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5-07-07 20:20

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环保生活哲学#

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后半叶,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冲击下,世界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以微电子、信息、生物、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模式,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环境灾害的频繁发生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使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地球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改变传统的经济观念、生态观念、社会观念,人类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的课题提出前,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环境科学知识的匮乏;对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后果缺乏忧患意识;在思想道德和观念上缺乏对环境问题的自我辨析能力;在具体社会行为上,没有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等等。

而在当时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足,环境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制度化,学科之间环境教育发展不平衡,以及师资能力等种种不足。

小学环境教育是关系到整个环境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到我们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

有鉴于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出研究,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使人类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领会课题精神:明确“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等,学习素质教育相关理论、环保法则、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环保基础知识等,寻找理论依据,为制定课题计划做好准备。

制定课题计划:1:确立研究目标:在先进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下,对小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传授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并能通过亲身体验和社会实践和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明确研究内容: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和了解有关自然环境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环保意识的培养,积极宣传和参与各种解决和维护环境问题的各种活动,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选择研究方法:从本校环境教育活动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分析,选择与之相适应研究方法。

4:确立研究途径:根据课题计划,遵循可行性原则,以学科渗透、社会实践、环保技能培养等途径进行研究活动。

(二)实施阶段:1:以“活动---探索”的教学模式进行学科的环保意识渗透。

2:校园环保专题活动系列化。

3: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实践环保技能。

(三):总结结题阶段:对开展的各项环保活动方案、学科教案、各阶段小结、学生个案等进行整理、归纳。

课题组开会总结课题开展情况。

根据各课题组成员小结及各项资料,并对照课题计划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学校的各项环境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获得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知识、价值观、态度和技能,学生能自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环境问题,从而使学生培养起新的环境行为模式。

四:研究成果:(一):研究途径1: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我们课题组结合学校原有课程,将环保意识的培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虽然课题组成员来自美术、科常、社会、活动等多种学科,但在每学期初,我们都会仔细钻研教材,列出与环保相关的课目和教育重点,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这方面的环保知识、掌握相应的环保技能。

(1):数学是以一门以描述数量关系为基础的学科,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以及其它的数学方法。

例如:“求相同加数的和”应用题:一个水龙头关不紧,每天滴水12千克,一个月要浪费多少水?(2)思想品德课着重培养小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其中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行为规范的一些要求,渗透着环境教育的内涵,包括环境保护教育、节俭教育等等。

例如:《修旧利废化废为宝》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只有修旧利废,花废为宝才能可持续发展。

(3)在在语文上,教师通过涉及自然、动物、植物、风景名胜等课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体会到美好的环境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激发他们欣赏美好环境、关心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例如:《蝴蝶王国》通过生动的描述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自然常识教材从知识、思想、能力等几方面体现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自然学科因其特有的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和其主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使得它成为小学阶段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知识、技能、态度、意识和价值观的基础课。

例如:《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水循环是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保证。

(5)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中,音乐是表现自然界中天、地、人和谐统一的重要形式,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美妙的音乐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无比崇敬,也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自然环境,进而知道要保护好环境。

例如:教唱《春天在那里》:只要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春天会更美好。

(6)社会课紧密联系儿童现实生活实际,具有丰富的内容可渗透或开展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例如:“做家庭的小主人”、“学校的环境”、“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学校”等等,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家庭、社区和社会。

例如:《丰富的资源》:资源的合理开采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7)美术课环境教育的渗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及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把生活中的美好环境用画笔表现出来,体现出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

例如:《社区一角》的创作画: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了解身边的变化。

(8)体育课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亲身感受到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例如:《环保障碍赛》:培养环保意识的同时锻炼了身体。

2:利用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开展环境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兴趣小组活动形式活泼、内容生动,学生乐于参加。

因此,我们抓住这一有力的阵地,结合学生特点,深入开展环保教育。

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在第二课堂中深化环保教育,组织学生在兴趣小组进行各种环保实践活动,如科技生物小组的环保方案设计、美术兴趣组的环保主题画比赛、纸艺组的变废为宝等等。

通过环保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学生积极参加市、区的各种环保竞赛,并取得了一定的好名次。

3:结合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开展环境教育。

校园文化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与环境教育相结合,能为学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其导向、规范、约束、激励、凝聚功能,把环保教育寓于其中,美化校园,美化学生的心灵。

利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的活动日,开展系列专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文艺演出、小报、黑板报、小制作等形式接受教育。

每班每学期出一期环保小报,让学生从小树立“让天更蓝,水更绿,校更美”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是人类的职责。

由点及面的班级试点,做到班级的垃圾分类处理,将塑料瓶等不以降解的与其它垃圾分开放置,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环保教育。

“上海空气质量追踪记录活动”: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的含义、发生原因,通过记录上海空气质量追踪记录表进行及时反馈,了解到身边的环境状况,尤其是空气质量,从而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大气层。

每学期进行一次变废为宝的环保小制作比赛,让学生知道环保可以从身边做起。

以“人与环境”为主题,邀请环保专家进行环保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环保征文、竞赛等活动,使学生的环保知识、环保认识、环保意识不断加强。

通过“废电池往哪儿去”的全校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废电池的危害,积极投入到废电池的回收中去,每班都设立有废电池回收箱,使学生从身边做起,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结合“植树节”,全校开展了生命树---“金合欢计划”植树活动:宣传活动,了解植树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了解金合欢的基本常识(荒地造林、绿化、固地保土树种,花开茂盛,也是优良的蜜源植物);种植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种植活动,每班种植一盆,并做好种植记录,让学生在充满绿意的环境中愉快学习,不断进步。

4: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

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环保活动。

自然和社会是活教材,让学生直接面对它们去学习,从而更直接认识自然,认识环境,学会改善环境,投身于身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宣传日上街进行环保宣传;学生在家庭中不但积极宣传环保,而且带动家庭成员投入到环保活动中去,如家庭的垃圾分类、废电池的回收等等;对于生活周围存在的环保问题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不仅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且还能力所能及的解决部分问题。

(二):研究方法:环境教育的方法具有一般教育方法的共性,也有符合其自身特征和规律的个性。

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这些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1:讲授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大量环保知识和概念等内容传递给学生。

2:实验法:在教师的带领下,由学生参与多方面的观察和动手操作以获得最直接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发现某些环境问题的起因、影响它们的因素,激发学生的调查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观察法:组织、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城市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或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考察,把课堂传授的知识与实际环境状况结合起来,提高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4:游戏法:以某个环境问题为主题,根据教育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了解环保知识,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动手能力。

(三):学生成果:1: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环保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树立了与周围环境的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份子,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人与自然环境应该树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而不是无止境的向大自然索取。

通过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体会到美好的环境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激发了学生欣赏美好环境、关心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学生参加解决环境问题的活动而获得了经验,培养了新的行为模式,对自然、社会、人生采取了正确的伦理态度,对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事物更加热爱,对美好生活无限的憧憬,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无比愤慨,特别是加强学生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危机、社会发展受阻等不良后果的认识,亲身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强烈的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网址:环保意识的培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0009

相关内容

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应怎样培养环保意识?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及行为培养
培养环保意识 共创绿色未来
绿色环保杂谈之如何培养孩子环保意识
培养环保意识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浅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培养:2024年《肥皂泡》.pptx
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节能习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