望迷人的徽章、渴望变身儿时憧憬的角色、渴望回归那种令人安心的味道,他们的「此刻」是凝固的,他们的身体是僵硬的,所以孩子们可以凭依想象巧妙地躲过密集的搜捕,只需要简单地滑下楼梯、扮演绿化带、匿身在护栏后徐徐爬行。而童话世界同样存在其自身秩序,《大人帝国》中的枪支武器甚至是交通工具都只是冒险所配套的玩具,成人们进入到孩子们的游戏规则中来——因为是他们想要回到童年,所以大人们的手枪射出的是橡皮子弹,炸药也不过是烟火和爆竹,孩子们也可以分工协力驾驶大巴疾速追逃,掀翻来袭的车子,甚至是在高速驾驶中展开玩笑般的对决。在这里,类型也因此回归到它本来的趣味中来,如同卓别林或是基顿的喜剧那样,仅仅需要相信身体所牵引的物质性,然后偶然打开那些恒定的日常,释放情节剧内在的疯狂:孩子们模仿从家庭生活或是电视上的成人形象,在酒精的催化下演绎大人的对白,这样的超真实扮家家酒固然有些滑稽可爱,但他这正是他们所理解的成人世界,充满了夸张又无聊的扮演,但或许成人世界的日常就是这样虚浮的重复,就好像我们在tv版中看到的那样,总是在劳作的成年人们,或许在家庭内,或许在之外。别忘了,广志和美伢还有三十年的房贷!
但正是这样庸俗又无趣的大人们,他们也曾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他们也曾是被眷顾的一代,在国家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年代出生,享有着经济腾飞时期所带来的富足而稳定的日常生活,他们也曾是向往着月之石的孩子,他们也曾与朋友愉快的游戏,他们也曾拥有过街道,拥有过那些明媚的夜晚。所以在社会巨大变革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之下,他们会被这种温馨日常的“味道”所俘获再正常不过。可这种味道终究是暂时的、人造的味道,它无法抵御时间的魔法。在时间的谱系上,每一个时刻都珍贵无比,在广志的回忆里,他就这样悠悠地骑着脚踏车,从一个坐在父亲身后的稚嫩的孩童,上学、初恋、失恋、毕业、初来大都市工作、沦为社畜、同事聚会、结婚、生子、买房、更辛勤的工作、加班、拖着沉重的身子回家,睡醒又是重复的一天……这就是和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常。可就是这样的日常,也有其不可消磨和替代的珍稀,它是初恋的悸动、失恋的落寞,是初到大城市的忐忑和初入职场的拘谨,是成家立业的干劲十足,也是深夜地铁里的困倦疲惫,更是与家人在一起的那些美妙的时刻。他们浓缩成日常的味道,提醒着我们时间的在场。而对于五岁的小朋友来说,他们没有很多过去的印象,但他们拥有着时间的魔法,可以期盼着并不确定的将来会为他们开启怎样新的冒险,这些冒险是野蛮生长、不受拘束的,他们拥有着分叉的无限的可能。孩子们的脑海中可能并没有“日常”这一概念,他们或许早晚会拥有这份「日常」,但至少此时此刻,他们永远年轻过。
在故事的结尾,如同大多数类型一样,野原一家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他们怀揣着未来的希望一路飞奔与相互扶持,被21世纪的摄像头和电视转播所纪录、所转播,在这个可被观看的年代,人们需要从这些史诗般的时刻中获取生活的力量,时刻即是21世纪的力量。而现如今,与电影同龄的零零后们也逐渐成长为大人,对于千禧年代的追忆和对梦核文化的热论又何尝不是对「永无止境的日常」的念念不忘,但在那时,我们还有家庭这样珍贵的字眼吸引我们追随未来的目光,明天会更好吗?
只有天知道。
— F I N —
排版:一一
版面编辑:坤元
文字编辑:留白
原标题:《在世纪之交,日本也曾怀念他们的黄金年代》
阅读原文
网址:在世纪之交,日本也曾怀念他们的黄金年代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8408
相关内容
纪念菲利普·津巴多:谢谢你曾经走进我们的世界【往事】巫宁坤:往事回思如细雨——纪念汪曾祺逝世七周年
拼图与滤镜交织的“中式梦核”:Z世代的怀旧文化之旅
旧书为什么让人怀念?杨念群王东杰还有他们的淘书故事
他是20世纪最有灵感的人之一,在上个世纪就开启了“生活艺术化”的爆改模式
纪念日惊喜布置 在家庆祝纪念日怎么布置?
日常的“纪念碑”(2)
《无婚时代》:探索未来世界的奇妙之旅
除了黄金,开年最好的理财产品,是乐高
厦门大学我所怀念的地方(胡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