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勃朗特|残酷的乐观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独立小说 #生活乐趣# #阅读好书推荐#
劳伦·勃朗特著,赵文译
选自汪民安主编《生产:德勒兹与情动》第11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
残酷的乐观
我们在谈论一个欲望对象时,其实谈论的是一簇期望——我们想让某人或某事对我们做出承诺或使之变得对我们成为可能的一簇期望。这簇期望可以系于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制度、某篇文本、某种规范,也可以系于某些气味,或一个好的想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以一簇希望来说明“欲望对象”,使我们遭遇了我们的执迷之中的那种支离的东西或谜一样的东西,这种东西并非是对我们非理性的确证,而是对我们就此对象的执著感的一种解释,因为对该对象的接近意味着对这样一簇事物的接近,它们所许诺的一些东西,有的我们明白是什么,而另一些则不然。换言之,所有依恋都是乐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们让人觉得乐观:比方说吧,你或许害怕重返某种饥渴或渴念的场景,害怕重返爱人或父母的那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误认的反复上演,但你毕竟还是会屈从于这种场景,在那里,某个对象如鬼魅般挥之不去,发挥着它的潜能。这种屈从即作为一种情动形式(affective form)的乐观的运作结果。通过这种乐观,主体被他们即刻当下所面对的对象中蕴含的那些许诺所攫取。
“残酷的乐观”是一种命名,它指称着一种执著(attachment)关系,即对可能性种种有害的状况的执著——可以发现,这些状况要么不可能实现、纯粹是幻想,要么太可能实现而以至于有害。这类执著之所以残酷,而非仅仅造成困扰或悲剧,恰恰是因为,执求其生命中的X的主体将无法承受他们的对象或欲望场景的丧失,而其形式的连续性都为主体提供了某种感觉的连续性,使他感觉到此执著将为他提供生活的依赖,使他渴望在此世之中存在。这种说明指向了一种有别于忧郁的状况,忧郁在主体欲望中所起的作用是延长对某对象或场景的丧失的经验,而主体总是将自身的自我连续性与该对象或场景相等同的。残酷的乐观则是在某成问题的对象丧失之前维持对它的执著。再补充一点:在我看来,当一位分析者对迷恋执著于X的某人或群体进行观察时,他往往能看到这类乐观执著的残酷性,因为通常这种执著存在于个人或群体那里而不构成任何事件,或更甚者,不会为他或他们减轻任何负担。个人或群体就算体验到了——即便是在他或他们所拒绝的方式中感到了——这种执著的残酷性,仍旧会恐惧于提供许诺的对象或场景之丧失,生怕它一旦丧失自己便将不会再对什么事情心怀希望了。对乐观主义场景失落的恐惧往往莫可名状,人们在处置一些令人错愕的情形时突然觉得无能为力,也只有在这时才会体验到这种恐惧。我们下面将会看到这些情形。
我们应该指出,所有的欲望对象或欲望场景都是成问题的,因为对它们的投注和投射与其说与它们本身有关,不如说与一簇欲望和情动(affects)有关,我们总是通过这簇欲望和情动被欲望对象和欲望场景所吸引。实际上我怀疑所有乐观都是残酷的,因为乐观的再生产条件惊人地糟糕,一如贯穿于人的执念冲动始终的X失落的威胁让人觉得它就是某种针对生存根基的威胁。但有些乐观场景确乎更为残酷:在残酷的乐观起作用的时候,欲望对象或欲望场景的活跃潜能所造成的效果并不是人们当初以为迷恋所能造成的情绪高涨,而是相反,那种活跃潜能促成了耗散。比如人们所熟知的那种煎熬人的爱,又如强迫症式的饕餮、维持生计的劳作、爱国主义、等等。所有这些情况都能说明这一点。执迷——通常是无意识的执迷——代价高昂,人们代之以较廉价的情动,它们中的多数可以让人接近欲望或耗散的场景。
这意味着执著的诗学总倾向于炸裂叙事,使我不能再讲出这样的故事:为了把我的持存尽可能外投于X所给出并呈现的众多希望,我追逐X,而这一过程也建构起了我的情感习惯的主动性,这种情感习惯的主动性又进而使我渴望接近X(尽管X有着种种自治的特质)。所以,要理解残酷的乐观,我们必须分析修辞上的迂回,以此方式才能思考主体对该对象——这一对象既引逗人,也让人无能为力——的投射所具有的奇特时间性。
本文为北大公共传播转载
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丨霍佳仪
转自公众号 | 暴风骤雨
网址:劳伦·勃朗特|残酷的乐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2356
相关内容
为了真正的美好生活:《残酷的乐观主义》译者手记《伦敦生活》:诙谐背后暗涌生活残酷的真相
简爱 (英)勃朗特 著,(英)韦斯特 改写,江红 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
《勃朗特两姐妹全集》(套装全10卷) 99元包邮
传递积极乐观的情绪 彰显勃勃生机 市民“花式”过节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得体会(保持乐观开朗的感悟)
工厂化养殖:对人类、动物和地球的残酷
逼死处女座,生活中的残酷真相,处女座生活中的残酷真相,不容忽视的挑战与现实,处女座生活中的残酷挑战与现实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得体会(保持乐观开朗的哲学感悟)
乐观生活的作文